數據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運用
數據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運用 【內容摘要】每一位教師都想在教學上有自己獨特的魅力,就必須對自己的教學進行設計,使自己的教學藝術化。數據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運用是多種教學藝術手段中的一種,政治課教學中巧妙的運用數據,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思想政治課堂活起來,從而達到學生愛學,教師樂教。【關鍵詞】數據、思想政治課教學、運用教師被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工程師建造高樓大廈,需要選擇好的設計藍圖;教師要取得最理想的教學效果,需要選擇最優化的教學方案。教學方案實際是教學藝術的運用,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認為,教學藝術勝于科學。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指出:“教學與教學過程有三個源泉:科學、技巧和藝術”。思想政治課教學不僅是一個傳遞知識信息的過程,而且是一個組織管理、調節控制的過程,存在著一定的藝術性。因此在政治課教學方案設計中我們要講究教學藝術。而教學藝術既包括多種教學藝術形式和內容,又包括多種教學藝術手段。數據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運用是多種教學藝術手段中的一種,運用得當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說妙不可言,甚至可以化腐朽于神奇。一、數據導入,引人入勝常言到,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學活動中,利用數據導入可以激發學生的強烈的求知欲,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思維,勇于探索,愉快主動地去獲得知識。正如古人所說的:起句如爆竹,驟響易徹。例如:在講“事物的發展是由量的積累到質的飛躍”時,我給學生講了一個故事,內容大致是這樣的,傳說,印度的舍罕王打算重賞國際象棋的發明人,出人意料的是這位發明人的胃口并不大,他只要求國王在棋盤的第一格里放一粒麥子,第二格里放二粒麥子,第三格里放四粒麥子。照這樣每格內比前一格加一倍。把棋盤的64格放滿就行了。國王聽完后欣然的答應了。然后我就問學生,如果你是國王,你能否答應他的請求?班級里形成了兩派,有的說能答應他的請求,有的說不能。于是我就領著學生算一算,這位發明者所要的麥子究竟有多少,1+2+22+33+44+……262+263=18,446,744,073,709,551,615(粒)。算完以后,我又問這些麥粒多不多,學生中還是存在著兩種相反的意見,我就告訴他們這些麥粒,大約是四百多萬億斤,相當于全世界兩千年生產的全部小麥!當我把這句話說完以后,全班沸騰了,我已經完全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了,我就順勢問他們國王犯了什么錯誤?于是水道渠成的進入了所要學的新課內容:事物的發展是由量的積累到質的飛躍。由此可見,數據導入可以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學活動中來。二、數據明理,讓人信服政治課教學,往往是講授抽象的概念以及枯燥的理論,教師講課時如果純從理性上講授,學生久而久之會變成一個個“瞌睡蟲”。導致惡性結果:學生厭學,教師厭教。教學中多些感性的成分,會使抽象的概念和枯燥的理論形象化,從而使教學變的生動活撥。數據就起到了這樣的功效。例如;在講“控制人口是我國的基本國策”。這一內容時,有的教師可能夸夸其談講些大道理,如:控制人口可以節約能源;可以提高受教育的程度;可以改善和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等等。學生聽起來比較盲目,并且有的學生有逆反心理,不愿意接受什么大道理,我在講授這個問題時就運用了數據,我對學生說我們現在算一筆帳,從現在起每對夫婦只生一胎,那么到2005年我國將少生1.5億人,可節省各種費用6000億元。反之,如果每對夫婦生2到3胎,那么到2080年我國的人口將達到50億。相當于現在全世界人口總數,把50億張口齊張開足有14平方公里大的面積,每天可以把40萬輛大卡車動載的糧食全部吞下去,即使我們把糧食產量增加到5000億公斤。平均每人每年的糧食也只有100公斤,一日三餐,每餐每人只有一兩八錢米。我就問學生“一兩八錢米能不能吃飽”,學生說:“女孩子都不夠吃,何況是男孩子啊”。于是我問;“控制人口重不重要”,學生一口同聲的說重要。這個內容就這么輕而易舉的講完了。既達到了學生樂學,又達到了教師樂教。由此可見數據運用的妙用。三、數據警示,深化德育思想政治課教學本身就是德育課,但是長期以來,學生聽慣了教師的說教,對某些大道理不一為然,他們甚至認為政治教師是“大騙子”。我們把數據運用到道理上,會在他們心靈深處產生震撼作用,從而達到德育教育之功效。例如:在講《法律基礎知識》這本書時,教師勢必要講到青少年違法犯罪現象,我在講這個現象時就引用了一些數據,我對學生說:“青少年犯罪問題已經成為僅次于環境污染和吸毒、販毒的世界性三大公害之一,在我國青少年犯罪占刑事犯罪比率呈上升趨勢。全國判處未成年人犯罪占刑事犯罪比率由1998年的6.36%上升到2003年7.93%。青少年犯罪類型呈擴展式發展。全國未成年人犯罪罪名由1998年的98個發展到2003年末的120個,增幅達22.45%。從犯罪主體來看。一是犯罪年齡呈集中性和階段性分布。2000年以來,14—16歲青少年違法犯罪增長率持續增高。據統計,14—16歲未成年人犯罪比率從1999年的11.42%逐年遞增至2003年的15.09%。而16—18歲的青少年犯罪率始終居高不下。二是性別分布上以男性為主,但部分地區女性青少年違法犯罪比例有所上升。三是文化程度普遍較低。2002年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研究報告表明,在未成年人犯罪群體中,小學以下文化程度占34.6%,而初中沒畢業的占到了47.3%。四是身份比較集中。主要集中在城市閑散青少年、進城務工青年、學生等群體。一項針對未成年人犯罪調查中的數據顯示,閑散的未成年人犯罪占全部調查對象的61.2%”。這些數據的說出,極大的觸動了學生的心靈,在他們之間產生共鳴,使他們認識到作為青少年要遠離犯罪,保證自己健康成長,這比單純的說教產生的效果要好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