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節扎實而有效的習作講評課
一般說來,習作課是語文教師教學中覺得難度教大的,平時在習作課上研究也不是很充分。特別是習作講評課更是隨意性比較大,但是今天聽的一節五年級習作講評課讓我很是欣賞。這次習作講評的題目是“那次,我流淚了”。整個習作講評課條理清晰,點面結合,針對性和指導性強。
開課教師別具匠心,讓學生換個角度理解題目“如何讀這個題目,當你看到這個題目時,你想知道什么?”。學生想知道“為什么流淚”“流淚后我知道了什么”“流淚十的樣子”“流淚時,我心里怎么想的”,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分別歸納為“原因”“感受”“模樣”“心理”,這個理解題目的角度置換何等巧妙呀,學生通過從讀者的角度進一步明確寫這篇課文要注意的事項,那么在評點這次習作時,學生自然知道從哪個方面去評比。教師從學生的回答中重點歸納出兩個評點的要點“流淚的原因寫清楚沒有”“我的心里活動夠不夠生動”,使得整節課的評點針對性極強。
接下來,教師選擇了兩篇有代表性的習作在全班講評,這兩篇習作的講評方法教師處理得恰到好處。第一篇屬于優秀習作,寫的是爺爺去世前后的事,大家都被小作者深沉而真切的感情深深打動。學生念完后,教師及時渲染氣氛:“看來一篇好作文有感染力,他讀后,教室里氣氛沉靜下來,凝重了許多。”然后問孩子們:“聽了這篇課文,最打動你的是什么?”孩子們在這樣的氛圍中紛紛發言,說出了文中好幾處動人的細節描寫。教師此時以采訪作者的形式,揭示孩子的寫作的心路歷程,同時巧妙地對習作的成功之處作出了點評,為孩子們接下來的評點做了很好的示范和引路作用。
師:我想采訪一下你,你是怎么把這些這些細節寫出來的?
生:我感受很深,順筆就寫出來了。
師 :感受真切,有切身體驗,所以能生動刻畫出這些心里活動細節。
生:我把當時想的真實地寫下來了。
師:你主要寫的是爺爺去世后的感受,為什么寫去醫院看望爺爺的這個片段,還寫爺爺給你蛇果吃這些細節?
生:這是真實發生的,我感受到爺爺對我的疼愛。
師:從對比中,感受爺爺對你的疼愛和你對爺爺去世的極度痛苦的感情。
師:(小結)真的很有啟發,選材的真實,記敘的具體值得我們學習,別具匠心的安排,去醫院看爺爺,爺爺的愛通過細節表現,為后面的情感的宣泄起到很好的鋪墊作用。
然后教師又由點到面指出一部分寫這樣相同題材作文的同學可以借鑒這篇習作進行修改。
這篇習作的點評中唱主角的是那個孩子和教師,教師的導的作用在這里體現得充分而有必要。現在的課堂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生的自學,但是絕對不是削弱教師的地位,教師適當的引導和講解必不可少。教師采訪的形式的選擇在這里也是很妥帖的,形式真正為內容服務。提出商榷的一點是教師既然要采訪學生,為拉近與學生的情感距離,使采訪更深入,教師可以先談談自己讀這篇文章后的感受,再與作者交流,更能走近學生的心靈世界。
老師選擇的第二篇習作明顯存在一些問題。難能可貴的是聽的學生能很快地找準問題的癥結所在,說明這節習作講評課深深吸引了學生,學生有濃厚的興趣。對這個習作的點評,教師把自主權更多的給予了學生,讓小作者直接與同學們對話,在與同學的對話中發現問題并共同商討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個環節的學習交流課堂上真正形成了對話的場面,很多孩子紛紛發言,發表自己的看法,對小作者提出質疑。教師依然很恰當地進行了有效的導。學生交流前,教師在學生習作本上留下了供學生交流的兩個話題:我流淚的原因寫清楚了嗎?我的心理活動夠不夠生動?學生的交流針對性強,容易形成有效的互動對話。因此在如何修改上,學生在課堂上形成了針鋒相對的意見,交流對話的深度逐步體現,小作者認真聽取雙方意見自己做出修改的選擇,在這樣小小的辯論中,學生的思維激活了,對如何修改習作更明確了。落實到具體的修改細節上,學生難度較大,教師不失時機給一些建議。從這里可見教師有相當的功底。
接下來教師讓孩子們看自己的習作,把自己認為寫的好的片段讀給大家聽,大家自由評議,給更多的學生交流的機會。最后在四人小組互相評議,進行修改。
常規的習作講評課能上成這樣的效果,真的很不容易,這需要老師自身具有良好的文化素養和扎實的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