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下思想政治課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新課標下思想政治課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伍鳳英 中學思想政治課(思想品德課),是中學德育教育的重要陣地,也是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的主要渠道。然而,由于其思想性、理論性、時代性強,長期以來,教師在上政治課時,過分強調學生接受,過分注重知識要點的傳授,忽略學生的自由發展、自主探究,以致學生思維打不開,死記硬背,自我封閉。因此,普遍存在著老師難教——太枯燥,學生難學——太乏味。根據十六大精神和《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要求,依據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制定的新課程標準,就是為了適應社會發展和學生成長的需要,加強思想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主動性。新課標特別注重學生思維、情感和行為方式的培養,這對我們思想政治課教師既是一個轉變教育觀念的好機遇,也是一場改革傳統教學模式的嚴峻挑戰。因此,我們必須大膽改革,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其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其創新精神,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為了認真貫徹落實新課標精神,在教學實踐中,我采用了多種嘗試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以生動有趣的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導入,是一節課的開始,它好比是一首歌的前奏。如果前奏悠揚、動聽、氣勢磅礴,就很容易吸引聽眾。一節課,導入得好與否,直接影響到該節課的質量。在教學中,我特別注重精心設計導入新課的不同方式,如“表演小品”、“成語(詞語)接龍賽”、“英語口語比賽”、“故事大比拼”、“播放樂曲”等。如設計“感悟青春”的導入,我首先播放青春健美操錄音,同學們在激昂、強節奏的樂曲聲中,感受到青春的活力與激情,為這節課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二、以現代化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有效地利用我校的“班班通”教學設備,運用多媒體設備,以其新鮮、活潑、生動的形象,一掃傳統說教式教學導致的沉悶空氣,帶給學生活潑、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從最不喜歡政治課,變成非常喜歡政治課。 利用多媒體,向學生提供豐富、生動、有趣的感知材料,激發他們的興趣,引起他們的豐富想象。如:我在上“可持續發展”時,展示漫畫“舉不動”,表明世界人口總數2000年已達60 億;展示漫畫“垃圾包地球”、播放動畫“這樣就合法了”,表明環境資源遭到嚴重破壞;再播放實況錄像“在中國…….”,看人們是如何浪費水資源,如何污染江河湖海,如何亂砍濫伐森林等等,讓學生直觀感受到我們面臨嚴峻的資源、人口、環境形勢,從而落實到教學目標:我們必須積極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整節課,學生在驚嘆、感慨中,踴躍發言,激烈討論。下課鈴響了,同學們還沉浸其中,依依不舍。三、以優美感人的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辭不可不修,說不可不善”。閃耀著智慧光輝的語言具有豐富的表現力。思想政治課的說服力、感召力、戰斗力也來自教師的語言力度、語言技巧、語言風采。如果一個教師富有嚴謹、簡潔、精煉、準確、抑揚頓挫的教學語言,就能撥動學生的心弦,促進記憶的持久,思維的活躍,想象的豐富,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思想政治課的實效都有著積極的作用。如我在教學“公民在家庭關系中的義務”時,開場白就是:家庭,是每個人傍依的港灣,我們下班了需要回家,我們累了需要家的溫暖,我們受了委屈需要家的呵護,家也是我們每個人成長的樂園,它需要每個家庭成員努力盡到自己的義務。這詩一般優美的語言立即吸引了學生,激活了思維,激發了興趣。四、以學科整合優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日新月異的科技進步改變著人們的生產、學習和生活,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需要大量的復合型人才。這就需要我們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的綜合能力,提高綜合素質。新課標非常注重學科間的整合。新教材七年級思想品德課,本身就滲透了多個學科的知識,這是一大優勢。根據新課標理念,教師在教學中就要應用各個學科的相關知識對學生進行綜合教育,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等綜合能力,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如:我在教學“情緒的種類”時,就讓學生將“喜、怒、哀、懼” 四種情緒的臉譜畫出來;在教學“發掘潛能”時,就出一些數學智力題讓學生競猜;在上“珍惜青春”時,就讓學生寫出贊美青春的詞語及詩句進行比賽;在上“自尊、自負、自卑的區別”時,就讓學生上臺演小品;在學“父母對大學生是否應該提供學費”時,就讓學生展開辯論。音樂給人以美的享受。課中適當地穿插一兩首與教材內容相關的歌曲,既讓學生快樂地學習,不覺得政治課枯燥無味,又達到了教育目的,提高了教學效果。如學習“公民在家庭關系中的權利與義務”時,我首先請全班同學唱陳紅的《;丶铱纯础罚划斨v到成年子女對父母應盡贍養義務時,就播放滿文軍的《懂你》,從而讓大家知道了為什么要孝敬父母,怎樣孝敬父母。這樣,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完成了學習任務,掌握了教材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