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課教學兵法片談
政治課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兵法”片談 江蘇省贛榆縣實驗中學 王常亮 222100 “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是由江蘇洋思初中倡導的、被江蘇省教委認可并在全省推廣的、具有現代素質教育特色的教學模式。那么,在運用洋思模式進行教學過程中,如何才能使“先學后教,當堂訓練”落到實處呢?幾年來,我在運用洋思模式進行初中思想政治課教學實踐中,深切體會到: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才是洋思模式的核心和靈魂。為此,我進行了如下嘗試:一、“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打好課前預習階段“伏擊戰”。課前預習是洋思初中“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得以順利實施的前提條件。學生課前預習的方法和程度如何,對初中政治課的教學效果更是起著重要作用。因為初中政治課不僅課時少(每周僅2節),而且教材中有許多名詞、概念、原理以及名言警句等,對沒有多少課外知識和理解能力還相對較弱的初中學生來說,僅用課堂45分鐘去完全解決,顯然是無法實現的。因此,指導學生課前預習,充分發揮學生在預習中的主體作用,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一環。為此,在教學實踐中,我要求學生做好兩個方面預習工作:(一)動手。即讓學生動手查字典、詞典、參考資料等,來解決教材中出現的不易理解的名詞、概念、原理及名言警句。還要讓學生動手查找并摘抄與新授課內容相關的名言、俗語或故事等,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達到幫助學生理解課本知識的目的。(二)動腦。即讓學生根據教材中的“議一議”、“想一想”、“說一說”等小欄目來思考這些問題的解題思路,再根據教材內容思考并歸納出本課的學習重點。此外,還要讓學生觀看教材中的插圖,思考這些插圖在教材中所起的作用,也有利于提高學生預習的積極性,實現課前預習的目的 。二、“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打好課堂學習階段“攻堅戰”。課堂學習階段是教學過程的中心環節。在這一階段能否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是洋思模式運用成敗的關鍵所在。在教學實踐中,我把這一階段分成四個環節來實施:(一)課堂閱讀。新編初中思想政治課教材的一大優點就是可讀性極強。教材圖文并茂,材料新穎有趣,學生非常喜愛。因此,每節課一開始,學生都要根據我出示的自學思考題進行課文閱讀。其具體要求是:(1)粗讀。即要求學生將課文全部(包括楷體字)以最快的速度讀完。粗讀時,學生要堅持做到“快”和“全”。“快”就是指學生讀書的速度要快,盡可能節省閱讀時間,以培養學生惜時的 好習慣和快速閱讀的能力。“全”就是指學生要閱讀教材內容的全部,不能為“快”而快,以至丟三落四,失去課堂閱讀的意義。(2)精讀。即要求學生根據教師出示的自學思考題,對正文部分進行分段閱讀,特別是黑體字部分更要仔細咀嚼,反復推敲,要做到讀懂并找準書中每個知識點,以及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在精讀過程中,要求學生要盡量做到“準”和“疑”。“準”就是指學生在精讀時找到的知識點要準,既不能張冠李戴,也不能揀了“芝麻”卻丟了“西瓜”。“疑”就是指學生在精讀時要善于發現疑點,能夠對教材中的 觀點、論據進行質疑。比如,學生在閱讀初一教材“掌握耐挫方法”這一內容時,發現教材中介紹的“耐挫方法”排列順序值得推敲。他們認為:當出現挫折時,不應當先“請求別人幫助”,而后再“運用自我力量嘗試克服”。如果這樣做,就會養成懼怕困難、一味依賴別人的不良習慣。對此,我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并以此鼓勵學生要敢想善思,要不唯師、不唯名、不唯書,較好地促進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二)課堂訓練。“當堂訓練”是洋思模式中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重要體現。在課堂閱讀的基礎上,教師只有加強對學生的課堂訓練,才能有效的鞏固和深化學生課堂知識的學習,為知行統一奠定基礎。在這一環節,我的具體做法是:(1)口頭回答。對教材中一些較為淺顯而又內容較少的知識點,讓一些學習較差的學生口頭回答,以督促他們積極參與、大膽發言,讓他們在這些小小的“成功”中也能獲得足夠的自信。(2)上臺板演。讓學生上臺板演這是檢查和鍛煉學生知識和能力的有效方法。學生可以按照教師的要求,看書板演教學思考題,也可以背默的方式板演本課的學習重點。板演時,教師要引導和要求學生盡量做到字跡工整,設計合理,答案正確。這樣,只要長期堅持下去,學生就能養成良好的答題習慣,使學生從中獲益匪淺。(3)書面練習。書面練習形式可以多樣化。教師既可以用投影片打出練習題,讓學生逐題解決,也可以發放自己事前編制好的練習,讓學生限時完成。完成后讓同位同學互相批改,進行自我修正。還可以進行課堂聽寫,讓學生默寫要求當堂掌握的重要知識點。總之,通過各種途徑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以充分發揮他們在課堂訓練過程中的主體作用。(三)課堂討論。在運用洋思模式進行課堂教學過程中,能否有效開展課堂討論,在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自覺學習、提高課堂學習效益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為此,每節新課前,我都要精心選擇和準備課堂討論的題目與要求。為激勵學生勇于開展討論,使全體學生的思維在討論中真正調動起來,我多采用競賽法進行討論。即按前后同位四人組成一個討論小組,討論時由小組長作好記錄并代表本組進行討論發言。教師對每小組討論情況給予評判并打上一定的分數。凡能在討論中提出新穎、獨到觀點的還可以得到一定的附加分,最后給優勝小組口頭表揚或獎勵。果然,每當進行討論時,學生都能積積發言,大膽討論,不僅弄清了問題,辨明了是非,而且還起到消化新授課內容、調動學生思維創造性、培養學生競爭意識和綜合素質的功效。當然,課堂討論時,教師一定要精心組織,明確要求,確保課堂討論有序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