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和鷹》教學反思
《成吉思汗和鷹》教學反思
《成吉思汗和鷹》這篇課文主要講了成吉思汗一怒殺鷹又后悔的故事,文中故事離學生的實際較遠,但文章的故事性很強,語言通俗易懂,生動感人,可讀性也很強。因此在執教時我主要采取以下教學思路:
這節課以學生為主體,在讀中感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達成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目標。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教師起著引導的作用,引導學生展開品讀、探究,理解課文內容。以讀為主要手段,引導學生自讀感悟,讓學生體會“永遠不要在發怒的時候處理任何事情”的道理。結合實際談談對道理的體會,體現了“語文”源自“生活”又為“生活”服務的教學觀點。
覺得在這節課中的一些優點是:教學目標明確達到,教學重點突出。課堂調控能力較強,能把握好課堂的氣氛,善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要體現以下新課程理念:
1、以讀為本,讀中感悟。本課采用:自己讀、小組比賽讀、齊讀、師生共讀、默讀等多種讀書的形式。將朗讀與評價相結合,有機地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在本堂課中指導朗讀取得好的效果,學生能夠在讀中感悟內容,體會人物的思想,讀出成吉思汗的心情變化。
2、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選擇,把閱讀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采用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選擇喜歡的方式讀,并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并嘗試解決,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質疑、探究解疑的能力。
3、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由“學會”轉變為“會學”。本節課主要采用“金鑰匙”的形式提示學習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孩子邊讀書,邊做批注的學習習慣,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4、能發現文本語言的精彩。寫作方法指導:寫作小竅門——學寫心情描寫。這一環節滲透習作教學,將閱讀與寫作相結合,為學生練筆打下基礎。能發現文本語言的精彩。
但美中也有不足,不足之處有:質疑、釋疑環節設計得好,但是還不夠深入,應該引導學生提出更值得深究的問題;“結合實際、感悟道理”的環節因為花的時間少,所以思想教育不夠突出,應該讓學生多說,引導學生明白道理,并懂得在實際生活中引導自己的思想行為。
一堂課上完總有些許的遺憾,但這些遺憾也是我今后教學歷程中的寶貴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