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的寶寶所具備的特點
教育孩子需要家長要徹底的改變孩子的性格,家長要怎樣改變這樣的情況,通過我們下面所介紹的內容來交接一下。對此我們應該把握幼兒習慣養成的階段,以身作則,讓寶寶從小培養出6個好習慣
好習慣1物歸原處
物歸原處看似簡單,卻是許多成人也做不到的好習慣。比如自己從書架上把書取下閱讀后,就隨手放在茶幾上;喝完水,杯子也隨手放在餐桌上。很多父母都在抱怨孩子不會將玩具收好,卻忘了自己也有同樣的小毛病。
養成妙招
清楚規劃收納空間
要孩子將東西放回原位,首先要規劃出清楚的收納空間,并且讓孩子知道什么東西就該放在某個地方。比如跟孩子說“玩具的家在這里,你每天都會回家,所以也要讓玩具回自己的家!”
從孩子自己的東西做起
要孩子學會物歸原處,應從他自己的東西著手,比如衣服、玩具、鞋子等。首先讓孩子知道這些東西放在哪里,由他自己拿出來,這樣他才知道要放回哪里去。可以在孩子放玩具的收納箱外貼上玩具的圖樣或顏色標記,或者在衣柜外貼上衣服的圖樣,這樣孩子便能清楚了解物品擺放的位置。
給孩子機會
當孩子剛一開始把玩具擺放回去時,可能不會放得很整齊,家長一定要包容這樣的情況,一步一步慢慢引導,不要因為孩子沒放好就責罵,應該先鼓勵他“放”的動作,然后才要求“放好”。聰明的家長不妨花點心思,比如將放玩具的箱子以顏色區分開來,請孩子依顏色把玩具擺放在應有的位置,或是在鞋柜上貼兩個可愛的小腳丫等。
好習慣2自動自發
如果你是個凡事都會幫孩子做好的家長,那就不用期待孩子有一天會自己做好份內的事!要求孩子自動自發的首要之務,就是家長要學會放手,讓孩子“親自”完成他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事情,這樣他才不會養成過分的依賴感。
養成妙招
規律的生活作息
要孩子自動自發完成某些事,就要先為他建立規律的生活作息,比如12點吃午飯、下午1點午睡、下午3點玩玩具等。在每件事要進行之前,要先跟孩子預告,用這樣的方式讓孩子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日后他才會自動去做下一步的動作。
耐心和鼓勵
這種自動自發的習慣可能從2歲開始培養,一直到孩子五六歲甚至年齡更大時才會成功。在這個過程中,最需要家長耐心的支持與鼓勵。在觀察到孩子自動自發完成某些事之后,就給予口頭鼓勵,甚至累積到某種程度時,也可給孩子一些物品上的獎勵,這些都是增強良好行為的有效方式。
好習慣3尊重別人
尊重別人包含許多內容,比如自己完成事情、不帶給他人麻煩、接納別人和輪流等待,而有禮貌的好習慣也是尊重。對孩子來說,尊重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因此,父母更應該協助孩子從生活中許多小事做起,讓孩子成為懂得尊重別人的小天使。
養成妙招
尊重孩子
父母常會不自覺地犯一些小錯誤,如在穿衣服時,問孩子要穿什么顏色,可是當孩子回答后,父母卻不予采納,甚至質疑“為什么要穿那個顏色”。既然給了孩子選擇的權力,就要接納他的意見,這是最簡單的尊重。只要孩子的行為舉止不是離經叛道,父母就應在合理的范圍內接納并且尊重他的做法和意見,這樣孩子才會感受到父母的尊重,在心里會形成自信,有了自信后才能夠尊重自己,進而尊重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