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考作文命題走勢
2005年是推行新課程改革大背景下實施中考的第二年。《語文課程標準》提倡的生活化選材、情感化體驗、個性化表達的精神對中小學作文教學、特別是中考作文命題改革產生了重要影響。按照既有利于貫徹《語文課程標準》精神,又有利于中考選拔人才的原則,廣大中考命題者對作文命題進行了不懈的探索,出現了一些新的動向,據此我們可以窺望2005年中考作文命題的新趨勢。
一、 從題型選擇上看,呈現“一退二進三穩定”的態勢
所謂的“一退”,是指單純以話題作文命題的考區有所減少。2003年中考話題作文高達總題量的65%,2004年則下降到56%左右。這是因為,經過前幾年的盲目跟風之后,更多的命題者步入了理性思考。一方面,一些緊密聯系生活的話題已經頻頻出現在中考里,不愿重復和守舊的命題者干脆就另辟蹊徑;另一方面,話題作文本身存在著難以避免宿構、難于統一評分標準的問題,再加上課標精神的普及,一些命題者就開始探索兼顧公平競爭和測試學生綜合素質的合適題型。同時,一部分考區將話題作文納入選題作文之中作為備選項之一,也是單純以話題作文命題的考區有所減少的重要原因。
所謂的“二進”,是指半命題作文和選題作文正在升溫。半命題作文讓考生自由填題,有一定的開放性;通過指定一些詞語,又有一定的限制性,比較適合用于選拔性考試。這種題型在中考中所占比例,從2003年的8%上升到2004年的13%,估計這個比例到2005中考還會提高。選題作文在總題量中所占比例不斷上升,據不完全統計,從2001年到2004年分別占11%、14%、16%、23%,可謂一路攀升。選題作文讓考生有較大的自由選擇空間,同時又可以在全命題、半命題、話題作文和材料作文題型中任意調劑,選取合適的題型作為選項,其應變性很強。因此,這種題型正在成為中考命題者的“新寵”也就不足為怪了。筆者大膽預測,這種題型還會繼續搶占其他題型的“地盤”。
所謂的“三穩定”,是指全命題作文、話題作文和小作文題型保持著相對的穩定。全命題作文得到了上海、江蘇蘇州、福建泉州等考區的青睞而得以生存下來,連續幾年占當年總題量的6%左右。值得一提的是,現在的材料作文已經比較接近話題作文。至于小作文,更是具有地區連續性,在一些考區試卷中連年出現,因此,這些考區的考生及其他考生不可忽視要有目的地練習文章修改、據觀點寫小議論文、看圖寫作或應用文寫作等。
二、 從內容取向看,呈現“四大主題”并存共進的局面
近年來,中考作文試題講求全面對接中學生生活,強調表達真情實感,鼓勵學生表露自己的真實情懷,真正做到“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語文課程標準》)。這樣,才能實現“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的目標。因此,在內容選擇上,命題者常著眼于自我與成長、素質與情感、社會與生活、想象與創新能力等四個方面。按照上一個年度考題為重點避免對象的慣例,筆者特擬出相關的新題目,以助師生們備考。
一是自我與成長類。基本做法就是在命題作文中常以“我”為中心擬定,比如“我和______”、“我多么想______”、“我的特長”、“我終于戰勝了______”、“______有我”、“為自己而驕傲”、“我們這些人”等。又比如,以“成長”、“第一次”、“秘密”、“個性”、“離開”、“朋友”、“我們”、“回答”、“作好準備”、“實踐能力”等為話題作文,內容上貼近學生的成長經歷,密切聯系他們的生活實際,他們體會最深,感受也多,容易下筆。
二是素質與情感類。比如以“感受快樂”、“喜歡”、“兌現諾言”、“美德”、“珍愛”、“吃苦”、“合作”、“心懷感激”、“追求”、“寬容”、“體諒”、“溫暖”、“友好”、“滿足”、“健康”等為話題寫作,就能夠引導學生關注人性人情中美好的事物和美好的情感,讓考生在深入思考中加深對真、善、美的體驗和向往。
三是社會與生活類。比如以“交往”、“貧困”、“公開”、“幫助”、“關注”、“動力”、“支持”、“讀書”、“家”、“書”、“回憶”、“細節”、“精彩”、“習慣”、“學習”、“水”等為話題寫作,可以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熱點話題,放眼社會生活。
四是想象與創新類。《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鼓勵學生寫想象中的事物,激發他們展開想象和幻想”。但是,這類試題如果處理不當,過于脫離學生生活,就會助長“假、大、空”風氣的盛行。命題時要有利于寫作者從生活出發,大膽展開想象的翅膀。比如“風雨之后”、“陽光”、“風景”、“新”、“自然”、“0”、“門”、“結果”、“鑰匙”、“星星”等命題或話題,就能夠引發想象,讓學生在想象中創新,在創新展示風采。
2005年中考作文命題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