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語文教學耗時過多,問題往往就出現在教師過多的講解上。其實教材的每一單元都有側重點,我們在實際教學中只要突破了這些重難點,也就算完成了教學任務。但很多教師沒有把握住這一點,上課老是千篇一律。不是時代背景、段落大意、寫作特點、主題思想、就是字、詞、句、段、篇……疏而不漏,講得十分過細,結果是講得口干舌燥,事倍功半。語文是一門工具學科,具有廣泛的社會性和實踐性。任何高明的教師都不可能把語文的方方面面都教給學生。好語文,并非只有*老師,并非只有*課堂上才能學好,更多的是*個人的鉆研、個人的感悟、個人在生活中的觀察、體驗和積累,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們的教學任務實際上是教給學生如何去學習的過程,為學生以后漫長的學習過程打下扎實的基礎。如果我們把每篇文章都講得過細,其實是占用了學生的學習時間,如果我們把占用的時間用在加強對學生的指導和訓練上,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效率低的問題才可望得到解決。
現在的學生手中有大量的參考資料,分析講解的書也較多,可以說有的比教師的還多,學生只要根據這些資料去學習,就能掌握大量的知識。我們只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真正做到以充足的時間學習,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開發學生學習語文的潛能,語文成績就會有極大的提高。
以現行教材的編排來看,各單元的“積累.運用”無外乎是“背誦、閱讀、作文”三大內容。在近兩年的統考試題中,“背誦、閱讀、作文”所占比例甚大。這應引起我們語文教師的重視。這些方面單*教師在課堂上的講解是完不成的,還需要學生去進行大量的實踐、領悟。所以,教師要改變老一套的教學模式,課堂講解要少而精,要畫龍點睛,把時間擠出來讓學生多練習,達到熟能生巧、舉一反三,就能提高語文成績。
教育的根本目的應是使人的主體性在教育中得到充分的發展。要讓學生能主動的去學習,教師要把精力和時間多花在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的培養上。學生只要有了良好的自主學習的習慣,就能很好的去學習,就能成為學習的主人。教育家葉圣陶說:“教學生自能讀書、自能作文,這是語文教學的最高境界。”要學生“自能”,教師應精講,學生應多練,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這是通向“最高境界”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