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生學會說話
很長時間,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口語教學不被重視,往往淺嘗輒止,流于程式。長此以來,最終必然導致學生能力的畸缺。這跟時下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啞巴英語”現(xiàn)象相映成趣——形成了“啞巴漢語”。許多學生語文成績很好,但一到說話交流時要么結(jié)結(jié)巴巴,語無倫次,要么脫口千言,離題萬里,要么出口成臟,不堪入耳。因此,從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的角度出發(fā),正確認識口語交際,貫徹“人本”精神,回歸教學的本真,真正重視口語教學,此乃當務之急。一、 蜜語甜言——讓學生的語言變得悅耳動聽
人們常常把好聽的說形容為甜言蜜語。確實,世人誰不愛聽好話?“良言一句三冬暖”,古人之訓也:溫馨的話,令人愉悅;鼓勵的話,令人感激;贊賞的話,令人振奮……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之慨嘆;與賢者談“如浴春風”之享受;“相見語依依”,“談笑無還期”之融洽;“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之幸福……無不昭示良言佳語的無窮魅力。
因而,讓學生把話說得中聽、悅耳,這是口語教學要解決的首要問題。而現(xiàn)代中小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萬千寵愛集一身,家庭父母長輩對他們往往過于包容縱許,致使他們的言語常常體現(xiàn)出某種自私和固執(zhí),與人交談,往往“惡語傷人六月寒”。所以教師必須注意引導學生,讓他們學會體貼寬容,學會互諒互讓,學會換位思考問題,站在他人角度去理解、思考并形成話語,達到和協(xié)交流的效果。并時時處處都留心注意,不說偏狎之語,不道中傷之言。長此以往,習慣成自然,最終把自己的嘴變“甜”。
當然,萬事皆有度,蜜語甜言也應有分寸,過猶不及。說好話不能變相為溜須拍馬、阿諛奉承,更不能口蜜腹劍,當面是笑臉,背后捅刀子,那就是虛偽、陰險、狠毒的表現(xiàn)了。這在中學生是絕對不允許的。
二、去酸除腐——讓學生的語言變得靈動幽默
酸是最有味道的味道,有人喜歡有人憎,語言從這個字眼最能體現(xiàn)它的深邃。生活的辛酸委屈,形諸語言,表之于外,種種色色:有“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幽怨;有“我聞琵琶已嘆息,又聞此語重唧唧”的嘆惋;有“別來滄海事,語罷暮天鐘”的酸楚……此乃語言“酸”之本味。
“窮酸書生”是指舊社會死讀書,讀死書的不知變通、迂腐可笑的封建知識分子。如孔乙己之流,跟小孩也說著“多乎哉?不多也”之語,展示他那“之乎者也”的學問。窮酸迂腐得令人可笑。而現(xiàn)今的學生在與人交流時也有一種華而不實的感覺,假話、大話、空話、套話層出不窮,大嘴一張,“酸”味彌漫,聞之令人氣沮。細細品來,他們的話語中少了些天真爛漫,多了些冠冕堂皇,
世人說“酸”,常含嫉妒之意,如“酸溜溜”、“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在這種心理下,有人會說出偏狹、中傷的話。對學生而言,會造成他們思想狹隘,靈魂扭曲,同時也將破壞同學之間的團結(jié)和友誼,如果不予指正而形成那種尖酸刻薄的語言風格,對學生今后的成長發(fā)展非常不利。這是語言酸味之引申。
然而,語言卻需要另一種“酸”味,那就是“幽默”之味。幽默是一種較高的語言境界,富有情趣而意味深長。在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師詼諧,學生幽默,形成互動,這對于開啟學生的智慧,提高思維的質(zhì)量,活躍課堂的氣氛,強化教學的效果是大有裨益的。當然,要想談吐風趣幽默,必須要把新鮮的知識、深刻的見解、審美的情趣綜合起來。這需春風化雨,潛移默化而成,非一蹴而就之功。
三、暢言心“苦”——讓學生的語言不再有口難開
言為心聲,當你心中有話,就一定要表達出來。生活的煩惱,學習的苦悶,同學的誤解,長輩的訓誡……有事你說話,有話好好說。這樣,你才能打開心門,解開心結(jié),坦然面對,怡然自存。
在考試至上,升學第一的年代,學生就是被操控的木偶,是沉默的舞者,他們的語言天賦反成了贅余。教師整天語重心長地教導學生:少說話,多做事;言多必失;禍從口出……弄得學生成天噤若寒蟬,似乎說話就是犯錯,動口就是罪惡。此種境況下要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簡直就是奢談。
設若留意一下時今學子們的表現(xiàn),你會發(fā)現(xiàn)他們在語言交流時常常表現(xiàn)為要么只可意味而不可言傳,抓耳撓腮不會講;要么“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欲說還休不愿講;要么“含情欲說宮中事,鸚鵡前頭不敢言”,畏首畏尾怯于講。
然而生活需要七色陽光,年輕人就要放聲歌唱。孩子們天性活潑好動,強烈的交流欲望是不可阻擋的。因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幫助學生戰(zhàn)勝內(nèi)心的怯懦,抺去內(nèi)心的陰影,樹立一種積極樂觀交流的心態(tài),讓他們樂于、勇于、敢于表達自己的心聲。同時盡可能地給他們創(chuàng)造說話的環(huán)境,交流的舞臺,持之以恒,那么學生終能做到愿說、會說、能說、敢說,不會再為說話交流所苦。
四、熱情潑辣——讓學生的語言變得豪放豁達,
青春是活力的象征,中學生正值青春年華,活力四射。與之相匹配的語言風格,無疑應是熱情潑辣、豪放豁達、酣暢淋漓的,不說則已,一鳴驚人。要說就須有“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的熱情;要說就應有“安能以此上論列,愿借辯口如懸河”的暢達;要說就得有“君歌且休聽我歌,我歌今與君殊科”的個性。
因而,在口語教學中,要鼓勵學生主動學習,有信心,有朝氣。教師要善于捕捉學生的良好狀態(tài),并努力保持其良好狀態(tài)。當學生精神抖擻,聲調(diào)高亢時,那就是他說話的最佳狀態(tài),教師應多加欣賞和鼓勵。在我們的課堂應允許有不同的“雜音”,如果不分青紅皂白,一味強調(diào)安靜,只能抑制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表達的沖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