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研討課及評點記錄
2004年10月23日(星期六),高密市教科院語文教研員陳振忠老師組織全市初中語文教師在高密市醴泉街道禮堂聽取了古城中學單偉、張麗麗兩位老師提供的作文研討課,為今后作文教學提供了范例,現把會議的過程摘要如下:一、 單偉老師講課 《人物的描寫與刻畫》
二、 張麗麗老師講課 《作文的開頭和結尾》
三、 范秋霞老師講評
聽了這兩位老師的課,覺得她們都能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來教學。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關注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還規定:“有獨立完成寫作的意識,注重寫作過程中搜集素材,構思立意,列綱起草,修改加工等環節。養成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修改時能借助語感和語法修辭常識,做到文從字順。”“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溝通見解。”
《課標》還指出:要充分發揮師生在雙方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依據《課程標準》,遵循作文教學規律,今天這兩位老師設計了兩個課型:一是單偉老師的“寫作----評議----指導-----寫作----評議”五步作文法;二是張麗麗老師的“指導----寫作----評議”三步作文法。
下面我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優點
①找準了教師在作文教學中的角色定位,都體現了學生是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老師只是以引導者、幫助者的身份出現,推動和促進了學生創造性品質的培養。如單偉的人物描寫訓練時,先讓學生扣課文自己總結描寫方法,這樣學生就有了很深的感悟,才能真正掌握寫作的技巧。
②開課之前,注意舒緩學生緊張的心情。課型思路不同,但很靈活。
如單偉先讓學生寫作,后讓作文表達能力差的同學念作文,其余同學議、猜他寫的是誰,因為表達有限,同學們猜不準,這樣就暴露出了作文的弱點。然后再有的放矢地引導。張麗麗開頭先讓一學生念,其余的同學評,結尾因為交流時不一定是同一個人的,就讓學生自己評。
③都選擇了恰當的行為策略。
如老師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寫作資源、讓學生各抒已見,在交流討論中有了自己獨到的感悟,然后再運用,做到說用結合。
④注重學生“改”“做”結合
單偉:讓學生先寫——后評——再指導——再寫,指導后改的明顯好
⑤兩位老師知識儲備比較好,引用了好多名家名言、文學人物形象等。
如:丁玲、老舍、高爾基 、 葉圣陶 ;嚴監生、葛朗臺;鳳頭、豹尾等
⑥抓住了學生容易出現失誤的地方引導、強調。
單偉:忌千人一面、不抓特征;
張麗麗:忌公式化、離主題太遠
⑦注重師生共同評講,增強了評價的客觀公正性,避免了作文評價片面的弊端。師生共同參與評析,各抒已見,這樣的評價結果肯定要比教師一人的評價客觀公正得多,相應地,習作者也比較易于接受評價意見。
⑧注重學生個性的張揚。如用鼓勵性的語言,只要學生認為合理、就肯定。
(二)失誤:對閏土、楊二嫂的分析過細,沖淡了這堂課的學習目標等
(三)我們也感到有幾點困惑的地方:
(1)訓練時按文體還是按板塊訓練更好?
(2)語言、結構、布局謀篇等在一堂課中如何處理?
(3)閱讀寫作之間的關系如何?
(4)大作文和練筆如何處理、如何展示?
四、老師們評課、質疑及有關老師的解答
問題一、每堂作文課之后,學生作文能力有沒有提高?
張麗麗解答:作文能力牽扯好多方面,學生可能會寫,但在方法上不一定掌握,訓練之后,學生從理論方法上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以后就能注意作文的方法和技巧了。我覺得學生還是有提高的。
問題二、專題的指導一般需要幾節課或多長時間?
張麗麗解答:層次段落、過渡照應、開頭結尾在第3單元都可以練習,可根據需要、實際情況而定。
問題三、古城中學平常作文是否也是這樣上?
單偉解答:初一、初二是這樣,初三面臨中考,能力也相對較高,綜合訓練就比較多了。
問題四、這堂課如果用鏡頭、畫面讓學生觀察著來寫是否會更好?
單偉解答:我想是的。老師也曾考慮過,但是由于條件局限(我們沒有階梯教室,借用的禮堂條件有限)就沒有用。
另外,作文模式可靈活一些 先評還是先寫步驟不固定,可靈活運用。
五、 陳老師解答困惑及評課
1、 作文布局謀篇的訓練應根據一堂課的時間靈活安排。對寫作訓練,按文體還是按版塊,專家看法也不同。我們平時訓練一般整篇練的多,片斷少,實際上片斷練習很重要,更有利于提高學生作文水平。
一堂課的寫作訓練,最好先在方法上指導一下,再讓學生練習,然后學生交流、再指導。
2、 閱讀、寫作關系
沒必要每次閱讀后都寫作文。學生閱讀主要是開拓視野,提高語文素養,不一定每次閱讀非得寫篇作文。
3、 大作文的次數、批改及練筆要求
一個學期8篇大作文即可。可間周大作文、間周練筆。
批改過去要求批一半,現在不批一半也行,可批三分之一,但要求每個學生機會均等。最好學生自批后,老師再批,有利于老師了解學生批改中存在的問題。作文不僅要指導學生寫作,還要教會他們修改。這是課程標準要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