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扣“趣”字,激活課堂 ——《我是什么》教學后記
著良好的狀態學習。片斷一:
師:二年級的小朋友,都很愛猜謎語嗎?老師有幾個謎語讓大家猜,猜對了老師老師把答案寫到黑板上。
(一個個正襟危坐,小手隨時準備舉起,以便爭到發言的機會。)
師:1:忽然不見忽然有,像龍像虎又像狗,太陽出來它不怕,大風一吹它就有。
2、線兒有粗又有細,上起天來下起地,落在水里無蹤影,莊稼見了笑嘻嘻。
3、白色花,無人栽,一夜北風遍地開,無根無枝又無葉,此花原自天上來。
4、大小珍珠晶又亮,淅瀝啪啦從天降,小兒揀起捧在手,慢慢變成水一汪。
生:(云、雨、雪、雹子。)
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適時板書謎底。)沒有猜謎語的同學別著急,今天我們的課題就是一個謎語,相信大家只要認真讀書,認真思考,一定會猜出來的。
【點評:猜謎語是學生喜歡的一種游戲形式。學生都想猜謎語,而且猜中了還把謎底寫到黑板上,所有學生的注意力便牢牢吸引住了。教師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文中事物編成謎語,讓學生去猜,根據謎底適時寫出:霧、雨、雪、雹子。學生課堂伊始擁有了成就感。這樣既激發學生學習新課的興趣,同時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緊接著告訴沒有得到猜謎機會的孩子,今天的學習內容也是一個謎語,就在今天要學習的課文中,為學生下一步學習預設溫度!
二、指導朗讀,扎趣味之桿。
成功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說一堂課成功了一小半。但要打造一節精彩的課堂,要讓學生在本節課的學習之中,扎下趣味的枝干,培養語文素養,教師要及時點撥,引領學生進行個性化品讀是不可缺少的。新課程標準理念明確指出:“朗讀能發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朗讀能力逐步提高,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就會逐步加深!币虼耍仪‘數兀浞值剡\用朗讀手段,既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發展思維和陶冶情操,同時,朗讀也是一種藝術的再創造,它能使無聲的書面語言變成有聲有色的口頭語言,既可以促進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又可以積累大量的詞匯和句子,提高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
片斷二:
師:要想找到謎底,是不是急切地想讀課文。
生:想讀。
師:自己讀讀,讀課文前,自己給自己提個要求?
生:我想讀大聲讀。
生:我想有感情地讀。
生:(一個同學小聲說)我想讀通順。
師:你們對自己提的要求都很好。老師綜合大家的要求,對所有的同學提個要求:請同學們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認識的字看看拼音,不熟練的句子多讀幾遍。
生開始自由地大聲地朗讀課文。
……
【點評:對于文本的感悟來自于對文本的熟練朗讀。朗讀文本,引領學生思考閱讀的形式,讓學生自由暢想,按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教師及時對閱讀活動進行引導、點撥,使閱讀達成它的使命時,真正成為學生個性化的行為。從而使朗讀成為本節課的主旋律!
三、指導學法,繪趣味之枝。
教育家葉圣陶說過:“教是為了不教!币虼,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向學生傳授書本知識,更重要的是加強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如何學習知識,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學法指導的第一環節應先讓學生積累一定的感性認識。即通過教學中的示范性指導,讓學生從教師的教學中感知學法,領悟學法。學生積累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及時加以指導和歸納,將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他們對學習方法的認識就能深化,也就達到掌握技能方法的目的。但學法作為一種方法和本領,不但要*講授,*理解,更重要的是要*實踐活動的訓練。只有通過學生的自學實踐才能真正掌握學法,也才能使學生的自學能力真正得到培養。
片斷三:
——《我是什么》教學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