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設互動的政治課氣氛
創設互動的政治課氣氛 一個班級就是一個集體,成員的態度、情緒不同,認知和行為也有差異,師生及同學在課堂的相互影響,構成了課堂氣氛。不同的課堂氣氛課堂教學效果大相徑庭,積極而民主的課堂氣氛,師生關系和諧,教師善于引導學生;學生精神飽滿,注意力集中,主動參與,積極思考,踴躍發言,課堂呈現出熱烈互動的景象;消極的課堂氣氛則相反,師生關系僵化,教師不能有效引導學生思維,學生被動學習,課堂沉悶,效果不佳。因此,在教學活動中處于引導地位的教師應想方設法創設積極互動的課堂氣氛。筆者認為積極互動的政治課堂氣氛應具有民主性、互動性、開放性等特點。《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實驗)》也強調課程實施要倡導開放互動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充滿教學民主的過程中,提高主動學習和發展的能力。具體說,就是在民主型的教學模式下,學生采用相互作用的學習方式,共同探討問題,獨立思考,共同交流經驗感受,課堂氛圍熱烈;教師充分尊重每個學生的觀點,并適時引導,不同的觀點交流碰撞,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激發學習動機。為創造積極互動的課堂氣氛,筆者在課堂教學中,常采用談話法和討論發。結合實例介紹如下,請同行批評指正。1、 談話法談話法亦稱問答法,是通過問答形式來引導學生獲取或鞏固知識的方法。談話法教學,實際上就是師生互動交流的過程。學生得到充分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其想法適時得到肯定或糾正。筆者發現這種方法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語言表達的能力。新課教學主要采用啟發式談話教學,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已有的經驗,因勢利導,讓他們一步步獲取新知識,教師及時總結歸納,使學生的認識深化,知識系統化、科學化。主要步驟是:提出問題——回答問題——進一步引導(提問)——總結歸納。講授新課《揭開貨幣的神奇面紗》,在學生學習了紙幣的含義后,筆者提問“紙幣的本質是什么?”學生回答“一般等價物”、“商品”……筆者再問:請同學們想想紙幣有沒有價值?生:有。師:為什么?生:因為在制造紙幣的過程中耗費了人類勞動。筆者進一不質疑(拿出一張一百元的人民幣):這張紙幣的價值與它可以買到的商品的價值相比怎么樣?生甲:紙幣的價值很小。生已:紙幣的價值小得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師;對,價值很小的紙幣可否用來衡量一切商品價值的大小?學生搖頭。筆者進一步說明:紙幣本身的價值很小,不能用它充當一般等價物衡量商品價值的大小,所以它不具價值尺度的職能。只是為了方便商品流通,用紙幣代表貨幣執行流通的職能。所以紙幣的本質是?生:貨幣符號。采用談話法教學要避免談話內容枯燥乏味,學生精神過度緊張。話題應緊密聯系學生實際,選取典型或趣味性的例子,吸引學生,激發其求知欲。講授新課《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為引導學生認識過分的標新立異不值得提倡。筆者先講一個故事:老師一天上街,見到一頭“獅子”,這頭“獅子”穿著人的衣服,還會騎自行車。上前一看,原來是某中學一位男生,他頭戴一頂金黃色披肩假發。學生哄堂大笑。問:這為位學生的行為是出于什么心理?社會能否認可?生:出于求異心理,社會不可能受認可。追問:為什么?生甲:其行為太離譜了,過分追求標新立異,把自己搞得不倫不類。生乙:其行為不符合社會風俗習慣,有失中學生的身份。生丙:想怎么做是自己的事,跟他人、社會不相干……筆者進一步把問題引向深入:對求異心理引發的消費行為我們應持什么態度?學生對該問題爭論很大。教師點拔總結:日常的消費行為反映其消費心理。我們的消費在求新、求異、求創意的同時,應理性、冷靜分析消費的效果,考慮值不值。同時,中學生是社會的一員,總不能超越社會風俗習慣,社會輿論的約束。所以,過分的標新立異不值得我們提倡。2、 討論法討論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針對某一現象或為解決某個問題而進行探討、辨明是非真偽以獲取知識的方法。通過討論、爭辯,多種觀點交流碰撞,真理越辯越明。通過討論學生掌握的知識更深刻準確。筆者認為設計討論的問題應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問題要有吸引力,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且具有討論價值。在上“消費心理面面觀”這一內容時,筆者設計了一次討論。具體如下:有些中學生的手機、電腦、MP3、電子詞典等“現代化設備”不斷升級,所購買的商品價格越來越高。服裝消費也要向名牌看齊。名牌商品成為某些中中學生衡量身份的“重要標志”。請討論:如何看待中學生追求名牌消費?分小組討論,各組成員紛紛發表意見,爭辯激烈。討論結束,各小組派代表發言。學生甲:我反對中學生追求名牌,因為中學生還是消費者,花的都是父母的血汗錢。名牌商品價格太高不實惠,且給家庭造成太大負擔。學生乙:我也反對。普通商品也可以用,物美價廉。某些同學認為能買到名牌商品很了不起,太虛榮了。學生丙:我贊成中學生追求名牌。因為名牌產品的質量較好,多花錢也值得。且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追求名牌、高檔產品是時代潮流……筆者鼓勵學生繼續發言。學生丁:我認為家庭富裕的同學可以購買名牌商品,家庭經濟困難的同學應避免買名牌商品以免給家庭帶來沉重負擔……筆者總結:作為消費者消費時應考慮兩個重要因素:一是自身的經濟承受能力及需要;一是商品的使用價值。一般來說,名牌產品比其同類產品質量較有保證,信用度較高,價格也相應較高。家庭經濟條件好的學生可以適當考購買滿足自己學習、生活所需的名牌商品;家庭條件差的學生應該自覺選擇中低檔的商品,以減輕家庭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