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愛你啊,中國》教學反思(精選9篇)
《我們愛你啊,中國》教學反思 篇1
《我們愛你啊,中國》教學反思
今天上完了《我們愛你啊,中國》,這是一首現代詩歌,整篇課文洋溢著對祖國的無比熱愛之情。詩歌是抒寫心靈的藝術,在所有的文學體裁中,它是最富有靈氣與情感的一種表達形式。詩歌之美,不僅源于它所表達的內容,也表現在它所呈現出的形式上。詩歌語言凝練、內容簡約、意境深遠等特點,標志著詩歌的留白多,想象空間大。因此,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想象空間,創設具體的情境讓學生的情感與生活體驗介入到讀詩當中來,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融入文本,用自己的心靈與文本對話,讀出自己的創造,讀出自己的個性。課文從壯麗的山河、豐富的物產、多樣的民族、光輝的歷史、高尚的品格幾個方面來抒寫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在教學時,我并沒有僅僅局限在課文所列舉的這些具有代表性的意象。比如在教學壯麗的山河這一節時,我問學生:“課文為什么只寫桂林山水、杭州西湖、黃山、廬山、長江、黃河?”然后啟發學生:“我們祖國有著許多的名山大川,她們是歷代文豪抒寫的對象,你知道哪些古詩是描寫她們?”在我的引導下,學生背起了《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望廬山瀑布》等詩篇,以激起學生的感情。語文的學習離不開適當的拓展,在這里我把描寫名山大川的古詩帶領學生復習一遍,做到了課內與課外的結合。為了讓學生了解祖國更多的名山大川,完成課后習題的最后一題:仿寫課文一至兩節,我讓學生介紹自己所知道的其他的名山大川。學生介紹了:黃山、泰山、黑龍江、嵩山、喜馬拉雅山等,然后指導學生仿寫,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1、《我們愛你啊,中國》教學反思
學生在暑假中預習了這篇課文。在預習的檢查中,我發現大部分學生對課文還是比較熟悉的,有些學生甚至很自豪的對我說:“老師,這篇課文我們都會背誦了!”于是在教學《我們愛你啊,中國》這首洋溢著真摯而熱烈的愛國之情的現代詩歌的時候,我把重點放到了“動筆”這個環節上了。
課堂上,我分析了詩歌的結構,使學生了解了這首詩歌的總--分--總結構,并讓學生體會祖國山水的壯美,物產的豐富,民族的眾多,歷史的悠久以及民族精神的偉大,通過朗讀,學生們用自己的聲音表現了對祖國的愛以及他們那勃發的驕傲與自豪的感情。
只是在仿寫課文內容時,有一小部分學生對于“定語后置”這樣的寫作方法掌握的還不夠好。另外,他們無法準確概括一個城市的特點,今后在寫作前還應讓他們讀一讀易中天先生的《城市的魅力》這本書。
《 我們愛你啊,中國》——課后反思
這是開學的第一節課,我思考著應該怎樣去上,該以什么樣的面貌來面對我的學生們。因為我知道這一節課格外重要,它直接關系到學生這學期學習興趣的激發和以后的語文課。我思考了很久,反復鉆研教材,可還是覺得心里沒有底。上課了,我首先用簡練的語言進行導入,設計幾個問題讓學生有目的的進行朗讀。通過朗讀,我覺得這個班級的學生大部分讀書水平挺好的,當然,還有一部分學生的朗讀水平還需要進一步加強訓練(語速過快、發音不準、沒有感情變化、唱讀),對于這些學生,我想盡快幫助他們訓練,以提升他們的水平。
一:在這節課上,有一點我覺得我做的很好,就是課堂上既注重了學生的朗讀,又注重學生朗讀習慣的培養,在讀書時還要求同學們“不動筆墨不讀書”,當然,這也需要長期的堅持,這也需要我的不斷督促。
二:舉一反三講解方法的的運用。為了更好的讓學生學好這篇文章,我選了幾節具體的講,然后再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自學其它自然段,舉一反三,如第一節,我首先出示中國地圖,讓學生邊看地圖邊朗讀課文,使學生感受到作者從空間和時間上寫出了祖國的幅員遼闊,這種圖文結合的方法,使學生對課文的把握更加清晰。
三:課內外相結合,進行適當的拓展練習。在講課文第二自然段時,我用贊美祖國山河的古詩和名句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中國山河的熱愛。如“桂林山水甲天下”、“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又如“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總之,這節課感覺心里挺充實的。
《我們愛你啊,中國》教學反思 篇2
《我們愛你啊,中國》是一首抒情詩歌,作者以飽含激情的筆墨贊美了祖國的美麗富饒以及悠久的歷史、光輝的成就,同時也深刻地表達了自己為振興中華而努力奮斗的堅定決心。本文的教學本人圍繞著“以人為本”,“以情為線”展開,從學生生活與課文內容的結合點切入,較好地實現了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另外,從學生的學著眼,從學生的學習心理出發,安排了有條理、有層次、有情趣的自讀自悟、辯論發言內容。這些內容,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主體性,實現教學方法的主體化。本課教學的不足之處是因教學內容較豐富,所以沒有依計劃完成教學任務,同時教學中教師的調控能力有待提高,學生在辯論美方面由于準備不足,所以開展得不夠成功。針對本課教學的不足,我認為應從這方面進行改正:要聯系學生的實際及本課的教學目標來設計本課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學得輕松,因輕松而興趣,因興趣而完成學習任務。
教學反思之二:
《我們愛你啊,中國》是這學期的第一篇課文,這個似乎也是蘇教版教材的特色,新學期的第一篇課文是一首激情四溢的詩歌,新學期的第一堂課總希望給學生留下一個好印象,俗話說的好“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反復地讀教材又查閱了相關地內容,一堂課熱熱鬧鬧的,熱鬧背后又引起了我的一些簡單的思考:
答案可以有許多
到了六年級,尤其是一個年過了,學生漸漸成人化了,開始接觸成人世界的新鮮事物,課堂上看到的是一張張故作深沉的小臉,很難看到小手如林的熱鬧場面,很難得聽到獨特的見解,更多的是人云亦云,在上第一課時的時候,在預習充分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給學生理清層次和文章的結構,很多的同學一下子就能看出文章是總分總的結構,給出的理由也是一樣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意思大概相同,他們說的沒有錯,其實這首詩歌的結構也是獨具匠心……文章2~6自然段都是以“我們愛你啊……”引出下文,我期望他們能從不同角度去考慮問題,于是我耐心的等,沉默了一會兒,機靈的男生發現了:“老師,他們的結構很奇怪2~6結構是一模一樣的,按照結構也可以把他們方在一起,”“你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你是從詩歌的結構上說的,很有創新”我及時給予他鼓勵,拿孩子特別的興奮,教室的氣氛也活躍了些,學生似乎松了口氣,他們在課堂上不會為找一個近似乎完美的答案而苦惱,更不會猜想老師心中的標準的答案,因為答案可以有許多,只要你有充分而合理的理由,他們會快樂的思考,快樂的回答,那么學習將會是快樂的。
以“情”激情
一直以來,我覺得課堂上是學生牽動我的情緒,其實反過來,我們又何嘗不是在影響學生的情緒呢?這首詩歌,作者以包含深情的筆墨贊美的我們的祖國母親,為樂營造“激情”的氛圍,在課堂的導入部分我借用他人的詩歌給自己的課堂注入生命力。
師:在外國人心中
她是茶葉,她是瓷器,她是泰山,她是長城,她是北京太和殿,她是西安兵馬俑
在中國人心中
她是盤古,她是女媧,她是大禹,他是皇帝,她是白居易的《長恨歌》,她是曹雪芹的《紅樓夢》
同學們,這些詩句中的她是誰?
生(異口同聲):中國
同學們響亮的回答,頓時使課堂氣氛高漲了許多,詩歌的最大特點使情感的迸發,導入語中的詩歌很大程度上能將孩子情感的閘門打開,在我的敘述中,孩子對中國產生了欽佩,這樣,他們更深切地感受到詩歌中所表達地情。
以“畫”激情
詩歌地語言特色是語言精煉,看似簡單地幾個字卻包含了深刻含義,在讀教材地時候我也發現了,尤其是詩歌第一段落:
當燦爛地太陽跳出東海地碧波
怕米爾高原依然是群星閃爍
北國還是銀妝素裹地世界
南疆造已洋溢著盎然地春色
了解中國政區圖地人一下就能明白,作者想告訴我們祖國地幅員遼闊,但是學生廣憑這些字詞,憑借自己地想象很難領悟其中地內涵,幸好又中國地圖,抽象地文字變成直觀地圖畫,讓學生在地圖上指出“東海”“怕米爾高原”“北國”“南疆”,再結合社會知識,學生很容易體會到祖國地域遼闊,反復地讀,借助鮮活地地圖,學生也很呢個能夠感受到詩人地驕傲之情,甚至在看地圖時學生已經被激起自豪之感。
教學反思之三:
推薦理由:朗讀指導別具一格。
今天在上這一課2-6節重點部分時,運用了“概括-誦讀-遷移”的三步曲。
首先要求學生默讀課文,用小標題的方式概括2-6節每一小節的主要內容,我要求學生先自己練習概括,再與同桌討論,然后全班交流。學生有用七個字概括的(如錦繡的山山水水、豐富的地方特產),有用四個字概括的(如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等,在斟酌和討論中加深了對內容的理解,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概括能力,避免了逐句理解的支離破碎。
在理解的基礎上,帶領學生回到字里行間,用“誦讀”這個詩歌教學最傳統最有效的方法進行語言的內化和積累,開展了“自我陶醉”、“伙伴競賽”、“好友推薦”、“小組合作”、“挑戰高手”等誦讀活動,學生始終保持著濃厚的讀書興趣,徜徉在美麗的詩行,不覺中已經熟讀成誦,我要求學生當堂背誦,并展開比賽,看誰背得又快又好。
接下來趁熱打鐵進行遷移,要求學生就其中一個方面模仿一小節進行仿寫,學生在理解和誦讀的過程中加溫的情感此時噴薄而出,已有的經驗得到了開啟和激活,而高強度的思維活動又給他們帶來了挑戰的愉悅,于是少則一段,多則幾段甚至整首詩歌開始了自己的建構,摘錄一些:“我們愛你——江南水鄉的溫文爾雅,塞外大漠的奔放豪氣,古老北京的深沉傳統,現代椰島的熱帶風情。”“我們愛你——東海漁船的點點白帆,香山落霞的片片紅葉,南疆春來的叢叢綠草,北國冬日的瑩瑩白雪。”“我們愛你——桂花糕的清香,鹽水鴨的美味,蒙古烤羊的香酥勁脆,天津麻花的獨特風味。”
想到詩歌教學的要義:整體把握、模糊理解、誦讀為主、適當遷移。
教學反思之四:
海門市實驗小學 沈曉曉
說到“情”,就想到“情趣”、“情感”。我們的語文課堂就追求:有趣生動,情真真意切切,以情動人。我們常認為有情自然能打動人。
可我們小學課堂中的情從哪兒來?怎么來?以《我們愛你啊,中國》為例,傳統的課堂,我們可能這么上:聽歌曲《我愛你,中國》,營造氛圍,撥動心弦;然后激情導語揭示課題,引發興趣;欣賞祖國圖片,想象畫面,感受美麗風光,激發自豪感。面對這樣的教學,我在想:教學手段越感性,教出來的學生越缺乏感性的能力。初中教學是否也這樣?小學六年級是否還應該這么教?如何實現小學學習與中學學習的接軌?我以為:傳統的教學多以各種手段引導學生步入特定情感,更適用于小學中低年級,到了高年級我們應嘗試理性的教學,讓學生學會自己挖掘文本情感,學會欣賞。
基于這樣的考慮,我如此教學《我們愛你啊,中國》:大量查找相關資料,豐富認識,幫助學生在腦中建立情境,由衷發出感嘆:祖國真大、真美、歷史真悠久……讀中感悟、深化認識、抒發情感;從句式表達出發,學會鑒賞,挖掘情感。(1)主線分明“我們愛你啊,中國”,反復吟誦,發自肺腑。(2)句式整齊,層次分明。讀,感受情感步步高昂。(3)定語后置。如“桂林山水的清奇俊秀”感受情感迸發點;仿寫,深化情感,轉化為表達需要。 a尋找材料,分類(文化遺產、壯麗山河、豐富物產……)b選取典型事物,收集大量相關材料,豐富自己的情感。c仿寫,以“我們愛你啊,中國”為題,以“我們愛你——”為起句,表達自己的情感。
《我們愛你啊,中國》教學反思 篇3
《我們愛你啊 中國》教學反思
今天在上這一課2-6節重點部分時,運用了“概括-誦讀-遷移”的三步曲。
首先要求學生默讀課文,用小標題的方式概括2-6節每一小節的主要內容,我要求學生先自己練習概括,再與同桌討論,然后全班交流。學生有用七個字概括的(如錦繡的山山水水、豐富的地方特產),有用四個字概括的(如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等,在斟酌和討論中加深了對內容的理解,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概括能力,避免了逐句理解的支離破碎。
在理解的基礎上,帶領學生回到字里行間,用“誦讀”這個詩歌教學最傳統最有效的方法進行語言的內化和積累,開展了“自我陶醉”、“伙伴競賽”、“好友推薦”、“小組合作”、“挑戰高手”等誦讀活動,學生始終保持著濃厚的讀書興趣,徜徉在美麗的詩行,不覺中已經熟讀成誦,我要求學生當堂背誦,并展開比賽,看誰背得又快又好。
接下來趁熱打鐵進行遷移,要求學生就其中一個方面模仿一小節進行仿寫,學生在理解和誦讀的過程中加溫的情感此時噴薄而出,已有的經驗得到了開啟和激活,而高強度的思維活動又給他們帶來了挑戰的愉悅,于是少則一段,多則幾段甚至整首詩歌開始了自己的建構,摘錄一些:“我們愛你——江南水鄉的溫文爾雅,塞外大漠的奔放豪氣,古老北京的深沉傳統,現代椰島的熱帶風情。”“我們愛你——東海漁船的點點白帆,香山落霞的片片紅葉,南疆春來的叢叢綠草,北國冬日的瑩瑩白雪。”“我們愛你——桂花糕的香甜“
《我們愛你啊,中國》教學反思
以“情”激qing
一直以來,我覺得課堂上是學生牽動我的情緒,其實反過來,我們又何嘗不是在影響學生的情緒呢?這首詩歌,作者以包含深情的筆墨贊美的我們的祖國母親,為樂營造“激qing”的氛圍,在課堂的導入部分我借用他人的詩歌給自己的課堂注入生命力。
師:在外國人心中
她是茶葉,她是瓷器,她是泰山,她是長城,她是北京太和殿,她是西安兵馬俑
在中國人心中
她是盤古,她是女媧,她是大禹,他是皇帝,她是白居易的《長恨歌》,她是曹雪芹的《紅樓夢》
同學們,這些詩句中的她是誰?
生(異口同聲):中國
同學們響亮的回答,頓時使課堂氣氛高漲了許多,詩歌的最大特點使情感的迸發,導入語中的詩歌很大程度上能將孩子情感的閘門打開,在我的敘述中,孩子對中國產生了欽佩,這樣,他們更深切地感受到詩歌中所表達地情。
以“畫”激qing
詩歌地語言特色是語言精煉,看似簡單地幾個字卻包含了深刻含義,在讀教材地時候我也發現了,尤其是詩歌第一段落:
當燦爛地太陽跳出東海地碧波
怕米爾高原依然是群星閃爍
北國還是銀妝素裹地世界
南疆造已洋溢著盎然地春色
了解中國政區圖地人一下就能明白,作者想告訴我們祖國地幅員遼闊,但是學生廣憑這些字詞,憑借自己地想象很難領悟其中地內涵,幸好又中國地圖,抽象地文字變成直觀地圖畫,讓學生在地圖上指出“東海”“怕米爾高原”“北國”“南疆”,再結合社會知識,學生很容易體會到祖國地域遼闊,反復地讀,借助鮮活地地圖,學生也很呢個能夠感受到詩人地驕傲之情,甚至在看地圖時學生已經被激起自豪之感。
《我們愛你啊,中國》第一課時教學反思:
《我們愛你啊,中國》是一首詩歌,作者以飽含激qing的筆墨贊美了祖國的美麗富饒以及悠久的歷史、光輝的成就。全詩語言凝練形象,結構完整緊湊,感情強烈,富有節奏美和韻律美。《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教學本課時,首先,我飽含深情地演唱歌曲《我愛你,中國》,優美的旋律把學生帶到了銀裝素裹的北國,碧波滾滾的南海。或許是我第一次在學生面前演唱的緣故,也或許是歌詞意境優美的原因,同學們的表情專注,臉上飛揚著激qing。于是,我不失時機地板書課題《我們愛你啊,中國》。然后播放視頻資料,指導學生欣賞祖國風光,讓學生目睹祖國的壯麗山河。學生耳聞目睹后,愛國之情便在心中涌動,帶著這樣的情感我讓學生自讀課文。然后讓他們談談最喜歡這首詩的哪些地方,并說說為什么?學生興趣盎然,情感投入,教學效果出人意料的滿意。
《我們愛你啊,中國》第二課時教學反思:
學習詩歌有助于激qing迸發,本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利用學生學習詩歌的熱情、激qing,采用多種方法的朗讀:個別讀、小組讀、齊讀、對比朗讀、配樂朗讀,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也使學生從讀中感悟課文內容,了解祖國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認識祖國巨大的變化,激發濃濃的愛國熱情。學習實踐,仿照2~6自然段的詩歌形式要求學生寫詩,達到了教學的又一個目的:學以致用。學生仿寫能力還不錯,只是因為知識面的狹隘,局限于身邊的事物和學過的知識,拓展的不夠寬泛,使詩句在表達中顯得指向不明,大小范圍不一。
《我們愛你啊,中國》教學反思
今天沒有語文課,下午是兩節作文。聽了鑰影清風第二課時的教學,一同聽課的有校長和同年級組的兩位老師。這堂實際上成了本學期我們六語組的第一堂小教研課,只是彼此的研討還不夠充分。
本課的主要教學環節有:觀看祖國風光視頻——復習板書各小節的標題——學習第2節總結學法——自學3~6節實現學法遷移——學習第7節,總結。
課后同鑰影清風進行簡單的交流,總覺得本課信息容量很大,課堂教學的時間不夠用,學生自學的時間沒有得到保證,交流自學的環節實際上還是教師引著學生走,學生的自主性還是顯得不夠,積極發言的同學總是一小部分人,許多學生實際上一直是“旁觀者”。
教學目標的把握、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時間的分配、學生自主性的調動與發揮……一系列影響教學效率的元素之間似乎充滿著不可調和的矛盾。如何解決這些矛盾?值得深思與研究的問題很多。課堂教學這段旅程,道路縱橫交錯,然而我相信最合適的道路應該只有一條。但是找到這條灑滿陽光的道路,何其艱難啊!
《我們愛你啊,中國》教學后記
教學后記:學案中 “精讀詩歌,品位語言,體會感情”的第三大題“自由讀讀詩歌,你有什么發現?能仿照2-6節的詩歌樣式自己來寫寫一兩節嗎?”是本課的一個重點,也是難點。在去年的教學中,這道題我給了學生5分鐘的思考時間,可是全班沒有學生能夠當堂寫出一小節來。考慮到學生的知識積累和生活積累有限,今天在這個環節上我有意再延長了兩分鐘。果然不出所料,自由討論合作交流的時間都要結束了,每個小組似乎都還沒有答案出現。在我準備要發言的時候,一個叫張斌的男孩站了起來:“老師,我念念,但是我不知道答案對不對!”我帶頭給他鼓掌以示鼓勵。他朗聲讀到:
“我們愛你――
六朝古都的古老文化,
萬里長城的連綿不絕,
兵傭、馬傭的恢弘氣勢
羚羊、熊貓的珍惜少有。”
不錯,句式對仗基本符合要求,我剛才提起的緊張的心,稍稍放下。正在此時,另一個據說比較有“個性”的男生也站了起來,自己走到黑板上寫下了他的續寫內容:
我們愛你――
宏偉壯麗的莫高窟,
舉世無雙的秦兵馬俑,
曲折蜿蜒的萬里長城,
滔滔不絕的黃果樹瀑布。
另一個新生也不甘示弱,走到他們小組的黑板的位置上寫下來:
我們愛你――
萬里長城的宏偉
三峽大壩的氣魄
趵突泉的急流
東北森林的碧綠
、
看著黑板上一句句優美而又稚嫩的句子,我不禁像夸獎我家小兒一樣脫口而出:“孩子們,你們真棒!”
《我們愛你啊,中國》教學反思 篇4
《我們愛你啊,中國》是這學期的第一篇課文,這個似乎也是蘇教版教材的特色,新學期的第一篇課文是一首激情四溢的詩歌,新學期的第一堂課總希望給學生留下一個好印象,俗話說的好“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反復地讀教材又查閱了相關地內容,一堂課熱熱鬧鬧的,熱鬧背后又引起了我的一些簡單的思考:
答案可以有許多
到了六年級,尤其是一個年過了,學生漸漸成人化了,開始接觸成人世界的新鮮事物,課堂上看到的是一張張故作深沉的小臉,很難看到小手如林的熱鬧場面,很難得聽到獨特的見解,更多的是人云亦云,在上第一課時的時候,在預習充分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給學生理清層次和文章的結構,很多的同學一下子就能看出文章是總分總的結構,給出的理由也是一樣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意思大概相同,他們說的沒有錯,其實這首詩歌的結構也是獨具匠心……文章2~6自然段都是以“我們愛你啊……”引出下文,我期望他們能從不同角度去考慮問題,于是我耐心的等,沉默了一會兒,機靈的男生發現了:“老師,他們的結構很奇怪2~6結構是一模一樣的,按照結構也可以把他們方在一起,”“你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你是從詩歌的結構上說的,很有創新”我及時給予他鼓勵,拿孩子特別的興奮,教室的氣氛也活躍了些,學生似乎松了口氣,他們在課堂上不會為找一個近似乎完美的答案而苦惱,更不會猜想老師心中的標準的答案,因為答案可以有許多,只要你有充分而合理的理由,他們會快樂的思考,快樂的回答,那么學習將會是快樂的。
以“情”激情
一直以來,我覺得課堂上是學生牽動我的情緒,其實反過來,我們又何嘗不是在影響學生的情緒呢?這首詩歌,作者以包含深情的筆墨贊美的我們的祖國母親,為樂營造“激情”的氛圍,在課堂的導入部分我借用他人的詩歌給自己的課堂注入生命力。
師:在外國人心中
她是茶葉,她是瓷器,她是泰山,她是長城,她是北京太和殿,她是西安兵馬俑
在中國人心中
她是盤古,她是女媧,她是大禹,他是皇帝,她是白居易的《長恨歌》,她是曹雪芹的《紅樓夢》
同學們,這些詩句中的她是誰?
生(異口同聲):中國
同學們響亮的回答,頓時使課堂氣氛高漲了許多,詩歌的最大特點使情感的迸發,導入語中的詩歌很大程度上能將孩子情感的閘門打開,在我的敘述中,孩子對中國產生了欽佩,這樣,他們更深切地感受到詩歌中所表達地情。
以“畫”激情
詩歌地語言特色是語言精煉,看似簡單地幾個字卻包含了深刻含義,在讀教材地時候我也發現了,尤其是詩歌第一段落:
當燦爛地太陽跳出東海地碧波
怕米爾高原依然是群星閃爍
北國還是銀妝素裹地世界
南疆造已洋溢著盎然地春色
了解中國政區圖地人一下就能明白,作者想告訴我們祖國地幅員遼闊,但是學生廣憑這些字詞,憑借自己地想象很難領悟其中地內涵,幸好又中國地圖,抽象地文字變成直觀地圖畫,讓學生在地圖上指出“東海”“怕米爾高原”“北國”“南疆”,再結合社會知識,學生很容易體會到祖國地域遼闊,反復地讀,借助鮮活地地圖,學生也很呢個能夠感受到詩人地驕傲之情,甚至在看地圖時學生已經被激起自豪之感。
《我們愛你啊,中國》教學反思 篇5
《我們愛你啊,中國》用濃重的筆墨,飽含激情的語調贊美了祖國的美麗富饒、悠久歷史、光輝成就,抒發了對祖國的無限熱愛之情,同時也深刻地表達了自己為振興中華而努力奮斗的堅定決心。全詩語言凝練形象,結構完整緊湊,感情強烈,富有節奏美和韻律美。《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教學本課時,我首先播放了歌曲《我愛你,中國》,優美的旋律把學生帶到了銀裝素裹的北國,碧波滾滾的南海。緊接著,我利用多媒體與學生一起欣賞了祖國的山山水水,學生耳聞目睹后,愛國之情便在心中涌動,帶著這情感我讓學生自讀課文。然后讓他們談談最喜歡這首詩的哪些地方,并說說為什么。有的學生說喜歡第一節,“跳出東海的碧波”,“依然是群星閃爍”“銀裝素裹”“盎然的春色”等短語告訴我們祖國幅員遼闊;有的同學喜歡文中優美的詞語“清奇俊秀”“濃妝淡抹”“云霧飄渺”“波瀾壯闊”,這是意料之中的,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有的同學說第三小節讓他知道了祖國有許多聞名世界的名產。一個學生說喜歡“我們愛你——奮斗書寫的史冊,汗水澆灌的碩果。松樹的偉岸,梅花的高潔,博大的胸懷,恢弘的氣魄。”問他為什么,他卻答不上來。問班級其他同學,也都說不出所以然。于是,我引導學生聯系舊知,問:“我們學過贊美松樹的`詩歌嗎?”有同學脫口而出“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另一同學緊接著說“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我又問“贊美梅花的詩學過嗎?誰來說一說。”“不要人夸好顏色,只流清氣滿乾坤”“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大家爭著答。學生立刻就想到這是借物喻人,竹子的虛心,秋菊的不畏嚴寒,不懼挫折,梅花的清高……這是比喻人物的品格,而這里就是指中華民族的精神,學到這里,同學們一下子覺得豁然開朗。
可見,教師在課堂上若抓住一些片言只語,抓住一些稍縱即逝的感受,及時誘導學生放飛思維的空間,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既能受到情感熏陶,同時能獲得思想的啟迪,這樣的教學將會使課堂充滿活力。
《我們愛你啊,中國》教學反思 篇6
說到“情”,就想到“情趣”、“情感”。我們的語文課堂就追求:有趣生動,情真真意切切,以情動人。我們常認為有情自然能打動人。
可我們小學課堂中的情從哪兒來?怎么來?以《我們愛你啊,中國》為例,傳統的`課堂,我們可能這么上:聽歌曲《我愛你,中國》,營造氛圍,撥動心弦;然后激情導語揭示課題,引發興趣;欣賞祖國圖片,想象畫面,感受美麗風光,激發自豪感。面對這樣的教學,我在想:教學手段越感性,教出來的學生越缺乏感性的能力。初中教學是否也這樣?小學六年級是否還應該這么教?如何實現小學學習與中學學習的接軌?我以為:傳統的教學多以各種手段引導學生步入特定情感,更適用于小學中低年級,到了高年級我們應嘗試理性的教學,讓學生學會自己挖掘文本情感,學會欣賞。
基于這樣的考慮,我如此教學《我們愛你啊,中國》:大量查找相關資料,豐富認識,幫助學生在腦中建立情境,由衷發出感嘆:祖國真大、真美、歷史真悠久……讀中感悟、深化認識、抒發情感;從句式表達出發,學會鑒賞,挖掘情感。
(1)主線分明“我們愛你啊,中國”,反復吟誦,發自肺腑。
(2)句式整齊,層次分明。讀,感受情感步步高昂。
(3)定語后置。如“桂林山水的清奇俊秀”感受情感迸發點;仿寫,深化情感,轉化為表達需要。
a尋找材料,分類(文化遺產、壯麗山河、豐富物產……)
b選取典型事物,收集大量相關材料,豐富自己的情感。
c仿寫,以“我們愛你啊,中國”為題,以“我們愛你——”為起句,表達自己的情感。
《我們愛你啊,中國》教學反思 篇7
新的課標明確指出:“小學各個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這段話突出了“讀”在閱讀教學中的重要地位。怎樣在閱讀教學中“以讀為主”呢?這就要求我們要建立以讀為主的課堂教學結構,將讀貫穿于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全方位。我在教學中也進行了探索與嘗試,在《我們愛你啊,中國》一課的教學中深有體會:
如:導入新課時,通過讓學生欣賞歌曲《我愛你,中國》,來營造氣氛,來撥動學生的心弦,引發學生的讀書興趣。然后讓學生自由讀課文,提出自讀要求:不添字、不漏字,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并對學生讀音、詞句停頓有困難的地方給予矯正,然后運用師生比賽或小組比賽的方式,激發學生躍躍欲試的讀書心態,使學生在非常愉悅的氛圍中不知不覺讀好了課文。
學生對所學課文有了初步的認知以后,接下來我幫助學生對所感知的`語言材料進行精細加工,從而達到內化的目的。教學中,我放棄煩瑣的一答一問的訓練形式,將精力放在訓練學生讀書上,因為主要內容、中心思想、語言表達的領悟都要靠讀書。讀的形式可謂多種多樣,我根據教學需要邊讀邊思考,邊讀邊想像,讀出感情,讀出韻味。這種先讀再想,能留給學生想象的空間。再通過多圖片的展示讓學生真真切切感受到祖國的博大遼闊、美麗富饒以及悠久歷史和光輝成就。經歷了多種形式的“讀”的訓練后,學習本課的寫法激發學生的創作興趣。讓學生仿寫贊美家鄉的詩,在調動了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同時,也進一步感受到祖國的偉大。由仿寫到創作這一過程也是愛國愛家鄉的情感內化的過程,最后學生的愛國之情在創作中得到升華。
《我們愛你啊,中國》教學反思 篇8
今天在上這一課2-6節重點部分時,運用了“概括-誦讀-遷移”的三步曲。
首先要求學生默讀課文,用小標題的方式概括2-6節每一小節的主要內容,我要求學生先自己練習概括,再與同桌討論,然后全班交流。學生有用七個字概括的(如錦繡的山山水水、豐富的地方特產),有用四個字概括的(如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等,在斟酌和討論中加深了對內容的理解,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概括能力,避免了逐句理解的支離破碎。
在理解的基礎上,帶領學生回到字里行間,用“誦讀”這個詩歌教學最傳統最有效的方法進行語言的內化和積累,開展了“自我陶醉”、“伙伴競賽”、“好友推薦”、“小組合作”、“挑戰高手”等誦讀活動,學生始終保持著濃厚的讀書興趣,徜徉在美麗的詩行,不覺中已經熟讀成誦,我要求學生當堂背誦,并展開比賽,看誰背得又快又好。
接下來趁熱打鐵進行遷移,要求學生就其中一個方面模仿一小節進行仿寫,學生在理解和誦讀的過程中加溫的情感此時噴薄而出,已有的'經驗得到了開啟和激活,而高強度的思維活動又給他們帶來了挑戰的愉悅,于是少則一段,多則幾段甚至整首詩歌開始了自己的建構,摘錄一些:“我們愛你——江南水鄉的溫文爾雅,塞外大漠的奔放豪氣,古老北京的深沉傳統,現代椰島的熱帶風情。”“我們愛你——東海漁船的點點白帆,香山落霞的片片紅葉,南疆春來的叢叢綠草,北國冬日的瑩瑩白雪。”“我們愛你——桂花糕的清香,鹽水鴨的美味,蒙古烤羊的香酥勁脆,天津麻花的獨特風味。”
想到詩歌教學的要義:整體把握、模糊理解、誦讀為主、適當遷移。
《我們愛你啊,中國》教學反思 篇9
《我們愛你啊,中國》是本冊書中的第一篇課文,全詩語言凝練形象,結構完整緊湊,感情強烈,富有節奏美和韻律美。
教學本課時,首先,我播放了歌曲《我愛你,中國》,優美的旋律把學生帶到了銀裝素裹的北國,碧波滾滾的南海。緊接著,我利用多媒體與學生一起欣賞了祖國的山山水水,學生耳聞目睹后,愛國之情便在心中涌動,帶著這情我讓學生自讀課文。然后讓他們談談最喜歡這首詩的哪些地方,并說說為什么?有的學生說喜歡第一節,“跳出東海的.碧波”,“依然是群星閃爍”“銀裝素裹”“盎然的春色”等使我們感受到了祖國幅員遼闊;有的同學喜歡文中優美的詞語“清奇俊秀”“濃妝淡抹”“云霧飄渺”“波瀾壯闊”,這是意料之中的,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有的同學說第三小節讓他知道了祖國有許多聞名世界的名產。一個學生說喜歡“我們愛你——奮斗書寫的史冊,汗水澆灌的碩果。松樹的偉岸,梅花的高潔,博大的胸懷,恢弘的氣魄。”問及原因,她能聯系原先學過的贊美松樹、梅花的詩歌、詩句來回答,這是我在教學預設時沒想到的,我太低估我的學生們了。
這首詩歌其實并不難,在課堂上我努力做到輕松、幽默,只為給他們創設寬松的學習氛圍。我力求把課堂上的主動權給學生,無奈活躍在課堂上的只是五分之一的學生,盡管他們思維敏捷、語言流暢,可這并不是我想要的。希望課堂能早日真正屬于每個孩子!我期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