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下水作文--我們現在怎樣做老師
我們現在怎樣做教師
湛江二中張春紅
印度有諺語云:如果青春的時光在閑散中度過,那么回憶歲月將是一場凄涼的悲劇。我想,如果那樣的話,我們做教師的將會成為悲劇里的一個不可能被遺忘的配角.
唐代大文學家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有人說,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那就是選擇了一種責任;承擔了教師的職責,那就是承擔了一種使命;就該為這使命而無怨無悔地奉獻!然而,新的時代,給了我們新的挑戰,要做一位真正受學生愛戴、歡迎、崇敬的教師,我以為至少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正直。“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我們無須否認,絕大多數的教師有較正直的人品,一身正氣,兩袖清風。然而,在商品經濟的社會大背景下,在道德遍滑坡的當代社會大環境中,同樣是凡夫俗子的教師,也難免會有惟利是圖者。為了教學獎金,鼓勵甚至創造條件讓學生做分數的“梁上君子”;為了評職稱加工資,強迫學生在“民意調查”時說好話打滿分;為了迎合上級或討好權貴,隨心所欲地拿好座位做人情……這樣的教師,即使才高八斗,又如何“身正為范”?即使你有三寸不爛之舌,能冠冕堂皇、言之鑿鑿,可是,耳濡目染,學生受到的是一種怎樣的“潤物細無聲”的教育呢?其害處,從長遠看,小處是毀了一個人一些人,往大處想,是毀了一代人,一個國家呀!也難怪,世風日下,社會道德滑坡。所以我想,國家的教育制度在選擇教師這方面,首先應考查其德,其次才是學識。學識差點,可能只是暫時“喂不飽”孩子,總不至于誤人子弟于“淤泥”不拔啊。
二、熱情。服務業現在比原來熱情多了,不僅“微笑服務”,超市、專賣店、商場,還處處有“過度服務”。 “棍棒底下出孝子”、“嚴師出高徒”、“打是親、罵是愛”之類的“齊家治國平天下”格言我們向來牢記在心。做教師的,似乎不板著個臉不行。但在如今,我想,這是行不通的。“親其師,信其道”,教師既要熱愛自己所教的學科,更應愛屋及烏,要有一顆熱愛、體貼學生的心。因為教師的勞動對象是有思想有個性的人,要了解他們,必須深入他們的內心,做他們可以促膝談心的朋友,而這,沒有熱情的假惺惺是不行的。教師如果只是坐在辦公室、圖書館鉆研教材,而不知下到“基層”去鉆研學生,那就會“紙上談兵”,出現“對牛彈琴”式的尷尬。只有捧著一顆真誠的心去熱情地關注你的學生,去捕捉他們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句話所傳達的微妙信息,真誠地呵護他們的心靈,讓他們感到你是一個值得信賴的朋友,他們才會在你的面前展現真實的自我,你才能真正做到教育理論上的“因材施教”,這樣,能夠有的放矢,才能真正達到教學目的,實現“事半功倍”之效。
三、謙虛。《北史·楊播傳記》里云:“恭德慎行,為世師范”,教育家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更是深入人心。學生思維活躍,接受新鮮事物快,而且各有所長。教師如果肯虛心好學,你不用看電視,不用讀報紙,卻“能知天下事”,你會懂得當前什么最酷,誰的足球踢得最棒,哪個歌星出了什么新碟,超女最新的P.K結果……“勞謙虛己,則附之者眾,驕慢倨傲,則去之者多”,只要你“不恥下問”,馬上會有人樂此不疲地告訴你,而且是綜合了大報小報消息之后的可靠新聞。謙虛使人進步,謙虛還能使你永遠年輕。鐵打的學校流水的學生,你的學生永遠是最“前衛”的一群人,他們,永遠是這個社會流行時尚的先鋒;而你,只須“開張圣聽”,便可站在浪尖的前頭,永遠不用擔心會落后于時代。
“從你的房子里面走出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現在,我們做教師的,不應再執迷于“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燭成灰淚始干”的自我毀滅、讓人望而卻步的人生了,而應走下神圣的杏壇,放下神圣的“師尊”,尋求既實現自我人生價值的輝煌而又能托起明天太陽的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