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反思--教師前進的車輪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啟示我們教師在新的一輪課程改革中要不斷思考與反思,并在反思中更好地學習和提高。新一輪課程改革正在全國范圍內穩步推進,它不僅催生了許多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同時也給課堂教學帶來了生機與活力。因此,老師只有在教學中不斷的反思,對自己的教學行為、教學結果進行審視、分析,從而改進自己的教學實踐,才能順應新課程改革的時代要求。本人結合自身的教學工作,從五個方面進行反思。一、反思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的反思是指課前反思、課中反思、課后反思。
1.課前反思就是明確目標,提高針對性。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反思教材內容,教學方法及學生的認識水平。說通俗點就是課前備課時不僅要備好教材,還要備好學生。例如:在上《經濟生活》第六課時,為了加強學生對高一第六課所學的有關存款儲蓄、股票、債券、保險等投資理財知識理解及應用,本人從新的教材觀、學生觀出發,堅持貫徹“三貼近”原則,結合本地區、本校學生實際及學生的需要,重新創設了一節高一(模擬家庭投資和理財)活動課。這節活動課讓學生在學習及活動過程中去感知、體驗、反思等來拓展學習空間,增長智慧。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能力及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同時,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協調,共同進步,真正體會到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合作、分享與探究活動的樂趣。所以,在教學前進行反思,能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有利于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設計進行再次查漏補缺,使教學內容和方法更適合學生,更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和心理特點,從而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2.課中反思就是在教學中進行反思,即及時、主動地在行動過程中反思它具有的監控性。這種反思能使教學高質有效地進行,促使教師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所使用的方法、手段以及達到的效果,捕捉教學中的靈感,及時調整設計思路和方法,使課堂教學達到最佳效果,并有助于提高教師調控和應變能力。還以高一(模擬家庭投資和理財)活動課為例,本人選擇了學生喜歡的活動課課型,取材學生生活的家庭作為活動課的主線,用“自由選擇家庭模式——分組收集材料、整理材料——依據家庭結構制定投資方案”的活動形式,通過討論,對比“目前投入程度比較高的投資品種”及“2004年終期各地區商收入群體投資分配”的不同,從中得出安全性、收益性、分散性、變現性是家庭理財應注意的問題,通過選擇家庭模式,描述出模擬家庭投資和理財方案,學生從中感悟到合理投資、合理理財、科學消費,對于我們每個人,每個家庭來說特別重要,理財能力的培養也是在積累人生的資本。這樣,學生獲得的知識就不是硬性記憶的結果,而是自己通過分析和理解得出結論的結果;學生的思維不是被限定的,而是被鼓勵、被激發的;學生的認識、觀點也不是被硬性統一的,而是在討論、辯論中達成一致的,等等。這樣的活動課教學從形式到內容的設計都是符合學生發展需要的,體現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去體驗參與現代經濟生活的樂趣。同樣,本人在參與這節活動課中,在與學生交往、互動,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自己也受到了一次極好的教育。
3.課后反思就是教后要反省自己的得失。我們在每上完一節課后,靜心沉思,總會有些成敗和得失,抑或有所感悟。如果能及時從課件的設計、學生思維、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師生互動、問題討論、創新能力、多媒體運用等方面做出深刻反思,記下精彩的瞬間或疏漏之處,寫下心得與體會,將經驗和教訓記錄在案,作為今后完善教案、改進教學、探索規律的依據,則可以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課后整改,重在及時,貴在堅持。課堂上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事件而迸發出“智慧的火花”,這種“靈感”、“頓悟”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的,若不及時利用課后去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云散,令人遺憾不已!在記錄了一定時期后,還要及時地進行歸納整理,要學會“反芻”,且能從“點點滴滴的小收獲”中悟出教育理論的“大道理”來,從而使第一手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高度,并從教學理論上進行驗證,形成從“實踐——理論——實踐”的螺旋式上升的過程。課后整改,不僅有利于拓寬自身的專業視野,提升自己的理論水平,把已有的教學經驗理論化、系統化,而且還有利于開創個性化的教學模式,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
所以,教學反思可以促進教師自身成長,這正符合著名教育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的教師成長公式:經驗+反思=成長。
二、反思學習過程
新課程改革強調教育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這就要求教師在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的同時,觀察并反思學生的學習過程,檢查、審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到了什么,形成了怎樣的能力,發現并解決了什么問題。例如,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欠缺時,教師應及時補救,并采取符合學生實際的教法,選用學生容易接受的語言和例證;學生運用知識能力不足,可加強訓練,逐步提高;屬于少數學生的問題,可個別輔導;屬于大多數學生的問題,需要在課堂上統一解決,必要時調整教案或教學進度。面對一些具有思考性的問題教師不是直接講解,而是讓學生“閱讀問題——分析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回歸問題——反思問題”,從而讓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使學生認識到“回答正確誠可貴,反思認識價更高”的道理。通過反思學習的過程,有利于調整教師的教學策略,也可讓學生養成全面分析和整體把握問題的能力,真正落實知識與能力相統一的教學目標。
三、反思教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