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課堂 大社會《誠實的孩子》聽課實錄及反思
……孩子原本都是“真人”,后來,經過學校、社會的“千教萬教”,都把他們教成了“假人”,然后,老師又教他們在課堂上“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多么荒唐啊!……學校:A小學
課題:語文課,《誠實的孩子》
講課教師:B老師
教學過程:
師:這節課繼續學習《誠實的孩子》。上節課,大家認熟了生字熟讀了課文。現在,請同學們回答問題,第一個問題是:那個誠實的孩子叫什么名字?
生:(高聲)列—寧—
師:為什么說列寧是個誠實的孩子呢?
生:(高聲)列寧打碎了花瓶先不承認,后來自己承認了。
師:誠實的孩子好不好?
生:(高聲)好—
師:同學們做不做誠實的形子?
生:(高聲)做—
師:不誠實的孩子好不好呢?
生:(高聲)不—好—
師:同學們做不做不誠實的孩子呢?
生:(高聲)不—做—
師:對。同學們要做誠實的孩子,不做不誠實的孩子。那么,同學們以前做過不誠實的事嗎?
生:(沉默)……
師:以前做了不誠實的事不要緊的,以后不做就可以了。但是,如果以前做了不誠實的事,現在又二說,那就是不誠實了。同學們剛二不是說,要做誠實的孩子嗎?
甲生:(低聲)我做過一次不誠實的事,上學期期末考試,我語二考了90分,數學考了92分,回頭偷看王瑩的……
師:為什么偷看呢?
甲生:(不語)……
師:說出來不要緊,當時怎么想的,現在就怎么說,只要如實地說,就是誠實的孩子。
甲生:(低聲)考試前,你在班上說,為了我們班能奪紅旗,每個人都要考高分,遇到不會做的題,可以向成績好的同學看。考試時,你還把王瑩調來和我同桌。遇到不會做的題,我就……
師:(沉默)……
乙生:(低聲)我也做過一次不誠實的事,這學期,我交了學雜費180元。前天,檢查組的叔叔問我交了多少,我說只交150元。因為來檢查之前,你在班上說過,只能說交150元;誰說交了180元就要打嘴巴,我怕打,就……
師:(不語)……
丙生:(低聲)我也做過一次不誠實的事……
丁生:(低聲)我也做過一次不誠實的事……
(下課鈴響)
[資料來源:胡隆佳《聽課實錄》,原載《雜文報》。]
《聽課實錄》一文,乍一讀,平淡無味,越往下讀,越覺無味,然而,當你感到無味得實在忍無可忍時,卻似晴天里猛然響了一聲霹靂,讓人一驚;又似平靜的大海上驟然掀起巨浪,令人霎時來了興致,原來,學生們“以前做過的不誠實的事”全都是這位正在教他們做誠實孩子的老師教的。出乎讀者意料,更出乎老師意料。而當你希望看到更多的出乎意料時,下課鈴響了,課嘎然而止。你感到意猶未盡,回味無窮。你不禁驚嘆于作者的幽默與深刻了。
幽默,一眼就能看出來;深刻,則需仔細領悟。
甲生、乙生的回答令人震驚,讀者不會想到,老師更不會想到。學生的聲音雖然很低,卻似千鈞重錘敲在了老師心上,敲在了讀者心上,孩子們是在檢討自己,更是在檢討老師。為人師者都信奉這樣一句話:“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孩子們的回答卻使我感到,孩子原本都是“真人”,后來,經過學校、社會的“千教萬教”,都把他們教成了“假人”,然后,老師又教他們在課堂上“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多么荒唐啊!
這位老師為什么要教孩子做不誠實的事呢?是被校長逼的氣是被檢查團逼的?很有可能,卻也不一定,依我看,無非是為“名利’,二字。“為了我們班能拿紅旗”,這是為名;多收30元錢,這是為利,為了名利,也就什么也不顧了。難道作者只是在說這位老師嗎?我看不是,君不見,社會上那些做官的做長的,處處要求別人要做誠實的人,而自己誠實的有幾人?君不見,那些做買的做賣的,種田的做工的,上網的開吧的,等等等等,面對名利二字,誠實的有幾人?三百六十行,行行在說謊。作者只是把社會這個大課堂的實錄,搬到了學校這個小課堂上,角色換換罷了。小課堂、大社會、以小見大、針貶時弊,這正是作品的深刻之處。
小課堂的學生在老師的啟發下做了回誠實的孩子,老師能否在孩子的啟發下做回誠實的大人呢?大社會的蕓蕓眾生能否在要求別人誠實的同時,自己也能做到誠實呢?
讓孩子誠實易,讓大人誠實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