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亮政治課教學---心理學之光
(1) 心理物理的刺激特征。強度、大小、顏色、音量的變化能引起注意的刺激特征。(2) 情緒的刺激特征。某些刺激能喚起情緒反應,加快心跳,提高人的活動水平,使人凝神屏息。(3) 差異的刺激特征。某些刺激偏離它們的周圍環境或偏離人的預期效果,便會造成差異,使人有新穎感、復雜感、驚奇感、或獨特感,喚起人的注意。(4) 指令性刺激。發出指令詞語,喚起學生注意。政治課理論抽象,內容枯燥,教師若不精心組織,往往顯得呆板、空洞、單調乏味。為了增強刺激,喚起學生的無意注意,舉例一定要用心。在講"一分為二"時,我這樣舉例:按照歐氏幾何學,教室里天花板上兩盞電燈是平行的,因為同垂直于天花板。同理,兩只輪船在同一緯度向北平行航行,它們之間的距離不是處處相等,而是越來越近,最后相交于北極。可見歐氏幾何學也是一分為二的。這樣講課,喚起學生的無意注意。講之前,學生捉摸不透。講之時,學生全神貫注。講之后,學生回味無窮。第三、運用"患者為中心"的原則,學會傾聽技術,改進政治課教學。羅杰斯是一位著名的心理治療專家,他首先創造了"患者為中心"的咨詢方式,采用非指導性技術鼓勵或指導患者弄清自己的問題,讓患者懂得如何運用自己的力量去解決他們面臨的問題。他把這個原則應用在教學領域,提出"以學生為中心"的口號。對學生應該采取"移情、無條件積極關注和真誠"的方法。"患者為中心"原則的具體操作,很講究傾聽技術。這與傳統的政治課教學方法的灌輸、說教是格格不入的。運用心理學的"患者為中心"原則,叫學生說,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內心世界,教師的任務是傾聽和指導,簡言之是聽。學會傾聽技術的一條極好途徑是組織討論。討論時要熱情激勵學生好問,好說,敢作,敢為;要允許學生說錯,做錯,錯了絕不挖苦、諷刺;要允許學生隨時改變自己的說法和做法,否定自己一向認為"是"的事物;要鼓勵學生發表與老師不同的見解,提倡學生"找岔",并允許同教師爭辯,"唱對臺戲";要鼓勵學生從多個不同角度發想,根據不同角度轉向,從而發現新問題,提出新問題,包括一些"離奇古怪"的問題,然而通過討論解決問題,增長才干,培養創造能力。筆者曾組織過"成語中的哲學原理","中國能否采用兩黨制、三權分立", "市場經濟與職業道德"等專題討論,運用"患者為中心"的原則,采取"移情、無條件關注和真誠"的方法,學習傾聽技術,取到了良好的效果。 橫店高級中學政治組 趙何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