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理解閱讀方法例談(通用2篇)
整體理解閱讀方法例談 篇1
梁永榮 鄭留真
現代文閱讀活動可為理解性閱讀、識記性閱讀、鑒賞性閱讀、評價性閱讀、消遣性閱讀等多種形式。以弄清作品的基本內容、結構、層次、表現手法等為目的閱讀, 通常為理解性閱讀。目前中考、高考的閱讀考查,重點也在于此。因此課堂教學給予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以培養正確的思維取向和獨立閱讀的能力,無疑是十分重要的。這對于提高學生讀文素質,發展思維能力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下面根據本人多年從事語文教學的實踐,談談整體理解閱讀的三點重視。
一、重視文本要素的識別和理解
識別文體要素是讀文的基礎。課堂導讀首先讓學生能夠正確把握文體要素,并在此基礎上理解其作用和進一步領會文段的內容。下面以例(一)明示:
段例(一):中秋過后,秋風是一天涼比一天,看看將近初冬;我整天的烤著火,也穿上棉襖了。一天的下半天,沒有一個顧客,我正合著眼坐著。忽然間聽得一個聲音“溫一碗酒”。這聲音雖然極低, 卻很耳熟。看時又全沒有人,站起來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臺下對了門檻坐著。他的臉上黑而且瘦,已經不成樣子;穿一件破夾襖, 盤著兩腿,下面墊一個蒲包,用草繩在肩上掛住;見了我,又說道: “溫一碗酒”。掌柜也伸出頭去一面說:“孔乙己么?你還欠十九個錢呢?”孔乙己很頹唐的仰面答道: “這……下次還清罷。這一回是現錢,酒要好”……
段例(一)以記敘要素及環境描寫的識別理解為目標進行的閱讀考查。整個文段閱讀引導學生明確:①故事發生的時間:中秋過后的一天;②故事發生的地點:魯鎮的咸亨酒店;③故事中的人物: 孔乙己、掌柜和“我”;記敘的事件: 被打斷腿后的孔乙己來咸亨酒店喝酒;④故事的環境描寫及作用: A、自然環境描寫:中秋過后,秋風是一天涼比一天……;B、環境描寫的作用:以自然環境渲染被打斷腿后的孔乙己的悲慘。
閱讀這個文段,使學生在識別文體要素的基礎上進而理解文段的內涵,效果比較好。文體要素的識別和理解一般側重于下面的一些文體:記敘文、小說、議論文、戲劇文學等。其中議論的三要素閱讀考核最為普遍,屬重點內容;其次是記敘性文體的記敘要素。引導識別文體要素時應從概念入手, 并結合實例訓練具體指導。
二、重視借助關鍵語言歸納段意和理解結構層次
分析段落、句子間的關系,往往從聯結段與段間的過渡段、聯結句與句間的關聯詞入手,歸納段意效果最佳是找中心句。如果中心句不明顯,應引導學生找議論性的句子。下面以段例(二)說明:
段例(二):①片面地強調讀書,而不關心政治,片面地強調政治,而不努力讀書,都是極端錯誤的。②不讀書而空談政治的人,只是空頭的政治家,決不是真正的政治家。③真正的政治家沒有不努力讀書的人。④完全不努力讀書的政治家是不可思議的。⑤同樣, 不問政治而死讀書的人,那是無用的書呆子,決不是真正的學者。⑥真正的學者決不能不關心政治的。⑦完全不懂政治的學者,他的學問是不完全的。⑧就這一點來說,所謂“事事關心”實際上也含包著對一切知識都要努力學習的意思。
段例(二)引導閱讀要求明確: ①句為總起句,具有概括下文的作用,是本段的中心句;在文段中表明作者的觀點,故也是全段的論點。⑧句歸結收束全文段,具有深化論點的功能。②—⑦分別從政治家和學者兩方面論述中心句,閱讀時應引導分析關聯詞“只是……不是……”、“是……不是”、“同樣”,由此構成分句間及句群②③④與⑤⑥⑦間的關系為并列關系。結合以上分析,段例(二)的層次關系為:總—分—總。
三、重視語言體味和感悟
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引導學生扣住關鍵字詞去體味、感悟其內涵,從閱讀教學角度來說是難點, 也是重點。教學時既要引導學生從整體框架上把握,又要落實于局部的字斟詞酌。這樣方能融會貫通,透過語言的外表洞視其內在的實質。下面以段例(三)加以闡述:
段例(三):東京也無非是這樣。上野的櫻花爛漫的時節,望去確也象緋紅的輕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結隊的“清國留學生”的速成班,頭頂著大辮子,……也有解散辮子,盤得平的,除下帽來,油光可鑒,宛如小姑娘的發髻一般,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致極了。
段例(三)的“標致”一詞,顯然不是原義“漂亮”的意思。因為文段一開頭作者便這樣寫:“東京無非也是這樣”,“無非”一詞突出了作者在東京的所見所聞是非常失望的。很明顯,文段中的“標致”是褒詞貶用,實為作者著意諷刺“清國留學生”附庸風雅而思想守舊的丑態,實為反語。
以上段例說明,有的放矢地突出重點實施閱讀訓練,對于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很重要的;文段導讀只有重視學法的指導,學生才能把握規律,掌握方法,其獨立閱讀能力才能得以真正的提高。
(作者單位:廣東湛江市麻章區第一中學)
(摘選自《綜合天地》2004.10)
整體理解閱讀方法例談 篇2
現代文閱讀活動可為理解性閱讀、識記性閱讀、鑒賞性閱讀、評價性閱讀、消遣性閱讀等多種形式。以弄清作品的基本內容、結構、層次、表現手法等為目的閱讀, 通常為理解性閱讀。目前中考、高考的閱讀考查,重點也在于此。因此課堂教學給予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以培養正確的思維取向和獨立閱讀的能力,無疑是十分重要的。這對于提高學生讀文素質,發展思維能力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下面根據本人多年從事語文教學的實踐,談談整體理解閱讀的三點重視。
一、重視文本要素的識別和理解
識別文體要素是讀文的基礎。課堂導讀首先讓學生能夠正確把握文體要素,并在此基礎上理解其作用和進一步領會文段的內容。下面以例(一)明示:
段例(一):中秋過后,秋風是一天涼比一天,看看將近初冬;我整天的烤著火,也穿上棉襖了。一天的下半天,沒有一個顧客,我正合著眼坐著。忽然間聽得一個聲音“溫一碗酒”。這聲音雖然極低, 卻很耳熟。看時又全沒有人,站起來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臺下對了門檻坐著。他的臉上黑而且瘦,已經不成樣子;穿一件破夾襖, 盤著兩腿,下面墊一個蒲包,用草繩在肩上掛住;見了我,又說道: “溫一碗酒”。掌柜也伸出頭去一面說:“孔乙己么?你還欠十九個錢呢?”孔乙己很頹唐的仰面答道: “這……下次還清罷。這一回是現錢,酒要好”……
段例(一)以記敘要素及環境描寫的識別理解為目標進行的閱讀考查。整個文段閱讀引導學生明確:①故事發生的時間:中秋過后的一天;②故事發生的地點:魯鎮的咸亨酒店;③故事中的人物: 孔乙己、掌柜和“我”;記敘的事件: 被打斷腿后的孔乙己來咸亨酒店喝酒;④故事的環境描寫及作用: A、自然環境描寫:中秋過后,秋風是一天涼比一天……;B、環境描寫的作用:以自然環境渲染被打斷腿后的孔乙己的悲慘。
閱讀這個文段,使學生在識別文體要素的基礎上進而理解文段的內涵,效果比較好。文體要素的識別和理解一般側重于下面的一些文體:記敘文、小說、議論文、戲劇文學等。其中議論的三要素閱讀考核最為普遍,屬重點內容;其次是記敘性文體的記敘要素。引導識別文體要素時應從概念入手, 并結合實例訓練具體指導。
二、重視借助關鍵語言歸納段意和理解結構層次
分析段落、句子間的關系,往往從聯結段與段間的過渡段、聯結句與句間的關聯詞入手,歸納段意效果最佳是找中心句。如果中心句不明顯,應引導學生找議論性的句子。下面以段例(二)說明:
段例(二):①片面地強調讀書,而不關心政治,片面地強調政治,而不努力讀書,都是極端錯誤的。②不讀書而空談政治的人,只是空頭的政治家,決不是真正的政治家。③真正的政治家沒有不努力讀書的人。④完全不努力讀書的政治家是不可思議的。⑤同樣, 不問政治而死讀書的人,那是無用的書呆子,決不是真正的學者。⑥真正的學者決不能不關心政治的。⑦完全不懂政治的學者,他的學問是不完全的。⑧就這一點來說,所謂“事事關心”實際上也含包著對一切知識都要努力學習的意思。
段例(二)引導閱讀要求明確: ①句為總起句,具有概括下文的作用,是本段的中心句;在文段中表明作者的觀點,故也是全段的論點。⑧句歸結收束全文段,具有深化論點的功能。②—⑦分別從政治家和學者兩方面論述中心句,閱讀時應引導分析關聯詞“只是……不是……”、“是……不是”、“同樣”,由此構成分句間及句群②③④與⑤⑥⑦間的關系為并列關系。結合以上分析,段例(二)的層次關系為:總—分—總。
三、重視語言體味和感悟
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引導學生扣住關鍵字詞去體味、感悟其內涵,從閱讀教學角度來說是難點, 也是重點。教學時既要引導學生從整體框架上把握,又要落實于局部的字斟詞酌。這樣方能融會貫通,透過語言的外表洞視其內在的實質。下面以段例(三)加以闡述:
段例(三):東京也無非是這樣。上野的櫻花爛漫的時節,望去確也象緋紅的輕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結隊的“清國留學生”的速成班,頭頂著大辮子,……也有解散辮子,盤得平的,除下帽來,油光可鑒,宛如小姑娘的發髻一般,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致極了。
段例(三)的“標致”一詞,顯然不是原義“漂亮”的意思。因為文段一開頭作者便這樣寫:“東京無非也是這樣”,“無非”一詞突出了作者在東京的所見所聞是非常失望的。很明顯,文段中的“標致”是褒詞貶用,實為作者著意諷刺“清國留學生”附庸風雅而思想守舊的丑態,實為反語。
以上段例說明,有的放矢地突出重點實施閱讀訓練,對于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很重要的;文段導讀只有重視學法的指導,學生才能把握規律,掌握方法,其獨立閱讀能力才能得以真正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