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前三分鐘 一舉多得——語文教學案例
曾經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知識面的局限給我的教學帶來一些不便,有時在講課中涉及一些簡單成語或是典故,有的學生根本不知道,根本不明白我所講的內容,我只得再對這些內容進行解釋,浪費了很多時間。如何讓學生更快的提高語文的綜合能力成為我亟待解決的問題。當我認識到學生的語文知識的學習及聽說讀寫能力的鍛煉,不能退守到課堂這個唯一的狹小空間里時,我設計了一項長期性的語文活動——課前三分鐘演講。一清早,我就看到他臉上因緊張而跳動的肌肉,眼中是怯懦的神情,我知道今天有輪到他演講。張宇恒,班里一個性格非常靦腆男孩,像一個羞澀的小姑娘。像這樣的公開演講,對于他來說的確是一種挑戰,甚至在第一次課前講話時,他都沒有講完。他對自己沒有信心:“老師,我不行。我從沒有面對過那么多人的目光講話。我……我……我不行。老師,算了吧,我會丟臉的。”即使演講前準備得非常充分,他也會因為要在眾目睽睽之下而臨陣退縮。于是,我在課下為他作專門的指導,并且鼓勵他相信自己的實力。
可是,事情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順利,即使不注視大家他還是異常的緊張,沒有洪亮的聲音,朗讀生硬、平淡。我不斷的鼓勵他,告訴他不成功我們決不放棄。我想那段日子對他來說應該算是一種煎熬,但我想也應該是一種積累。
經過好長一段時間的鍛煉,終于,他完成了一次脫稿演講,雖然不是很成功,但我還是及時給他鼓勵。我發現,隨著經驗的積累,他的演講一次比一次進步。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性格得到了礪煉,逐漸成為一個擁有自信的人。后來他還給了我一個意外的驚喜:在一次班級排演的《讓課文人物走上舞臺——〈西門豹〉》中,他成功地出演了一個角色,得到了同學們的一致好評,也讓很多同學為之震驚。此后,他在課堂上敢于發言,并建立了學習的自信心。在一次我與他的談話中,他對我說,以前不愿意發言,不光是因為語言表達能力差,更重要的是對問題的理解有困難,自從安排了課前演講,他越來越喜歡看書,不但知識面擴大了,而且也增加了他學習語文的興趣。
目前我已經進行了前兩個階段,學生的進步非常大。剛開始的時候,學生們怯生生地走上講臺,那身體是顫抖的,那聲音是顫抖的;可是,幾個學期下來,學生在演講以及評價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有些同學甚至喜歡上了這項活動,經常會主動提出臨時演講。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知識范圍擴大了,知識儲備增加了。
語文科的科目性質是社會交際工具性,實施目標就是發展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依據學生語言交際能力發展的年齡特點,我設計的這項分階段、有重點的語文活動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能力,增進了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為語文科研課題——課內外雙軌教學提供了有效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