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詠梅》課后反思
,以這首詞表達了共產黨人不怕困難、樂觀謙遜的革命態度。毛澤東在這種歷史背景下填寫了這首詞,主題鮮明、意境深遠。通篇44個字,然精妙之處有四處之多,既兩處鮮明對比與兩處和諧共鳴。“送春歸”和“迎春到”是消極與樂觀情緒的鮮明對比;“百丈冰”和“花枝俏”是壓迫與頑強態度的鮮明對比 ;“不爭春”和“報春”是寬闊情懷與奉獻精神的和諧共鳴;“山花爛漫”和“叢中笑”是成就感與自豪感的和諧共鳴。
我在語文課上放手讓學生自學,通過朗讀,討論交流,教師適時點撥,理解詞句的含義,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課上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詞的內容,這首詞在語言形式上接近現代漢語,便于朗讀時情感的醞釀與抒發。在學生基本了解詞意、啟發學生講一講詞的大意,對講錯的地方,師生互相補充修正。在了解梅花特點,體會梅花品格的基礎上,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在體會作者情感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指導的基本方式是:學生自由練讀——指名試讀——示范指導——再練讀——再試讀。還創設情境,如展示圖片、使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詞的朗讀與古詩略有不同,同樣講究節奏與韻律,但句與句之間的語氣更加連貫,上下闋之間停頓略長一些,注重意境的營造。在讀熟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并默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