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音響編故事》教學反思
這是一節信息技術與作文教學的整合的課堂教學,我設計了“任務篇”“聯想篇”“寫作篇”“修改篇”幾個篇章,通過“設境激趣,啟發探索,網上實踐,課外延伸”的教學,行之有效地利用了現代信息技術的特點,創設學習情境,使學生的主體性和個體性得到了很好的體現,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作為幫促者的教師也在以各種形式,多種手段幫助學生學習,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的同時,有效地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達到了信息技術與作文教學的完美整合。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在網絡環境下,信息源不僅豐富多彩,同時還提供了最先進的信息組織方式,它可以根據人們的不同要求將文本,圖形,圖象,視頻,聲音,動畫等多媒體信息有機地組合起來,創設真實的學習情境,讓教學更具有直觀性。因此,我創設了“夏日黃昏暴雨”情景:烏云密布,狂風呼呼,轉眼間電閃雷鳴,大雨嘩嘩。驟雨過后,蟬聲四起,青蛙呱呱……讓這一直觀的情景顯示,使學生明白日常聲音與生活息息相關。在學生模仿種種日常聲音后,我用生動的語言講述美妙動聽的音響故事,并配以動畫和音響。學生入迷了:生活中的音響可以編成美妙的故事呢!產生了躍躍欲試的激情。此時,讓學生上網了解本次作文的學習目標,作文便有的放矢了。
二,啟發引導,探索思路。
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滲透,為學習者提供了豐富多彩的人機交互學習環境,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選擇所要學習的內容和適合自己水平的練習,充分發揮其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當學生明確了作文目標之后,我便引導學生進行階梯練習,明確寫作思路。讓學生從網上提供的音響中選擇幾個進行聯想,再運用畫板和圖畫素材把聯想到的內容表達出來。教師通過網絡將部分學生的優秀作品展示給全班同學欣賞,歸納出想象的規律,并按照這個規律修改自己的作品,品評他人作品。
在這個環節中,信息技術有機地融入了學習情境中,學生通過創作,欣賞,評價,明白了什么是想象,并在探索中明確了寫作思路,為下一步的作文實踐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三,網上作文,交互評價。
作文是一門實踐性的課。學生在老師的啟發引導下,確定了自己的寫作思路,就要進行作文實踐了。同學們都根據自己的作文主題,從網上查閱,收集有關資料,豐富自己的寫作內容。然后運用WORD寫作,再把自己的作文發送到校園網站,老師指導同學們欣賞,評價。
四,總結反思,延伸課堂。
四十分鐘的課堂教學是十分有限的,信息技術教學的不受時空限制性給教學拓展了極大的空間。在結束一節課時,我抓住課堂上學生霎那間的靈感和頓悟——生活中有些音響不僅不美妙,甚至是生活噪音,確立研究主題“消除生活噪音”,寫作主題“創美妙音響”,讓學生成立研究,寫作小組,將課堂延伸到課外,把書本知識與社會信息結合起來,大膽想象創造,嘗試改革創新。讓課堂上形成的微瀾,吸引學生縱身游入生活的汪洋大海中,去搏擊風浪,汲取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