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量與作文語言的精煉化
以字為單位,如中考作文的限定字數,平時作文、報刊征文的篇幅要求等,都以字數為統計標準,雖在科學理論上不夠嚴密,但好處是統計起來方便,也利于輸入計算機運算。例如八百字就是八百個信息數,不管有無單音詞或多音詞的區別,這種把字數作為依據的方法,從實用意義說,已經滿足量化的要求。信息的意量卻不能用數表示。例如“愿意合作”和“樂意合作”是意思差不多的語句,信息數各為四。但“樂意合作”的意量卻比“愿意合作”多,因為“樂意”已經包含“愿意”的意思在內,只有“愿意”以后才會“樂意”,決不會不“愿意”而“樂意”的。而“愿意合作”卻不明含“樂”的意思。因此,“樂意合作”的思想信息和感情信息的意量多于“愿意合作”是顯然的。至于多了多少呢?卻沒法用數表示。這就是信息的意量特點,即意量只有可比性,沒有可計性;而信息的數量卻既有可計性,又有可比性。這兩種不同的量結合在一起,就稱為信息量。
我們知道了信息量與語言精煉的關系后,就可以探索語言精煉化的途徑了。簡單的途徑就是簡縮數量,高明的技巧是增加意量。簡縮意量,就是考慮在意思不變的情況下簡縮字數。有三條思路可供采用:
一、在不影響語意、語氣、節奏、語感的前提下,許多常用詞語可簡縮得更凝煉。如“送去展覽”可簡為“送展”;“應該獲得”可簡為“該獲”。一些作家的手稿也證明了這種簡縮的必要性。如魯迅在《藤野先生》的手稿中,將“解剖學上的圖”改為“解剖圖”,葉圣陶在《倪煥之》中把“還下著纖細的毛雨”改為“還下著細雨”就是。此外,一些常有的虛詞如“已經”、“但是”、“可以”、“現在”等,在不影響語氣、節奏時,可分別簡縮為“已”、“但”、“可”、“現”等,以上這些就是詞語的簡縮。
二、在一般情況下,成串文句應考慮能否用熟語概括。如議論文中常出現的“如果不是這樣,那就……”可簡縮為“否則,就……”或“反之……,就……”結尾處常出現的“根據上面的論述,我們的結論是……”也可用“綜上所述”的熟語來概括為“綜上所述,我們的結論是……”反而顯得簡潔有力而沒有任何弊病。總之,在這方面應該具有意識性。至于經常運用成語確切地表達思想,來促使語言精煉化,其必要性就不需再提了。
三、注意刪除冗文,精簡語句。學生習作中常有贅語,教師在批改時往往容易忽略。如“大家心里想著這個問題”,“我們嘴里吃著蛋糕”等。想,當然在心(腦)里;吃,自然用嘴。因此,句中的“心里”、“嘴里”是多余的,應刪去。這些地方不能輕易放過,只有如此,作文語言才會精煉。
上述三種方法都可以簡縮語言數量。簡縮數量的價值除了能使語言本身精煉外,還能省出篇幅來容納更多的內容,傳遞更多的信息。因此,訓練學生具備這種能力是有益的。
增加意量比簡縮數量更有積極意義,在表達上更顯得重要,同時也要求更高的語言修養。下述三條思路可供借鑒:
一、詞語意量的同向擴化。學生在作文時,為了更確切,更充分地表達思想感情,而把“愿意合作”改為“樂意合作”,這種語言精煉化的過程,就稱作詞語意量的同向擴化。
魯迅先生在這方面為我們提供了范例。他在《藤野先生》原稿中寫道:“不幸七年前遷居的時候,中途毀壞了一口書箱,失去半箱書,恰巧這講義也遺失在內了,責成運送局去找尋,毫無回信。”后來魯迅先生把“毫無回信”改成了“寂無回信”。這樣一改,字數未變,卻增添了對方不加理睬的冷漠情態,意量頓時增加了,文句也更精煉了,從“毫無”到“寂無”,同樣是詞語意量的同向擴化。其他如“遭到日寇殺害”和“殘遭日寇殺害”;“聞名而來”和“慕名而來”;“我們相信”和“我們深信”等,都是同向增加意量的例子。
二、在詞類中,動詞蘊含的意量最為豐富;在動詞中,表示動作的動詞意量最多,這從歷來的“詩眼”、“詞眼”大都是這類動詞的現象可以看出。如宋祁的名句“紅杏枝頭春意鬧”中的“鬧”字,從語言信息的角度來分析,意量是極豐富的,它至少含有下面四個信息層:(1)花多。許許多多鮮紅的杏花開滿枝頭,才說得上“鬧”,如果寥寥幾朵,就不會有“鬧”的意味了,所以“鬧”字含 有“繁花”的信息。(2)每朵花都飽飽地綻開,才說得上“鬧”,如果只是含苞待放,或萎蔫欲謝,就不會有“鬧”的意味了。所以“鬧”字還含有花兒“怒放”的信息。(3)怒放的花朵重重迭迭,互相擁擠,才有嬉鬧的意味。如果只是開滿枝頭,那“鬧”的意境還是不能充分體現的,所以“鬧”字還含有“花團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