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語文課改淘金——談語文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
新一輪語文課改淘金
——談語文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
唐山五十九中 xiaoya(小亞)123
摘 要:語文課程改革強調語文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確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給學生插上了討論、合作、探究的翅膀,盡量呵護學生創新的靈性。
關鍵詞:創新能力;討論、合作、探究
著名語文教育專家劉國政老師說得好:“語文教學藝術,不僅是教學方法問題,首先是教學思想問題。”語文創新能力的培養,是新一輪語文課程改革提出的新的理念,也不僅僅是方法技巧的問題,同樣是教學思想觀念問題。
語文教學,是一塊田地,它不大起眼,但又是一塊歷史悠久、范圍廣闊、土質肥沃的田地,它孕育著無限的創造生機和潛力。我們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教師的知識水平相仿,教學內容、教學對象相同,但教學效果卻迥然相異。出現這種情形有多種原因,但語文創新教學在其中起著特別重要的作用,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可以使深奧的知識變得淺顯易懂,艱苦的學習變得輕松愉快,可以讓學生在“閏物細無聲”中潛移默化地獲得知識。
呂叔湘先生也說:“教學好比農業生產,學生是種子,教師是水分與陽光。”呂老師說的話,精妙之中透著一股對語文教師如何進行創新教學的灑脫的看法。所以教師的教學要有創新精神,培養學生會自主學習,我認為要做到:
第一, 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提問,是創新的起步。
教師針對教材精心設計出一個個有啟發性的問題,有助于啟發學生思維,發展創造能力,但這種想教師之所想,答教師之所問的做法,也限制了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這對本來依賴心里很強的學生又是一種強化,從而逐步磨蝕了創造力,形成思維惰性。在這種教和學的定勢狀態下,啟動創新教學是有不小難度的。但實踐證明,不是學生不提問,不會提問,而是學生沒有提問的機會和權利。誰都不會否認,問是孩子的天性,剛會說話就“呀呀”問個沒完,天性得到充分表現,上學后,就很少有問的機會了,兒童問的天性從此而泯滅。
心理學家認為,創造,是從提問題開始的;質疑,是開啟創新之門的鑰匙。因為發現問題是思維的第一步,解答問題是思維的第二步。問題——解答——問題——再解答,就形成一系列的對話,進而迸發出創造性思維。從這個角度說,不讓學生提問題的教師不是好教師,因而啟動創新教學,重要的是多讓學生提問,隨著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能力的不斷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就會噴涌而出。
第二, 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討論,是創新的載體。
小組討論交流活動,是語文教學最常見、使用頻率很高的形式。以往通常是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偶爾由學生提問,教師專心捕捉合口味、能夠納入既定正確答案的問題,這種討論,是“注入式”教學的變種。教師往往缺乏耐心,學生少有專心思索的“寂靜”時間,學生沒有從容不迫搜索材料和組織語言的機會,當一時冷場或出現新分歧時,教師就迫不及待地做出“貢獻”,給出統一答案而鳴金收兵。這種討論,不是研究性、創造性的教學形式,因而與“創造無緣”。還有那種華而不實的討論,卻成了教學過程 中的一種“點綴”,就更與“創造”相悖了。
我認為,教師要從思想上轉變觀念,尊重學生。“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因此,對課文的理解,要允許有多種不同的看法存在,允許學生有自己的獨特見解.教師的作用是指導學生學會閱讀,而不是一定要學生接受老師的觀點,讓學生感到老師是他們的“合作伙伴”,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之間通過相互討論,交流觀點,可以無拘束地思考發言,構建師生、生生情感相融合作的場景。學生個體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其他成員的認可,證明了自己存在的價值,在輕松愉快、和諧融洽的小組交流中,在教師的有效指導下,大膽發問、激情陳述、明辨是非、各抒己見,依靠自己的智慧迸發出創造的火花.
還有教師要改變備課和授課的方式,信任學生。從學生學習的角度明確學習本課所要達到的知識、能力、情感、創造等方面的目標,明確教師的組織活動和學生的學習活動。正如錢夢龍老師指出的那樣:“教師的任務是為學生的討論獲得預期的效果提供幫助和指導”。
第三, 給學生一個“感悟的課堂”——示范,是創新的動力。
創造原于模仿,學生的創新是一種模仿性的。示范是促成學生創造的動力。教師本身的教學對學生的創造力的發展起著不可估量的示范作用。因此,教師要讓學生看到自己在不斷地進行教學創新,學生學習上的創新在很大程度上是來自教師教學創新的潛移默化的影響,而不是說教。教師無言的創造性勞動必然深深地激勵學生形成創造性的意識和品質。
法國生物學家貝爾納曾經說過:“所謂的創造力教學,指的是學生要真正有被鼓勵而展開并發表他們想法的機會,才能發展他們富于創造力的才能。”注重創造教育的美國教學非常強調讓學生“試一試”,教師還要舍得把課上時間交還給學生,讓學生看到自己是如何創新的,并給予創新思維的方法。如誘發性的引導,導向性的點撥,針對性的激勵,都會引起學生強烈的反響。這樣學生就會迸發出創造性的見解,得出創造性的結論。從而為他們創造能力的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
課堂教學要讓學生學會創新,還給學生一片藍天,讓學生沐浴充足的水分和陽光。“每個學生自己來動手,勝過教師牽著走”。通過創造性學習,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與語文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 曹志榮 《創新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實踐》 語文教學與研究 1999.4
(2) 楊雅清 《開展發展性學生評價,培養具有創新素質的人才》 教育實踐與研究 2003.11
(3) 董靈敏 《淺談開展課堂討論在優化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教育實踐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