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精選14篇)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1
學習目標:
1、認識“竊、腋”等7個生字,會寫“竊、炒”等14個生字,正確書寫“支撐、傾盆大雨、饑腸轆轆”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熱愛讀書的思想感情。
3、重點感悟描寫“我”動作和心理活動的語句,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
課前準備:
1、課前發動學生搜集名人讀書的故事或讀書名言。
2、自學生字新詞。
3、課件出示相關句子。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直奔“竊讀”.整體感知
1、同學們,我們已經預習了課文,知道“竊讀”可以換成一個什么詞?(偷讀),你知道課文記敘了一件什么事?
2、整體感知課文。
a.自讀課文,注意生字的讀音。
b.認讀生字詞。
c.指名分段讀課文,看看字音是否讀準,句子是否讀通順。
d.再讀課文,想一想課文記敘了一件什么事?(“我”因無錢買書而偷偷躲在書店看書.)
二、品味“竊讀”,感受渴望
1、邊默讀課文邊用“_____”劃出描寫“我”是怎樣“竊讀”的語句.讀一讀句子,說一說體會.(小組交流、匯報.)
2、重點品讀文中描寫“我”的動作和心理活動的語句。
a.“我跨進店門……踮起腳尖,從大人的腋下鉆過去.喲,把短發弄亂了,沒關系,我總算擠到里邊來了。”
(1)畫出句中表示動作的詞。
(2)感悟形象:從這一系列的動作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急忙打開書,一頁,兩頁,我像一匹餓狼,貪婪地讀著。”
(1)這句話把什么比作什么?
(2)“餓狼”給我們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卻把自己比作“餓狼”,那樣“貪婪地讀著”,這樣寫有什么好處?(表現出作者如饑似渴地讀書。)
(3)你在生活中有這樣的體驗嗎?說一說。
(4)結合生活體驗,相機指導朗讀。
c.“我有時還要裝著皺起眉頭,不時望著街心,好像說:‘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實,我的心里卻高興地喊著:‘大些!再大些!’”
(1)讀了這句話,你發現了什么?(一般人物的神態和內心是一致的,從神態描寫可以看出心理活動,可這句話中,神態和內心是不一致的。)
(2)這樣寫有什么好處?(突出了作者酷愛讀書已經達到了入魔的程度。)
d.美讀升華:你能把自己對“竊讀”的理解與感悟讀出來嗎?生讀,師評:同學們的朗讀,把一個渴望讀書、熱愛讀書的孩子展現在我們的面前.那大家知
道,“竊讀”時,“我”的心理有一種怎樣的感受嗎?
3、自主品讀“竊讀”的滋味。
a.課件出示句子:“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
b.從課文中找到有關語句,自主交流:“我”為何快樂,又懼怕什么?
c.相機指導朗讀。
三、深悟“竊讀”,回歸整體
觀察課文插圖,剛才我們跟隨作者一起走進書店“竊讀”,在你的眼里,她是一個怎樣的孩子?(生答.)確實是這樣,她為了讀書可以忍受饑腸轆轆、腿酸腳木,為了讀書可以連跑幾家書店才看完一本書,為了讀書可以克服任何的`困難!讓我們再次讀好課文,共同品味“竊讀”的“快樂”與“懼怕”。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課,導入新課
1、導人:上節課我們了解了“我”是怎樣“竊讀”的,請同學們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再讀一讀。
2、學生自由讀文。
3、這節課我們要探究是什么原因鼓勵“我”竊讀。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讀
1、合作小組研讀最后一個自然段,要求(課件顯示)
a.聯系課文和生活實際,談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
b.交流課前搜集的讀書名言,談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
2、匯報交流。
3、總結:“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一個人如果放棄了讀書,那是多么可怕的事!讓我們時刻銘記這句至理名言——“記住,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
4、誦讀句子
三、回歸整體,理清層次
1、同學們,課文學到這里,大家明白了作者是按什么順序記敘這件事的嗎?
2、嘗試分段,說說每段的主要意思。
四、積累內化,課外拓展
1、自選感興趣的、最欣賞的描寫“我”的動作和心理活動的語句,進行美讀積累,并摘抄在作業本上。
2、根據綜合性學習的要求,自選活動,感受閱讀的快樂。
教學反思:
語文教學的目的,并不僅僅是讓學生熟練地掌握一篇課文,也不僅僅是記住某些知識在課文中出現過,而更重要的是掌握某些一般性的東西,也就是讓學生遇到任何文章都不會發怵,都能靈活運用所學過的知識和方法理解。這是我一直所追求所遵循的。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2.初步認識借物抒情的方法。學習高粱堅韌不拔的品格,體會作者對高粱的深厚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
教學重點:
了解高粱根的特點。
教學難點:
練習概括課文的中心思想。
教學過程:
一、根據題目、插圖,激發興趣。
出示高粱的圖片,以題目為切入點:“你們見過高粱嗎?高粱是北方較常見較普通的農作物,高粱究竟是什么樣的?”
引導學生看圖,了解高粱的特點——結合初讀課文,說一說。
、侔褕D中的“根”放大,可據此猜測課文描寫的重點是高粱的哪一部分。
、诮又鴱摹扒椤弊秩胧痔岢鰡栴}:“為什么要在高粱的后面加個‘情’字?作者對于這種北方較普通的農作物又懷著怎樣的感情?”
二、自學閱讀提示,明確學習要求。
1.讀閱讀提示,明確學習要求。
。1)了解作者描寫了高粱的哪些特點,抒發了怎樣的感情。
(2)畫出含義深刻的句子,和同學交流看法。
。3)了解課文的表達方法。
2.自讀課文,不理解的詞語畫下來,查字典,不懂的提出來,學生互相解答。
三、個人閱讀與討論結合。
1.輕聲讀課文,結合插圖。
①想想課文描述了高粱的哪些方面,重點寫什么?(在書上批注)
②課文中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可讓學生討論)
板書:神圣 敬佩
2.重點閱讀要求:默讀文章的重點部分(3—5段),概括出高粱根的特點、作用,并畫出相關的句子,說說你是怎么體會出來的。
先獨立閱讀,思考→畫批重點→在小組內交流體會→全班交流。
3.總結學生交流的結果:高粱根的特點主要有三方面:一是長著很多氣根;二是很苦;三是扎得很深。
①教師可啟發學生根據高粱生存的環境,結合整體形象來理解:提問:為什么在土地十分貧瘠的雁門關腳下,高粱還能長著“正直的稈子和碩大而血紅的穗頭?”
讀重點句,體會,然后有感情地讀,與作者的情感相溝通。
、凇坝绕涫刮殷@異的是高粱的根,它不但在看不見的地下扎得很深很深,而且在高粱稈的下端離地尺把高的關節處,向下長著許多氣根,有點像榕樹的根,用手摸摸是那么堅韌,像鷹爪一樣,它們強有力地抓住土地,仿佛擒拿住一個龐大的活物。
學生體會出:這句形象寫出了高粱根的.特點,它不僅在地下扎得很深,而且高粱稈的下端還長著氣根。作者用了比喻句,先把氣根和“榕樹的根”比較,再用打比方的方法,說氣根“像鷹爪一樣”抓住土地,說明氣根的堅韌;說氣根“仿佛擒拿住一個龐大的活物”,說明氣根很有力。上述比喻,形象地寫出了氣根的韌性及深深抓住土地的力量很大。
、蹘е@種體會,讀一讀,賽一賽,看誰能把高粱根的特點讀出語氣來。
四、深入理解比較,概括表達方法。
默讀分、二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思考討論。
①高粱在我心中有著怎樣的地位,為什么?(抓“神圣”和高粱與“我”和故鄉人們的關系來看)
、诟吡粚Α拔摇钡挠绊懯鞘裁?“對”對高粱有著怎樣的感情?帶著這種感情讀一讀:自己讀、指名讀。
五、總結。(鼓勵學生按照黑板上的板書,總結中心)
作者通過描寫高粱,尤其是高粱根的特點,抒發了對高粱的深厚感情以及對它堅韌不拔的品格的贊美。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聯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詞典理解“打蔫、殘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圖索驥、艱澀、忐忑不安”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母親對兒子的愛。
教學重難點
1.認識11個生字。聯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詞典理解“打蔫、殘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圖索驥、艱澀、忐忑不安”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母親對兒子的愛。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我們最近學過的幾篇課文里所包含著的濃濃的父母之愛深深地打動著我們。我想用一首小詩來表達內心的感受,會背的同學可以輕輕跟老師一起背:《媽媽的愛》。
(背完后)是啊,媽媽的愛是無私的,是無微不至的?墒怯羞@樣一位母親,當兒子生病發燒的時候,做過多年醫生的媽媽不但不在家里給兒子找藥治病,反而逼兒子獨自去醫院看病。這位母親到底是怎么想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學會看病》這篇文章。(板書:學會看病,齊讀課題)
二、學習課文
1.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把課文讀準,讀通。
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2.勾畫詞語。查閱工具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生詞。檢查生字詞,指生認讀,小組讀。交流對詞語的理解,師重點指導理解以下詞語:
喋喋不休:說話沒完沒了。
按圖索驥:照圖上畫的樣子去尋找好馬。本文是說照樣子去做。
忐忑不安:心神不定,心中不安。
3.默讀課文,說說課文主要寫的是什么。
本文講的是兒子感冒了,媽媽讓他獨自上醫院,學會了看病的事。
三、再讀課文,體會母愛
1.各自再讀課文,說說從文中母親語言和心理活動的描寫中,自己知道了什么;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寫一兩句話。
2.小組合作,交流各自閱讀所得。
3.全班討論。
(1)你從母親的語言和心理活動描寫的句子中知道了什么?(交流中讀有關語句。)
(2)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交流后就讀有關句子。)
四、分角色朗讀,體會母愛感情變化
1.同桌分角色朗讀課文。
2.全班交流。指名幾組分角色朗讀朗讀課文。
3.說說從課文中,你體會到母親的感情有什么變化。
4.理解內容,體會母親對兒子的愛。
同桌合作讀課文,并勾出描寫母親語言和心理的句子,多讀幾遍,體會母親情感的變化。
后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師點撥,并指導朗讀。
(1)“既然我是母親,就應該及早教會他看病”、“生怕自己回改變了主意”、“立刻心軟了”、“孩子畢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這些語言和心理的描寫,反映出母親內心的矛盾;愛和真情包含其間。兒子到醫院后母親很擔心,后悔與自責。
(2)“從他出門的那一分鐘起,我就后悔,我想……”、“時間是艱澀的流動,像沙漏墜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心疼痛地收縮成一團”
體會母親看似“冷漠”的言行,是為了盡到做母親的責任,對孩子的未來負責,通過讓兒子學習找醫生看病,鍛煉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
5、說一說
文中的母親棉隊生病的孩子并沒有及時給孩子看病或送進醫院,此時你對這位母親一定有看法,請你說說吧。(全班交流)
五、拓展
請把文中的母親與自己的父母比較一下,在自己生病的時候有什么不同。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話想對你的父母說呢?請寫下來吧,回家拿給父母看看,看后請父母也寫上幾句。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學習并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
。2)理解詩歌,體會詩歌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自己喜歡的詩句。
2.過程與方法
以讀為主,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展開豐富的想象,讀一讀,說一說,在讀中、說中,走進文本,實現和文本的情感交流,進而感悟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感受新年的快樂,體驗新年帶給人們積極向前邁進的力量。
。2)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的感情以及珍惜時間、珍惜生活、奮發向上的積極情感。
重點難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讀通課文,學習并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
2.理解詩歌第一節,體會新年帶來的快樂。
3.流利地朗讀詩歌,初步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教具準備
生字詞語卡片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1.教師板書課題,指導快樂地讀題目:同學們,日子一天天過去,新年就要來啦!高興嗎?(高興)快樂地喊—(學生讀:新年來了)
2.教師引導學生談話:過新年,是大家盼望的節目。為什么呢?(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根據自己的生活積累,說說自己家是怎么過新年的,在說中體會過新年的快樂)
3.導入新課:是呀,新年里大人們歡喜,孩子們歡喜,大家都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家家戶戶的門、窗戶都亮起來了。請同學們帶著著份快樂自由的心情讀一讀詩歌《新年來了》。
二、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詩歌。要求:
(1)借助拼音自讀生字,把詩歌讀準確、讀流利。
。2)讀出詩歌的韻律美。
2.集體朗讀詩歌,檢查集體朗讀社個的情況,教師適當地指導。(引導學生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歡快地)
3.教師出示生字詞語卡片,集體認讀,教師強調生字和詞語在讀音和書寫上的注意要點。
字音:“槌”是卷舌音;“惱”的聲母是“n”
字形:“槌”是左右結構,筆畫也比較多,大家在書寫的時候要注意收緊筆畫;“惱”和心情有關系,部首是,注意和“腦”區別開。
4.教師出示下列詞語,集體讀:
山坳 芬芳 舞蹈 撫摩 俊俏 鼓槌 紅日高照
智慧 燃燒 煩惱 虛度 興奮 肩膀
5.初步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ǔ浞职l揮學生的主體性,讓他們自讀,在集體的交流、反饋中,正確地認讀并掌握繩子的書寫,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感知詩歌的內容,培養學生自主讀書的能力。
三、學習詩歌第一節,體會快樂。
1.教師示范讀,其他傾聽。
2.教師指名反饋:新年快樂地向我們走來,你從第一節詩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快樂?(學生結合課文內容自由地說一說)
畫面一:乘著馬車,叮叮當當地翻過山坳……
畫面二:捧著紅梅,哈哈地歡笑……
畫面三:吹著銀笛,歡快地舞蹈……
畫面四:撫摩綠樹,打扮得更俊俏……
3.指導學生抓住排比句式,有感情地朗讀。
4 .拓展想象,訓練說:新年還會做什么呢?請同學們仿照詩中的排比句式說一說。
如:她穿著五彩的春裝,在百花叢中翩翩起舞;她喚醒沉睡的大地,為他們換上了新裝;她梳理著細細的長發,用自己甘甜的雨露滋潤萬物……
5.教師小結:多么美妙、多么神奇呀!新年會唱歌、跳舞,她用自己的歡樂感染了我們,讓歡樂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傳遞。
6.有感情地朗讀詩歌第一節。
。▌撛O畫面以及語言的情境,激發學生內在的情感,讓學生與文本產生共鳴,奠定感情的基礎,再引導學生想象,大膽說一說,在說中培養學生創作詩歌的能力,體會新年所帶來的快樂)
四、課堂小結。
教師小結: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不僅再次感受到了新年的美麗,還感受到了新年帶給我們的快樂。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詩歌《新年來了》。
五、布置作業
1.抄寫本課的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3.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繼續學習詩歌,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含義深刻的詩句。
2.總結全文,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自己喜歡的詩句。
3.拓展閱讀,積累詩歌。
教具準備
1.生字詞與卡片
2.反映新年景象的照片以及鞭炮聲錄音。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新課
1.教師出示本課的生字,指名讀一讀,檢查學生對生字的掌握情況。
2.初步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3.教師導言:同學們,萬紫千紅的春天裝扮了我們的世界,送來了新年的爆竹聲,你們聽—(教師播放鞭炮聲錄音)新年里,到處呈現出的'是怎樣的一番景象呢?每個人新的一年又會做何打算?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設個。
二、學習詩歌第二節,體會新年的熱鬧。
1.指名讀詩歌第二節,其他同學傾聽,想象畫面。
2.指名反饋:你們的腦海里呈現出怎樣的畫面?(學生結合詩歌內容說一說:家家戶戶貼上了春聯、掛起了彩燈,人們歡慶新年,打起了鼓、跳起了舞)
3.教師展示體現新年新氣象的照片,導:雖然新年的景象年年見,但聽了同學們的描述,老師忍不住又想去看一看。
4.教師引導學生用一個詞與形容自己所看到的畫面。(熱鬧、歡騰、喜氣洋洋、欣欣向榮……)
5.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詩歌第二節。(讀出新年的熱鬧和歡騰)
三、繼續學習詩歌,提升主題。
教師導:同學們,新年帶給我們的不僅是歡樂和熱鬧,它還帶給我們對新的一年的希望和美好的向往。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詩歌第三到四小節。
。ㄒ唬┙處煶鍪疽,學生自讀詩歌。
1.畫出不理解的詞語或句子,和同學討論。
2.和同學交流在過去的一年里自己學會了什么,做了什么有意義的事。
想一想自己的新年打算是什么。
。ǘ┘w反饋。
1.指名反饋不理解的詩句。(教師根據學生的反饋,適當地進行調控。教師重點引導學生理解下列詩句)
(1)“讓小伙伴采來火種,今年的希望之火就會燃燒,不管智慧藏在哪個角落,都會被我們找到!”
、龠@里的“火種”指的是什么?(學生各抒已見,引導學生理解小伙伴們新的一年的希望和打算)
②指名說說:你們新的一年的希望和打算是什么呢?(學生自由反饋)
、劢處熜〗Y:只要有希望就會奮斗不息,就會覺得生命充滿力量。所以說,只要小伙伴們采來火種,今年的希望之火就會—(學生接讀:燃燒,不管智慧藏在哪個角落,都會被我們找到)
、苤缹W生充滿憧憬地、堅定地讀這一節詩歌。
。2)“昨天的那些煩惱,今天早已忘掉,新年在每一只小耳朵邊說的悄悄話,大家都能猜到!”
、佟白蛱斓哪切⿶馈笨赡苁鞘裁?(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學習實際說一說)
②教師導:新年知道每一個孩子的優缺點以及秘密,他會在大家的耳邊說什么呢?(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對自己說一些鼓勵的話,鼓勵學生改正缺點,激勵學生不斷地求進步等)
、劢處熜〗Y:同學們,你們靜一靜。聽,新年也在你們的耳邊說悄悄話呢。
、芙處熑刖车仉S機問:新年和你說什么?(學生結合自身的實際說一說)
(3)“去年我們沒有虛度,所以臉不羞紅心不焦!
、僦该f說“虛度”的意思。
、谥该f說去年你沒有虛度,你學會了什么,做了什么?(學生結合自己的情況說,進一步理解沒有虛度的意思)
、劢處焼l:同學們,老師聽出來了,你們也沒有虛度時光,去年我們長了知識,學了本領。今年,你們又有什么打算呢?(學生自由的說一說)
2.指導有感情地朗讀最后一節詩歌,總結升華。
。1)教師導:一年之計在于春,新的一年是新的開始,你們都有自己新年的藍圖,那么應該怎樣做,才能實現你們心中的新年藍圖呢?請大家一起朗讀詩歌最后一節,你們一定能夠從中受到啟發。
(2)指名反饋:怎么做?詩句中有一個詞語進行了概括。(緊緊擁抱)
。3)指名說說對“緊緊擁抱”的理解。(珍惜時間,勤奮努力)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最后一節。(滿懷激情地、鼓勵地)
。5)教師小結:是呀,祖國的未來,世界的未來是你們的,美好的未來等著你們去創造,你們必須從現在做起,為實現自己的遠大理想而努力。
(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自主研讀詩歌,讓學生在初步理解詩歌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一說,并大膽地設想未來,在說和想象中不斷地激勵學生珍惜時間、刻苦努力,為新年的成長做充分的準備和努力)
四、課堂小結
教師小結:同學們,日歷為我們掀開了嶄新的一頁,你們做好了迎接新的每一天的準備了嗎?行動起來吧,讓我們一起追求美好的明天,讓我們共同努力創造屬于我們自己的世界。
五、布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試著把自己的新年希望寫成一首小詩。
3.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板書設計
18 新年來了
快樂 熱鬧 希望 美好
……
。ㄕ湎r間 擁抱生活)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習作使學生明白讀書有益的道理。
2、能把要推薦的一本書的名字、作者及推薦的原因寫清楚。
3、培養學生評價與修改習作的能力。
教學重點:
1、通過習作使學生明白讀書有益的道理。
2、能把要推薦的一本書的名字、作者及推薦的原因寫清楚。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評價與修改習作的能力。
教具準備:
課件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你最喜歡的書是什么?請把這本書介紹給大家吧。
生暢所欲言
師:這次習作就是向大家推薦一本書。
板書:推薦一本書
【設計意圖:在輕松的談話中引入“書”的話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的欲望。】
二、明確要求。(出示課件2)
1、讀習作要求,把握習作重點。
內容上:推薦一本喜歡的書。
2、思考,我們推薦哪些內容才能讓別人接受呢?
生暢所欲言(出示課件3)
明確:可以推薦書的內容、推薦書中吸引人的情節或者推薦個性鮮明的人物等。
3、思考文章的寫法:
板書:
寫法上:寫出書名、作者及推薦原因;寫后讀給大家聽一聽,評一評,再修改。
4、小結:
不管你怎樣介紹,書名、作者及推薦的原因是一定要說清楚的。
【設計意圖:明確要求是習作的第一步,只有讀懂了要求,學生習作的時候才不至于跑題、偏題,這樣也就是降低了寫作難度。】
三、小組活動,交流選材。
將自己喜歡的書推薦給大家:(出示課件4)
1、要介紹清楚書的欄目、內容。
2、要說清楚你的推薦理由。
3、學生在小組內互相推薦自己的書,聽的同學可以給他提問題或者意見。
4、評價他的介紹。注意是否說清楚了推薦的原因。
5、學生獨立完成習作。
【設計意圖:組織學生互相交流各自的書,實現組內資源共享,形成奇文共賞。組內交流,還給予每位學生一個口語交際展示的機會,在交流中完善學生的說話過程,給不同層次的學生一個鋪墊!
四、交流收獲,習作評改。(出示課件5)
1、請學生讀讀自己的習作,其他同學提出修改意見。
2、師:你們覺得他寫得怎么樣?哪一句話或是哪些詞語用得好,用得準?是否寫清了推薦的原因?你對他的'書是否感興趣?
(學生互評)
【設計意圖:讓學生參與學習的評價,使學生在評價中學會思考,學會分析,學會傾聽,學會表達與交流,從而提高聽說能力和思維能力。
五、結語。
讓我們和書成為朋友,讓我們在書的陪伴下快樂成長吧。
板書內容:
內容上:推薦一本書
推薦一本書寫出書名、作者及推薦原因
寫法上:
聽一聽,評一評,再修改
教學反思:
1、在這次習作教學中,我先提出習作的要求,讓學生在要求的指引下讀題,了解寫作的目的,緊接著,我采用小組活動的形式,讓學生交流自己的作品,及時做出評價,并針對評價做出修改,這樣的流程使學生的作品更加完善。
2、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小組活動的方式能最大程度照顧到不同程度的學生,讓每個人都有展示自己作品的機會,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美中不足的是在“交流收獲,習作評改”這個環節用的時間較少。在今后的教學中,我一定要統籌安排時間,讓每個教學環節都能清楚明了地展現。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學會找自己喜歡的課外書,養成讀課外書的習慣。
2.學會運用比喻的修辭方法介紹書。
3.積累古詩詞。
教學重點
1.學會把比喻的修辭方法用到句子中。
2.增加積累。
教學難點
學會找自己喜歡的課外書,養成讀課外書的習慣。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語文園地里面包含著豐富的知識,F在就讓我們進入語文園地,去汲取里面豐富的營養吧。
板書:語文園地八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交流平臺。(出示課件1)
我們都喜歡讀課外書,那么,我們怎樣才能讀到有趣的課外書呢?誰來介紹一下,你是怎樣找到課外書的?
板書:找課外書
生總結,匯報(出示課件2)
、僬液驼n文有關的課外書,讀了一個故事,找整本書來讀。如學了《美麗的鹿角》,就可以找《伊索寓言》等。
、谧x了整本書,找同類書來讀。如讀了法布爾的《昆蟲記》,還可以讀布封的《動物素描》。
③別人推薦的書。比如,同桌向我推薦《安徒生童話》。
師總結:多讀書,養成讀書的好習慣,對我們來說會受益匪淺。
板書:由一個故事到整本書
由一本書到一類書
讀別人推薦的書
5.詞句段運用。(出示課件3)
(1)讀一讀,你還可以把書比喻成什么?照樣子說一說。
、俅舐暲首x書中的句子。
、谒伎迹@幾句話用了什么修辭方法。
、圻@種修辭方法的作用是什么?
板書:比喻修辭方法的作用
生總結,匯報。(出示課件4)
師:這三句話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第一句話把書比喻成“長生果”;第二句話把書比喻成“營養品”;第三句話把書比喻成“朋友”。這三句話運用比喻的修辭方法,生動形象,體現出書的重要性,引導我們去讀書,愛讀書。
示例: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出示課件5)
書是我的精神食糧。
書是我最好的伙伴。
。2)想一想:下面的句子主要講了什么?把他們排成一段意思連貫的話,讀一讀,再抄寫下來。(出示課件6)
、僮x句子,弄清楚每句話的意思。
、诟鶕馑寂帕羞@幾句話的順序,使之形成一段完整、連貫的話。
生讀句子,排列句子(出示課件7,8)
閱讀是什么?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飯吸收營養一樣,閱讀就是吸收精神上的營養。寫作是什么?是表達。把腦子里的東西拿出來,讓人家知道,或者用嘴說,或者用筆寫。閱讀和寫作,吸收和表達,一個是進,從外到內;一個是出,從內到外。
師:我們認真讀這段話可以發現,這段話介紹了閱讀和寫作的關系。一個是由外到內,一個是由內到外。它告訴我們,只有先吸取營養,腦子里的東西才會變得有價值。
6.書寫提示。(出示課件9)
書寫指導:我們在寫字的時候,用筆要剛勁有力,學習歐陽詢在點的`起、收及轉折處一絲不茍,盡量把字寫得平整端莊。
7.日積月累
學習《觀書有感》兩首詩。
其一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其二
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一毛輕。
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1)朗讀這兩首詩。
。2)簡介作者(出示課件10)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謚文,世稱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省尤溪縣)。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儒學集大成者,世尊稱為朱子,是中國教育史上繼孔子后的又一人。
。3)板書:說說詩句的意思。
其一:半畝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鏡子一樣打開,清澈明凈,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閃耀浮動。
要問池塘里的水為何這樣清澈呢?是因為有永不枯竭的源頭源源不斷地為它輸送活水。(出示課件11)
其二:昨天夜晚江邊的春水大漲,那艘龐大的戰船就像一根羽毛一樣輕。
以往花費許多力量也不能推動它,今天在水中間卻能自在地移動。(出示課件12)
。4)學生讀讀背背。
。5)當堂測試背誦。
三、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明白了怎樣找到自己喜歡的書來讀,知道了比喻這種修辭方法的作用,還進行了寫字指導,積累了古詩,可以說受益匪淺。
板書設計: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仔細體會“我”的心理變化過程.
(3)從作者釣魚的啟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嚴格按道德標準來約束、規范自己的言行,做一個正直、守紀的人.
2、過程與方法
(1)聯系上下文,學習生字詞。
(2)引導學生通過反復讀,來體會作者的心里變化過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閱讀,引導學生做一個嚴格遵守道德標準的孩子。
教學重點
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我”釣到鱸魚和放回鱸魚的心情變化。
教學難點:
聯系上下文內容,體會從釣魚中受到的啟示。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仔細體會“我”的心理變化過程.教
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2、理解題目意思。
師:“啟示”是什么意思?課文題目的意思是--二、初步了解課文1、生字讀音
老師把課文中的生字做成了詞串,請自己讀一讀。
2、部分詞語的意思。
詞串中的詞語,有什么不明白的,請提出來。
(重點指導“乞求”“不容爭辯”“*”“告誡”“抉擇”等詞語)3、課文內容
生字詞掌握得這么好,課文內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誰來告訴大家:課文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別急,再看看課文才回答)(板書:釣魚放魚啟示)三、深入體驗課文情感
(一)、初步了解情感
提問,隨機指導,擇要板書(如:得意依依不舍感激)(對獲得啟示以后感激的情感的體會很難,學生可能說不
出來。在學生真正說不出來之后,可以暗示:明白了所發生的事情的意義后,我對父親是什么情感啊?)
(二)深入體驗“我”的情感。
1、自讀文中的.“我”的情感是在變化的?
2、指導與交流
(1)出示語句
師:課文哪些語句,寫從釣魚到放魚“我”的情感變化?(學生說完,課件顯示有關語句)
(2)釣到大魚時的心情
指導:在朗讀種體會,聯系《江上漁者》體會(語句:啊!這樣大的魚!我還從來沒有見過,還是條鱸魚!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著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看著魚鰓在銀色的月光下輕輕翕動著。)
(3)把魚放回湖里時的心情。
指導:逐句指導,在朗讀種體會,在想象中體會。
(三)父親的情感
1、自讀我們體驗了兒子從釣到魚到放魚回湖的情感,父親呢?把大鱸魚放回湖里,他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在課文什么地方?
2、交流與指導。
三、課堂小結,留下懸念
師:在鱸魚捕撈開禁前的2個小時,我釣到了一條大鱸魚,卻在父親的堅持下,又把它放回湖里。這一過程并無人看見。小時候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發生的這件事,對我有什么啟示?會怎樣影響我的成長?我為什么對父親滿懷感激之情?這些內容我們下一節課繼續學習。
四、當堂訓練
1、寫生字詞,要求會寫的生字每個寫3遍;帶生字的詞語每個寫2遍。
2、朗讀課文。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領悟文章的表達特點。
2.了解圓明園輝煌的過去和毀滅的經過。
3.激發熱愛祖國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讀文、感悟、想象,在腦海中再現圓明園昔日輝煌景觀,激發愛國之情。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讀懂過渡句
這節課,我們將穿越時光,走進當年的圓明園,請同學們快速瀏覽三四自然段,想一想,這兩段話是圍繞哪句話寫的?
課件出示句子“圓明園不但建筑宏偉,還收藏著最珍貴的歷史文物!
“建筑宏偉”概括了哪段話的內容?“最珍貴的歷史文物”概括了哪段話的內容?這個句子在課文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啟下)
給句子換兩個關聯詞,使句子意思不變,作用也不變。
圓明園不僅建筑宏偉,也收藏著最珍貴的歷史文物。圓明園不但建筑宏偉,還收藏著最珍貴的歷史文物。
(二)想象宏偉的建筑,學習寫法
1.理解宏偉的意思。(規模、雄壯偉大。)
(1)默讀第三段,你從哪些句子中感受到了宏偉?
(2)課件出示句子。
圓明園中,有金碧輝煌的殿堂,也有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有象征著熱鬧街市的“買賣街”,也有象征著田園風光的山鄉村野。園中許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勝建造的,如,海寧安瀾園,蘇州的獅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還有很多景物是根據古代詩人的詩情畫意建造的,如蓬萊瑤臺,武陵春色。園中不僅有民族建筑,還有西洋景觀。
③數一數作者用了多少個“有”字?引導學生從中體會建筑物種類多,數量多。
2.想象園中的景象,引導背誦。
3.模仿寫法,說話寫話。
校園里,有_________的,也有的_________。不但有_________,還有_________。
,有_________的_________,也有_________的._________。不但有_________,還有_________。
.園中的風景如此美妙,大家還能想出來嗎?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奥綀@內,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飽覽著中外風景名勝;流連其間,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三)“最珍貴的文物”
1.課件出示句子。
上自先秦時代的青銅禮器,下至唐、宋、元、明、清歷代的名人書畫和各種奇珍異寶。
2.從先秦時代、到清朝,足足有三千八百多年,那時候有多少珍貴的歷史文物呀?你能用一個詞語形容?
3.課件出示相關文物圖片。
4.當看到這些讓我們目不暇接的文物珍寶時,同學們的心情怎樣?指導學生用自豪的語氣朗讀第四段。
(四)品讀毀滅,領悟表達特點,激發感情
1.這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這座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我們再也看不到它的輝煌了。
2.課件出示第五段話,學生默讀第五段話,在句子旁邊寫下心情、感受。
3.你讀到哪個地方產生了怎樣的感受?
引導學生交流對“闖入”“凡是”“統統”“實在”“任意”“銷毀”等詞語的理解。
4.看看侵略軍犯下的罪行,我們把他們叫做“英法聯軍”行嗎?現在請大家用朗讀揭露這些強盜的無恥行徑。
5.全班有感情地朗讀第五段。
(五)再讀第一段,總結
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就這樣化成了一片灰燼。宏偉的建筑還在嗎?珍貴的文物還有嗎?這座舉世聞名的園林,就這樣消失了,這個損失太大了。我們再來讀讀課文的第一句。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9
一、 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 落花生看了這個課題,有什么問題要問嗎?
2、花生,知道不知道?有的地方因為它有營養,吃了對身體有好處,所以叫它“長生果”,平常叫它花生。但課題上為什么要加個“落”字,叫它“落花生”?看圖介紹花生,花生的特點就是落花入土而生果,所以在植物學上就叫它――落花生。
二、 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1、課前大家讀課文了沒有?既然讀了,現在不要打開書,看看誰對課文有記憶,這篇文章分幾局部來寫的?先寫什么?后寫什么?不知道,打開書看看,誰看出來了,一開始寫的什么?
2、指名說板書
種花生
過收獲節
3、課文就這兩大局部組成,你們說這篇課文長不長?
不長,但是這篇文章很精彩,知道是誰寫的嗎?
4、介紹作者背景,明確學習任務
。ㄐ≈幸姶 平中見奇 重點突出)
(1)要弄明白作者通過講花生,說了一個什么道理?
。2)領會“重點突出,主次分明”寫作方法
5、作者的筆名落華生就是從這篇文章變來的,你想他是不是為自身的文章有點感到驕傲?所以同學們要好好學,這篇文章很有味道。
三、重點感悟,學習課文
(一)
1、下面俺們采用抓重點的方法學習課文。怎樣知道文章哪一局部是重點呢?第一,看看他寫的是“詳”,還是“略”。
板書:看詳略
2、現在你們看課文已分為兩大局部,那哪局部是重點呢?
3、對。重點段俺們重點學,不是重點段俺們就簡單的學,或叫“略學”。下面請大家讀讀第一自然段,你只要抓住一個重點詞,這一段就理解了。
4、同學默讀。
5、指名讀
6、說說你找到了哪個詞?談談你的理解 “居然”(什么意思?用在什么情況下?課文為什么要用“居然”呢?)
7、你們再看,種花生的過程就寫了四個詞,哪四個?幾個月的事作者用四個詞就概括了,多干脆,多簡單!所以這個作家了不起!這是第一段,因為它是略寫的,所以俺們就采取了“略學”的方法,第二段“過收獲節”是重點內容,俺們就重點學。
(二)
1、現在請你們自身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既然是過節,它有幾個節目?也就是說他們是怎樣過這個節的?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2、同學默讀課文
3、好,現在俺們來跟他們一塊過收獲節,收獲節的第一個節目,干什么?板書;吃花生
4、一邊吃一邊干什么?板書:談花生
5、現在再看,第一局部用了一個自然段,第二局部“收獲節”用了十四個自然段。這里“吃花生”用了幾個自然段?(兩個)而談花生用了十二個自然段,根據“看詳略”的方法,哪一個是重點?“談花生”是重點,那么“吃花生”用哪種方法學?
6、誰來讀“吃花生”這兩段,一邊讀一邊找出值得注意的地方來。
7、指名說 好幾樣 吩咐 很難得(重視)
8、母親做了好幾樣食品讓大家吃,下面該干什么了?(談花生)找個同學把下面的課文讀一遍,他一邊讀,大家一邊看看有幾個人在談話?(五個)四個人開口說話,這四個是各說各的呢?還是分成了幾個方面?誰和誰是一方面?幾方面在談話?仔細看一看。
9、指名說 板書:俺們談
父親談
這兩方面內容誰是重點呢?用“看詳略”的方法還好使嗎?(交叉)老師告訴你們第二種方法—“看內容”?锤赣H說的話重要,還是俺們說的話重要?誰的話重要,誰就是重點。
10、下面找幾個同學分角色讀這局部,只讀他們說話的內容,看看能不能把談話的氣氛讀出來。
11、談話完了,哥哥說了幾句話?讀出來,這句話重要不重要?姐姐這句話重要不重要?俺的第一句重要不重要?再看第二句,讀一遍,這句重要不重要?但這句是聽了父親的話后的一個“覺悟”,所以還得看父親的話。父親說的話重要不重要?那你們說“俺們談”是重點?“父親談”是重點?
12、從什么上面看出來的?這就叫看內容確定重點
“俺們”談的那幾句話除去俺的最后一句話是重點以外,其余幾句用不用仔細去研究?那俺們把腦子集中在重要的句子上。通過“看內容”俺們找出來了,“父親談”是重點。找到這兒,俺們就快接近中心了。你們看看父親一共說了幾次話?用序號標出來。
13、五次. 父親這五次談話都很重要嗎?用“看內容” 的方法比較一下,哪次談話重要,哪次不重要。指名依次讀,并依次分析(1、2、5不重要,3、4重要)。
14、重點分析3、4 贊花生,學花生
(1)你們把“贊花生”。這段仔細默讀一下,一邊讀一邊考慮,父親是從哪幾點上稱譽花生的。再讀一遍,通過讀這段話,你們說花生這東西有沒有用?花生的`果實,深深地埋在地下,只看地上的,貌不出眾,那么花生有什么好處?父親說的是有一點最重要,這一點是什么?對,不像什么一樣啊?父親是不是在批評蘋果和桃子這類植物?那為什么要這么說?突出了花生的什么特點?(不炫耀自身的好處)
(2)俺們再看“學花生”,一起把第四次談話讀一遍。這次談話有六個字最重要。找找把它圈起來,六個字講了兩個方面,誰找到了(不好看,很有用)父親在這又說了花生的特點,那么父親是讓你給俺們學花生越不好看越好?是這個意思嗎?緊接著父親又是怎么說的?那父親這么要求,外表好看更好,更重要的是得有什么?父親說“不是外表好看而沒有實用的東西。”不要做這樣的人,他是不是叫俺們學花生?
。3)好,一個第三次,一個第四次談話,你們看這兩次那一次更詳一些?推出第三種方法 “看目的”。在這里看兩個目的。第一,看父親談話的目的,第二看整篇文章的寫作目的。現在問你們,父親談話只是為了把花生稱譽一番呢?還是為了讓俺們學習花生?俺們用“看目的”的方法很容易就看出來這個是重點。父親談話的目的就是讓俺們學習花生,作者寫這篇文章的寫作目的還是叫俺們學花生。因此“學花生”是這兩段話的重點。父親這番苦心,“俺們”理解了沒有?
。4)光說理解了不行,得從課文里找根據。看你們能找出幾點根據?(三點)這三點里,哪一點表示得最明確?印在心上是什么樣子的?父親的談話是什么內容?再讀一遍。 這句話深深地標明他理解了,學花生要學什么?板書;做有用的人
(5)小結
四、總結全文,深化主題
“做有用的人”正是這篇文章的中心。作者寫這篇文章,他不是在向俺們介紹花生這種植物,而是給俺們講了一個道理。是借助花生說的,這叫“借物喻理”。
板書:
種花生
落花生 吃花生
過收獲節△ 俺們談
談花生△ 贊花生
父親談△
學花生△
借物 喻 做有用的人
。ǖ览恚
(找重點的方法)看詳略、看內容、看目的。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10
一、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引導學生理解詩詞內容,體會《秋思》的意境,感受作者對家鄉親人的深切思念,
二、重難點:
從字里行間感受作者對家鄉的思念,體會作者思緒綿長而心緒紛亂的情感,體會意境,這也是這首詩的難點所在。
三、教學準備
四、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首先出示PPT:“同學們,請觀察大屏幕,你能否用自己的語言將所看到的畫面描述出來呢?自己考慮后自由發言!
“在此情此景下,你能想起我們學過的那些古詩?”(《靜夜思》《泊船瓜洲》)
“這兩首詩表達了一種什么感情?”(“思念家鄉”。)
好,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思鄉詩,是由唐朝詩人張籍所寫的一首七言絕句──《秋思》。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教學倡導循序漸進,溫故而知新,此環節,我以明月為引,通過學生的聯想而引出思鄉主題,回顧所舉例詩的寫作手法,為學生初步感知新授課的教學重難點打下了伏筆】
(二)新課講授
1、解詩題,知詩人。
首先讓學生分別介紹了有關張籍的資料。
師總結:張籍的老家是吳郡,也就是現在的江蘇蘇州。幼時家境貧寒,10歲的時候就離家外出,成年后考取功名,開始四處游歷做官,創作這首詩的時候,他正獨自一人居住在洛陽。又是一年秋風至,望著蕭瑟的秋風,詩人不禁感慨萬分,揮筆寫下了這首《秋思》。
泊船瓜洲
1、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背誦并默寫古詩。
2、借助注釋、抓住重點詞句、利用插圖、發揮想象理解詩意,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表達的方法。
3、感受古詩的韻味,激發閱讀古詩的興趣。培養動手搜集資料的習慣。教學重難點:
1、理解詩意,積累古詩。
2、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具準備:課件
學具準備:詞典、搜集思念家鄉的古詩詞、與這首有關的資料。教學過程:
一、交流積累,引入詩文。
老師:古往今來遠離故土的游子總會思念魂牽夢縈的家鄉。他們往往把這種濃濃的思鄉之情融入一首首短小精悍的古詩中,需要我們細細去品味。請同學們把你積累或搜集到的.描寫思念家鄉的古詩,給大伙誦讀一下。如: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李白的《靜夜思》、賀知章的《回鄉偶書》(已學過)、北宋秦觀的《浣溪沙》等。學生:積極交流。
老師:從剛才的交流中可以看出,大多數同學把所學古詩能夠積累下來,一部分同學不但能積累所學古詩,還主動搜集課外古詩,值得大家學習,我們一定要養成主動積累的習慣。因為學習語文重在積累。今天我們來學習北宋詩人王安石的一首詩《泊船瓜洲》。
二、知詩人,解詩題
(一)知詩人
老師:課前老師讓同學們查閱與這首詩有關的資料,誰愿意把自己搜集到的資料跟大家交流交流。
學生:簡介王安石。
老師:根據學生的交流適時點撥使學生了解寫作這首詩的時代背景。
(二)解詩題
學生:理解“泊”的意思。進而解題:泊船瓜洲:把船停泊在瓜州。師小結:剛才我們了解了詩人是怎樣的一個人,弄懂了詩題的意思。這”知詩人,解詩題“是學習古詩不可缺少的一步。它能幫助我們理解詩的內容。那么王安石把船停泊在瓜州時寫下了一首怎樣的詩呢?請同學們輕聲讀一讀。
三、讀詩文,明詩意
(一)輕聲讀詩,圈出自己讀不準的字。
(二)同桌交換意見。
(三)師生合作讀詩文,解詩意。
1、指名讀詩,引導讀準”間、重、還”。
2、共同動手正音。
3、理解“數重山”中“數”的意思。
老師:看來從瓜州到王安石的家鄉鐘山就一條(橫向的)河、幾座山的距離,離得很近了,往下讀。
學生:讀“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4、理解“綠”和“還”的意思。
綠:吹綠、染綠。
還:歸、在本詩中是回家的意思。
老師:現在這個“還”的音你能讀準了嗎?
5、回過頭復習“泊、間、數、綠、還”幾個字的意思。
6、再次輕聲讀詩,然后拿出課堂筆記本試著用自己的話寫出這首詩的意思。寫成后交流。
詩意:(對面的)京口和(這里北岸的)瓜洲不過是在一條橫著的江的距離之內,(再遠處的)鐘山也就只是隔著幾重山巒而已。春風又把(對岸的)江南大地吹綠了,明月啊,你什么時候可以照著我回到(對面江南的)故鄉呢?
四、入詩境,悟詩情
1、引導學生邊讀詩邊想象詩描繪的畫面。
老師:春天到了,和煦的春風吹醒了柳樹,吹來了燕子,吹美了大江
南岸,閉上眼睛想象春風帶給江南什么樣的美景?想好后跟大伙描述一下,可要用上我們積累的好詞佳句喲。
學生:自由描述想象到的畫面。
2、體會詩人用詞的傳神
老師:春風給江南送來了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而詩人把江南春天的美景只用了一個字就表現出來了,讀時耐人尋味,那就是---“綠”,請同學們認真閱讀課后資料袋里的內容,相信你會更進一步的感受出詩人對詞的推敲及用詞的準確傳神。
3、讀中領悟詩情
老師:同學們,根據你的理解自由讀詩,讀出詩的韻味。體會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找出詩中相關的詞句。
學生:自由讀詩,讀后發表意見。
4、老師小結:“一水間,數重山”足以感受出詩人歸心似箭,“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辈荒荞R上回到家鄉的惆悵之情自然流露。由此可以看出整首詩表達了詩人戀鄉、思鄉之情。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范成大極其“田園詩”與前朝的田園詩的異同。
2.進一步了解朗讀詩歌的技巧,通過朗讀和語言的品位欣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會詩歌的意境。
3.培養學生的古代詩歌的閱讀鑒賞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詩歌是詩人生命的沖動,感情的傾訴!扒閯佑谥卸砸缬诒怼钡脑娫~是語言的精華。因而學習詩歌,要反復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律美,體會詩人的感情,達到與詩人心靈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會更好地領悟詩歌。
二、教授新課
(一)材料交流
1.介紹作者:范成大(1126~1193)南宋詩人。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吳郡(今江蘇蘇州)人。紹興二十四年(1154),中進士。淳熙十年因病辭歸,時年58歲。此后10年隱居石湖。
詩歌成就:范成大是一個關心國事、勤于政務、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憂國恤民的一貫思想在其詩歌創作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范成大的詩,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圖景的作品成就。他的田園詩概括地描繪了封建社會農村的廣闊生活,把《詩經?七月》以來的農事詩、陶潛以來的贊頌農村生活恬靜閑適的詩和唐代詩人的一些反映階級壓迫的農家詞、山農謠一類作品結合在一起,成為中國古代田園詩的集大成者。范成大晚年作的組詩《四時田園雜興》,是他田園詩的代表作品。
2.田園詩歌:中國古代詩歌流派。以反映田園生活、描繪山水景物為主要內容。代表人物有陶淵明、王維、孟浩然等。范成大一直以農村和農民的生活作為自己的歌詠對象,在《四時田園雜興》中,不僅有描寫農村自然景象和生活場景的內容;而且教全面地描寫了勞動的艱辛、勞動的歡樂,贊美了農村的勞動者;更有一些反映農民疾苦、揭露剝削的詩篇。這些都使得范成大不同于前朝的田園詩人(僅描寫田園生活的恬淡閑適和優美的田園景象)
3.解題:《四時田園雜興》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組。我們學習的兩首分別描寫農村的春天和晚春。
4.詩歌體裁:近體詩中的七言絕句。
(二)詩歌朗誦
1.詩歌朗誦指導(節拍、語調、重音)
2.朗誦詩歌,體會詩歌的意境。
(三)整體感知詩歌的內容及蘊涵的思想感情
第一首詩歌描寫了農民勞動的情景。表現了人人愛勞動以及勞動充滿樂趣的思想感情。
(四)交流探究
1.詩歌一、二句寫了什么內容?
明確:農民勞動的繁忙景象。
2.三、四句中寫不懂如何耕織的“童孫”也在“學種瓜”,要表現什么呢?
明確:在農村,無論男女老幼,人人愛勞動,人人需要勞動。另外說明勞動像游戲一樣,雖然繁忙但充滿樂趣。
3.詩歌的寫法:(1)正面描寫勞動景象;(2)語言清新自然,充滿了濃郁的鄉土氣息。
三、練習
1.小組朗讀背誦詩歌
2.默寫詩歌。
四、小結
1.文學常識
2.朗誦知識
3.詩歌的內容及思想感情
五、作業
1.理解、背誦并默寫所學的詩歌。
2.借助工具書或者網絡找出一首唐代的山水田園詩歌并與所學的詩歌加以比較。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了解黃河演變的過程和變化的原因,了解黃河發生變化給人類怎樣的教訓。
過程與方法:
多媒體演示黃河變化的過程,學生從中有所感悟。
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保護大自然的意識。
教學重點:
了解黃河近20__年變化的過程和變化的原因,教育學生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我做起保護環境,否則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
教具準備:
黃河圖片、有關黃河的視頻。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了解學生預習課文的情況。
1、導入:黃河是我國的第二大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它的位置在哪里呢?課件出示地圖,讓學生看看黃河在哪?(學生對黃河有個初步的認識)
2、檢查預習情況。
(1)看看有哪些同學收集了關于黃河的資料。(學生把自己收集的資料讀一讀)
(2)預習課文,你讀懂了什么?指生回答。(培養學生預習的好習慣)
二、各自讀文,感知課文大意。
1、各自讀文,在讀的過程中讓學生把不懂的問題記錄下來。
2、指名朗讀課文,其他同學當“小老師”,讀后進行評價。
3、學生質疑提問,教師注意歸納學生提出的問題——黃河發生了什么變化?原因是什么?怎樣治理?
4、投影出示20__年前黃河及兩岸情況圖片,再請學生讀第三自然段,教師給與朗讀上的指導。
5、出示視頻,黃河流域的近況。看了視頻后,你有什么感受,和你周圍的同學說說,師巡視指導。
三、圍繞幾個主要問題組織學生學習。
1、學生自主學習4--6自然段,邊讀邊思考以下問題:
(1)具體說出黃河變化兩方面的原因。
(2)這兩個原因有聯系嗎?
(3)如果不制止,后果會怎樣?
2、小組合作學習,填在括號里。(師參與學生小組學習給與指導)
黃河變化的原因兩大原因的聯系所造成的后果治理方案
3、交流所填內容。(結合學生說的,師完成部分板書)
4、請學生把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再多讀幾遍。(說明文常用的說明方法、文章中所用修辭等等)
5、師:從這篇課文中,你懂得了什么?應該怎樣保護環境?
6、拓展延伸:
(1)結合你的'生活說說,你知道有哪些破壞環境的行為,針對這種行為我們應怎么辦?
(2)保護環境已成為當今社會的一個很重要的話題,想想看你們還知道哪些課文也強調了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個小村莊的故事》《只有一個地球》……)
7、作業。
(1)讀課文,摘抄課文中的好詞、好句子。
(2)小組合作辦一期以保護環境為內容的手抄報,看看哪組同學做得。
板書設計:
8、黃河是怎樣變化的
以前——“搖籃”
現在——禍河原因(自然原因、人類破壞)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12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因此,本課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旨在培養學生對文本個性化的解讀,培養學生閱讀的能力,并以文本的內涵熏陶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在讀中想象,在想象中體會,在體會中學會表達方法。本教案的具體設計思路是:先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主要內容;然后抓住課文重點句段,體會“搖花樂”,并對其進行各種形式的朗讀、品讀,突出“樂”,同時使學生對課文的重點和課題有深入的理解;接著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感受桂花香,體悟思鄉情,進而體會并學習作者表達情感的方法。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1.搜集有關桂花的資料,并作詳細的了解。
2.制作多媒體課件。
3.了解作者相關資料。
學生準備:
1.搜集作者相關資料,對作者的生平、主要作品等作全面的了解。
2.搜集關于桂花的資料,制作相關資料卡。
3.閱讀課文,將課文讀通順,對課文內容有初步的了解。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激發閱讀期待
1.多媒體播放歌曲《童年》,引導學生感受童年的幸福美好。
2.過渡:是!童年是五彩繽紛的,那一幕幕往事會永遠珍藏在我們心里。現在,請你打開記憶的閘門,捕捉童年生活中最精彩的瞬間,談一談童年趣事,好嗎?學生自由表達。
3.導入:這節課,我們來學習著名女作家琦君回憶童年生活的文章,和作者分享童年的快樂。
4.板書課題:桂花雨。
設計意圖:先用優美動聽的歌曲把學生輕松、自然地帶入那醉人的童年情境中,接著引導學生暢談童年趣事,最后教師飽含深情地引入新課,掀起學生的情感波瀾,引發孩子們產生與文本對話的閱讀期待。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1.提出要求,檢測學生自學字詞的效果。
(1)會讀、會認生字。
(2)理解字義、詞義,不理解的查工具書。
2.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讀得正確、通順。畫出生字、新詞,不懂的字詞問同學或查字典、詞典。
3.師生交流,檢測學習情況。
(1)掌握易錯的字音、字形。
籮:是二聲,不是四聲。
婆:讀pó,不讀pé。
浸:讀jìn,不讀qìn。
纏:是翹舌音,不要讀成平舌音。
(2)借助工具書并結合課文內容理解詞語。
、僦笇W生解釋詞語時,要依據“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的原則,聯系上下文準確地理解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意思。
、谧寣W生聯系課文中的具體語言環境理解“欣賞、紛紛、浸”等字詞的
意思。圖片 要引導學生初步感知“浸”的意思喲!
4.朗讀課文,要求讀得正確、通順。
設計意圖:提出要求,讓學生自主學習生字、詞語,教師適時點撥學習詞語的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習效率。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內容
1.默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預設:課文主要寫作者回憶童年喜歡桂花和幫媽媽搖落桂花的事。
2.指導學生快速瀏覽全文,簡要說出文章的寫作思路。教師結合學生的回答,簡要說出文章的寫作思路。
預設:
第一部分(1、2自然段):寫中秋憶桂花,思故鄉。
第二部分(3~6自然段):寫童年搖桂花,樂無窮。
第三部分(7、8自然段):寫“我”到杭州后賞桂花,思故鄉。
3.匯報交流初讀課文的情況,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在小組內與同學討論。
4.鼓勵簡單的問題自己解決,比較難的問題同伴互相解疑。教師梳理課文的重、難點問題,準備在精讀環節解決。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了解主要內容,理清寫作思路,是初讀環節中應該達到的教學目標。同時,教師以學定教,培養學生自讀自悟、交流匯報、質疑問難的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四、教師示范,指導書寫
1.課件出示本課會寫字,動漫演示,引導學生觀察。
2.教師強調易錯點。圖片 巡視指導時要關注學生的書寫速度。
籮:最下面是“夕”,不是“歹”。
糕:左右結構,是米字旁,不是木字旁。
浸:右下是“又”,不是“友”。
3.教師范寫“婆、浸”,學生重點練寫這兩個字。
4.學生自由練寫其他生字,互相評價。
設計意圖:指導學生寫好生字,是小學階段的重要教學任務,因此,寫字后的評價尤為重要,學生要在評價中汲取寫字經驗,將字寫得更加美觀。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引入新課教學
1.聽寫會寫字:懂 蘭 籮 婆 糕 餅 浸 纏 茶 撿
2.回憶課文內容:課文圍繞桂花講了哪些事?重點寫了什么?
3.導入: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桂花雨》。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課文重點內容,理清文章脈絡,為深入學習課文做好鋪墊。
二、精讀品析,感悟思鄉情懷
1.看課文插圖,在課文中找到描寫插圖內容的段落,畫出有關的語句,大聲朗讀,批注自己的感受。
2.體會“搖花樂”。圖片 引導學生將自己想象成琦君,體會搖花的快樂。
(1)自由朗讀課文第5自然段。想想從哪里可以感受到作者喜歡搖桂花,以及從中獲得了無窮的快樂。用波浪線畫出描寫“搖花樂”的句子。對于那些感受較深的詞語,也可以圈圈點點。
(2)結合學生談話,教師相機引領學生精讀品析重點語句。
課件出示:這下,我可樂了,幫大人抱著桂花樹,使勁地搖。搖哇搖,桂花紛紛落下來,我們滿頭滿身都是桂花。我喊著:“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3)出示品讀提示,合作探究:
、僮x句子,并說一說自己腦海中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出示課件——童謠《搖花樂》)
、跒槭裁凑f桂花紛紛落下來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作者只是搖落了桂花嗎?她還搖出了什么?
③如果你的童年有這樣快樂的事,你長大后想起來的時候,會是怎樣一種心情呢?這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呢?
、苣悻F在知道題目為什么叫“桂花雨”了嗎?題目用了什么修辭方法?
(4)學生匯報。
(5)指導朗讀,讀出快樂、興奮的感覺。
3.感受桂花香。
(1)默讀課文,畫出描寫“我”喜歡桂花的句子讀一讀,思考:
、佟拔摇睘槭裁聪矚g桂花?
、谀男┰~語寫出了桂花的香?
(2)學生匯報,教師點撥。
①從桂花很香和桂花的用途兩方面來感悟。抓住“浸”“全年”“整個村子”來品讀。
②品讀“浸”字的好處:課文指桂花的香氣濃郁,向四周彌漫,村子像被泡在桂花的香氣里似的。
(3)有感情地朗讀這些句子,在讀中理解、感悟。
4.體悟思鄉情。
(1)過渡:其實,不光是作者,就連作者的母親也很留戀家鄉的桂花。她說:“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
(2)合作探究。
、偻瑯邮枪鸹ǎ瑸槭裁茨赣H說外地的桂花沒有家鄉的桂花香呢?(母親每年都聞著桂花的香氣,關注桂花,收獲桂花,吃著用桂花做的食品,喝著桂花茶,體驗著桂花帶給“我們”的快樂。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間。家鄉院子里的桂花樹是母親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此時,母親不是在用嗅覺區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體味桂花。在母親心中,家鄉的桂花是最香的。這表達了母親對家鄉的無限眷戀之情。)
、谧鳛槔先耍赣H除了思念家鄉的桂花香,還在思念什么?(思念鄉親和家鄉的山、水……)
、邸坝谑牵矣窒肫鹆嗽诠枢l童年時代的‘搖花樂’,還有那搖落的陣陣桂花雨!边@句話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一個“又”字說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故鄉童年時代的“搖花樂”和“桂花雨”,表達了她對家鄉深深的思念之情。)
(3)學生匯報,教師點撥。
、僦笇Ю首x:“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的桂花!币龑W生注意,這句話要讀出母親的什么感情?
圖片 要引導學生再次質疑:為什么桂花的香氣有這樣的差別?
預設:要讀出母親對家鄉的思念之情。同時引出故鄉的桂花做的食品、桂花茶……此時桂花已充滿母親生活的全部空間,不難看出家鄉在她心中的分量。
②引讀:讓我們飽含深情地齊讀第8自然段。“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鄉童年時代的‘搖花樂’,還有那搖落的陣陣桂花雨!(指導朗讀該段)通過“又”讀出作者不止一次想起童年的“搖花樂”和“桂花雨”,這已經成為作者童年生活中最美好的記憶。
(4)小結:是呀!都說美不美,家鄉水,親不親,家鄉人。家鄉的一切都牽動著這對母女的.心,讓我們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去體會那濃濃的思鄉之情吧!(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5.體會作者表達感情的方法。
(1)想一想:作者運用了什么方法來表達自己的思鄉之情?
(2)學生匯報,教師小結:敘事和抒情。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倡導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因此,本環節運用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抓住重點段落、重點詞句進行質疑探究,把指導朗讀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讀中理解、感悟、想象,體會作者思戀家鄉的思想感情。
三、回歸整體,總結升華情感
1.這篇課文寫了哪些內容?通過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預設:我感受到作者童年生活的“搖花樂”,以及她對故鄉的思念和對童年的懷念之情。我要像作者琦君那樣,用仁愛的胸懷愛家鄉,愛親人,愛大自然。同時,我還學會習作時要把自己的感情融入進去,做到“句句有情”。
2.總結:同學們,桂花是故鄉的香,月亮是故鄉的明,溪水是故鄉的甜,人兒是故鄉的親。這一朵朵小巧迷人的桂花,這一場場沁人心脾的桂花雨,讓我們收獲的不僅僅是芬芳、香甜、快樂、溫馨,更是一種心靈的滋潤,一種長長的相思,一段暖暖的牽掛,一種人生的幸福。
設計意圖:本環節設計旨在幫助學生達成體會作者思戀家鄉的思想感情,領悟敘事和抒情的表達方法這一教學目標。
四、拓展延伸,推薦閱讀
1.同學們,老師還讀過中國臺灣女作家琦君的其他作品,她特別愛寫親人、朋友、花草樹,F在,我向大家推薦她的另幾部作品,如《煙愁》《家鄉味》《留予他年說夢痕》等。
(1) 《留予他年說夢痕》中有這樣一段話:
面對著姹紫嫣紅的春日,或月涼似水的秋夜,我想念的是故鄉矮墻外碧綠的稻田,與庭院中淡雅的木樨花香。我相信,心靈如此敏感的,該不止我一個人吧!
(2)《家鄉味》里面有這樣一段話:
戀鄉的人,終于忍不住喊出:“故鄉,我們哪一天回去?家鄉味,我們哪一天能再嘗呢?”
2.請大家聯系《桂花雨》,說說琦君是個怎樣的人。
預設:故鄉的每一寸土地,每一處景觀,每一株花草都讓她難以忘懷。她是熱愛故鄉、熱愛父母的人;她關注親情、友情,是個有愛心的人。
3.摘錄并背誦文中的優美詞句。
設計意圖:強化“語文本體”,不僅探究文章寫什么,探究其人文價值,而且拓展延伸,追根溯源,探究作者是怎樣表達情感的。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教學時,我通過自主閱讀、批注感悟和對重點字、詞、句的剖析,以及文本情境再現等多種靈活的方法,牢牢拴住學生的心,使他們讀在其中,感在心中,情蘊其中,最大限度地受到熏陶和感染,使教學效果倍增。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會寫18個生字,會認8個生字,理解詞語的意思。
2.理順文章脈絡,學習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
3.揣摩人物的內心,體會晏子語言的妙處,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了解背景,初識晏子。
導入:上節課,我們結識了楊氏之子這位小朋友,感受了一個九歲孩子的聰慧。今天,我們再來認識一位歷史上的大朋友。他生活在距今兩千多年群雄紛爭的春秋時期,此人曾做過齊國的宰相,他有個特點――身材矮。〒艜涊d,此人身高五尺,相當于一米四左右。舉例),但是此人有一大特點——非常聰明,能言善辯,口才極好,經常被派到其它國家執行外交任務,幫助齊國解決了許多外交上的爭端。他就是“晏嬰”,人們都尊稱他為“晏子”。(說明“子”是古代對有學問有貢獻的男性的尊稱,比如:孔子、孟子等。)
。ò鍟宏套樱
。ㄕf起晏子,他還有很多很多的故事,都收錄在一本書里了,同學們可以去看《晏子春秋》)
晏嬰被稱“晏子”呢?他肯定也有與眾不同的地方。今天,我們要學的這篇課文就是寫晏子出使楚國的故事。(板書:使楚)
好,請大家一起齊讀課題:晏子使楚。(“使”是什么意思?課題又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晏子出使楚國)。
是啊,今天啊,晏子受齊王的派遣只身出使楚國,為了能及時了解他出訪的情況,來,現在我們就出發吧!把課本翻到50頁,跟隨晏子出使楚國!
二、初讀感知,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要求:
(1)根據拼音,讀準生字詞的讀音,把課文讀通順。
(2)想一想這個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分別是什么?按起因、經過、結果給課文分成三個部分。
2.檢查自學情況
。1)生字新詞
晏子 春秋 乘機 敝國 大夫 大臣 囚犯 盜賊 侮辱 規矩 淮南 柑橘 枳 笑嘻嘻 面不改色 安居樂業(板書在小白板上)
讀準字音;質疑問難,強調“敝國 大夫”的意思,并指導“臣”和“敝”的寫法。
解疑后,請同學們再齊讀一遍。
(2)整理脈絡
起因(1、2):楚王想侮辱晏子。(指名讀“起因”,強調“乘機”的讀音。濃縮成一個詞表達(侮辱))
經過(3、4、5): 三次斗智
結果(6):楚王尊重晏子 指名讀“結果”,也濃縮成一個詞表達(尊重)
(3)概括主要內容
(同學們剛才讀課文,我們不僅把字音讀準了,而且還讀出了這篇課文的大意,還理出了這篇課文的思路和脈絡,那么,你們能不能按照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這樣的順序來概括一下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提醒:板書的脈絡圖是最好的提示)
總結:(主要內容:春秋戰國時期,晏子出使楚國,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巧妙回擊,最終楚王不得不尊重晏子,晏子最終維護了國家的尊嚴。)根據上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可以根據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來概括。當然了,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辦法有很多:還可以從課題入手,把它拓展成一句話;還可以把段意疊加起來;還可以抓住故事的主要要素,比如說人物、時間、地點等;那么這些方法,我們在今的教學中還進一步學習)。
你看通過上面的學習,我們已經理清了課文的脈絡,概括了課文的主要內容。現在請大家注意看文章的起因和結果。楚王想侮辱晏子是這個故事的因,不得不尊重晏子是這個故事的果。我們說:有什么樣的因,結什么樣的果,可是我們來看,有了這樣的因,卻沒有這樣的果,而且侮辱和尊重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為什么短短的時間內楚王的態度有這么大的變化?在事情經過中到底發生了什么,在晏子的語言中又隱藏著怎么樣的智慧,帶著這個問題讓我們再一次走進課文,一起讀課文的第3自然段。(我們想想,晏子出使楚國就是使節,到別的國家去訪問,理應受到尊重,但是這楚王第一次就讓晏子受到難堪,什么難堪?--鉆狗洞),一起來讀一讀第3自然段。
三、再讀課文,走近晏子
1 . 研讀晏子和楚王間的第一回合較量(第3自然段)
(1)找出能體現晏子智慧的句子,并在旁邊作上批注(師巡視:有的同學并沒有急于動手,而是把課文讀了一遍又一遍,有些同學,思考已經成熟了,便開始奮筆疾書了,每一種讀書的方式都是一種智慧的體現。誰愿意和同學們分享你的讀書成果?)。
提示:從語言和神態兩方面來找。
神態:看了看(說明晏子反應敏捷)
語言:自由朗讀晏晏子說的這句話,你認為晏子反駁的話中哪一句最有殺傷力。(讓學生自由說理)
轉折點:只有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進去,由狗洞推想到狗國,向楚王質問:楚國到底是個怎樣的'國家?
言下之意就是:只有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進去。如果要我從狗洞進去,那么(楚國是狗國)(讓學生明白:晏子這種巧妙的回答是借力打力,將計就計)
。2)我們一起來思考一下,當時晏子為什么不把話說透呢?如果晏子不采用這種說話的方法,而采用最直接的回答方式,該怎么說? 想想這兩種反駁的方式哪一種好?為什么?(討論、悟理)
。ㄒ粋人說的話要和身份相稱,晏子是外交官啊,作為大使說話既顯得彬彬有禮,又讓楚王不得不打開城門迎接,綿里藏針)
。3)晏子面對楚王的侮辱,他又會怎樣對接待的人說這番話呢?請選擇合適的提示語,然后讀一讀,說說你為什么這樣選擇? (怒氣沖沖地 心平氣和地 不卑不亢的 冷靜地)。
總結:是啊,面對這意想不到的侮辱,晏子只有冷靜的反駁,不卑不亢地把侮辱還給楚王,才能維護自己和齊國的尊嚴,又不傷了兩國的和氣,讓我們一起冷靜地、不卑不亢的讀讀晏子的反駁。
一起用不卑不亢的的語言來朗讀。
。4)接待的人把話傳給了楚王,楚王聽了只好??(指導引讀)
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哪一個詞語集中體現了楚王毫無辦法(只好)。
。5)有感情地朗讀第三自然段。(讓我們再次讀讀第3自然段,領略晏子的智慧和勇氣。
結語:同學們,剛才我們通過對第一次斗智的討論,知道了晏子的語言特別巧妙,它是一種借力打力、將計就計。正是因為楚王想侮辱晏子,被晏子的智慧搞得反受其辱,而晏子不辱使命,維護了自己和國家的尊嚴。那么在接下來的兩次斗智中,他有更加精彩的對白。讓我們下節課繼續期待!
課文拓展:
有一天德國大詩人歌德在公園里散步,正巧在一條狹窄的小路上碰上了一位反對他的批評家,那位傲慢無禮的批評家對歌德說:“你知道嗎,我這個人是從來不給傻瓜讓路的,”機智敏捷的歌德回答說:“而我卻恰恰相反。”說完閃身讓路。
你理解他說話的妙處了嗎?
一人之辯,重于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
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搬起大舌頭—砸自己腳。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篇14
"有趣的漢字"的閱讀材料,分字謎,有趣的諧音,漢字的來歷三個部分。
字謎是中國特有的一種游戲形式。>提供的字謎是一些范例。有三種形式:①—④是字謎,⑤⑥是
畫謎,⑦是動作謎語。
>介紹了使用諧音的幾種傳統語文形式,使學生感受到漢字的神奇和有趣。
>是一個傳說,介紹了漢字的來歷。文章的一,二兩段主要講人類早期沒有文字,為了幫助表達,
記性等。>是一篇有關漢字的知識短文。它告訴我們,"冊","典","刪"三個字的出現
和我國歷史上曾今很長一段時間在竹子和木頭上寫字有關。
學情分析:
我們的學生雖處在語文教育資源比較豐富的地區,識字能力都比較強,但學生對漢字的特點和發展歷史不夠了解,因此,要引導學生加深對漢字和中華傳統文化的感情,提高正確運用漢字的自覺性。
教學目標:
1。開展"有趣的漢字"綜合性學習,感受漢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漢字文化。
2。通過綜合性學習,學習制定活動計劃,培養探究合作意識。
3。閱讀四篇相關資料,查找更多與漢字有關的資料。
教學理念:
通過綜合性學習,激發對漢字的熱愛,從而樹立從小為純潔祖國的語言文字做貢獻的意識。在活動中培養合作意識和探究精神。根據閱讀提示,制定活動計劃,讓綜合性學習活動有序展開。通過"閱讀材料",了解漢字的起源,演變。
教學重點:策劃并開展簡單的小組活動,學寫活動計劃。
教學難點:體會漢字的豐富有趣。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學習內容。
(學生自由發言,老師相機導入課本內容)
2。指明讀關于漢字的介紹。
3。揭示學習內容:
同學們,通過課文的介紹及同學們的發言,我們僅僅是對漢字的初步了解,你們想更多地理解漢字嗎?讓我們一起遨游漢字王國,開展綜合性學習,感受漢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漢字文化,并為純潔祖國文
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板書:遨游漢字王國。
二。瀏覽閱讀材料,初步感受漢字的有趣。
1。師:漢字神奇,有趣,讓我們一起瀏覽"閱讀材料",看看漢字有趣在哪里?
2。提出閱讀要求:
認真閱讀課文的"閱讀材料"1—4",思考這四份材料分別從哪個方面說明漢字的有趣沒,為什么說是有趣的。
3。學生個性閱讀后同桌交流。
4。匯報交流。
。ㄕn文以字謎,諧音,倉頡造字,冊,典,刪的來歷向我們講述了漢字的神奇)
三。合作學習,制定學習計劃。
1。師:同學們,漢字如此神奇,我們怎樣開展綜合性學習很好地認識它呢?
2。自瀆課文提示,明確學習方法。
(自由組成小組,討論活動內容,指定活動計劃,活動結束展示成果。)
3。指導制定活動計劃。
。1)活動計劃有哪些內容?
。ɑ顒佑媱澃〞r間,活動內容,參加人員,分工情況等。)
。2)默讀活動建議,明確活動內容。
、。自瀆活動建議。
、。匯報交流。
。▏@漢字的有趣,有選折地開展活動。)
。3)以小組為單位,根據自選活動內容,制定活動計劃。
4。展示各組指定的活動計劃。
5。評議,完善活動計劃。
四。小結
這一節課,我們初步感受了漢字的神奇,有趣,課后同學們應根據制定的活動計劃,搜集查找,整
理資料。在活動中真切感受漢字的奇妙。
五。工作優化設計
搜集,查找資料,分組進行討論。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談話導入:同學們,上兩節課大家按照指定的活動計劃認真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一定體驗到了漢字的有趣,這節課,我們就來展示一下活動成果。
板書:有趣的漢字。
展示成果,體會漢字的神奇。
。ㄒ唬┳种i競猜。
1。提出活動要求:
。1)全班分為四個活動大組,每組各選派3—5名隊員參加競賽。
(2)各組隊員應認真聽清楚要求后作答。
2;顒娱_始
(1)必答題(字謎)(各小組把答案寫在答題板上)
字謎舉例:
、倌阄腋饕话,互相來征戰。( )
②三匹馬。( )
。2)搶答題:
要求:主持人說完謎面后各小組方可搶答,提前搶答失去一次答題機會,答對加十分,答錯倒扣十分
。3)附加題:
各組按順序展示自編字謎,編得合理的謎語每條加十分。
3。統計成績,宣布比賽結果。
4。暢談感受,體驗樂趣。
。1)說說搜集字謎過程發生的一些有趣的事。
。2)自編字謎的同學介紹編字謎的過程及感受。
5。小結猜字謎的方法:
。ú伦种i有三種方法:組合法,形象法和意會法)
(二)諧音示圖
1。出示課文中的歇后語,笑話
(1)讀一讀。
(2)說一說諧音的有趣。
。3)說說在搜集諧音資料時除了歇后語,笑話,還從哪里搜集到相關資料。(古詩,對聯)
2。暢游諧音園。
。1)歇后語。
一學生說歇后語前半句,其他學生說后半句,并指出其中的諧音字。
。2)笑話。
、僦该f笑話。
、谡f說笑點在何處?
(3)古詩。
、僦该麑W生在黑板上寫出自己搜集的古詩,并用有色筆在諧音字下做記號。
、邶R讀故事,體會諧音在古詩中的妙用。
。4)對聯
①指名出示搜集到的對聯上聯。
②小組合作對下聯,并說出其中的諧音字。
三。小結。
同學們,在活動中我們充分感受到了漢字的無窮樂趣。課后,讓我門一起行動起來,把自己搜集到
的資料整理歸類,以"有趣的漢字"為主題做一張手抄報。
四。作業超市
自學>等第三課時的內容。
第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閱讀>
1。談話導入:同學們,通過幾節課綜合性學習,我們感受到了漢字的無窮樂趣,這些有趣的漢字是誰
創造的?你們想知道嗎?
2。板書課題:倉頡造字
3。自學課文,思考以下問題。
。1)在沒有漢字之前,人們怎樣進行交流?
(2)倉頡怎樣造字?
4。討論交流。
5。拓展課外。
同學們,倉頡造字知識個傳說。其實,漢字不可能是有倉頡一個人創造的,也不可能在一個時期創造
的。很多人都參與了這項偉大的活動。關于漢字的起源,還有許多傳說,誰能根據自己搜集的資料講一講。(指名介紹)
二。閱讀>
1。師導入:一個漢字就是一個故事。讀讀課文,說說"冊","典","刪"這幾個字是怎么造出來的?
2。自瀆材料。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讀懂。
3。指名說說這幾個字的來歷。
4。你還知道哪些字的來歷?
。▽W生匯報搜集的資料)
三。認識課后生字。
四。總結。
同學們經過一段時間的綜合性學習,我們學會了制定活動計劃,還通過搜集各種大量的資料,感受
到了祖國文字——漢字的有趣,認識了漢字的起源。我們的收獲可真大啊。我們還要繼續進行綜合性學習,進一
步了解漢字,加深對漢字的熱愛。
五。課外實踐:搜集查找,整理資料。
1。形式:(1)書面匯報。
。2)合作匯報。
。3)制成演示文稿匯報。
。4)出示實踐活動展版或編小報匯報。
2。以組為單位進行成果匯報展示。
六。作業超市。
針對三節課的學習,寫一份心得體會。
。>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級語文
第九冊第5單元 (需五課時)
教材分析:
"我愛你,漢字"的閱讀材料,分漢字的演變,錯別在的危害,漢字書法欣賞三個部分。
>是一個表格,以"日,月,車,馬"四個字為例,顯示幾千年來漢字的演變過程。
>是一件真實的事,講由于一"點"之差,使價值18萬的塑料袋成為一堆廢品,警示
我們要防止和糾正錯別字。
>和>分別用文字和圖片的形式呈現漢字之美,可以互為參照印證。
學情分析:
目前街頭招牌,廣告,電視以及學生們的作業本中文字錯別字相當多。我們要以此我例,引導學生
調查社會用字,以便警示同學們防止和糾正錯別字。
教學目標:
1。開展"我愛你,漢字"綜合性學習,增進對漢字的了解。加深對漢字的熱愛,并為純潔祖國語言
文字做實事。
2。認識錯別字產生的危害,防止和糾正錯別字。
3。學習欣賞漢字書法藝術的方法。
4。學寫簡單的調查報告。
教學理念:讓學生在感受漢字神奇,有趣,古老,豐富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對漢字的感情,努力學好漢字,繼
承和發揚漢字文化的優秀傳統。
教學重點。1、培養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自豪感,提高對純潔祖國語言文字的認識,養成防止和糾正錯別字的習慣。
2。學習欣賞漢字書法藝術的方法,并寫簡單的調查報告。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閱讀>,激發學生對中國漢字的熱愛。
2。制定活動計劃。
教學過程
一。自瀆>。
1。自讀,理解內容。
2。談談讀后感受。
3。有感情地讀一讀你喜歡的一段話,讀出對漢字的熱愛。
4。抄一抄你最喜歡的.語句。
二。制定活動計劃
1。師導入:同學們,漢字不光神奇,有趣,還有著悠久的歷史,蘊涵著豐富的文化,我們要繼續進行綜合性學習,增進對漢字的了解。想想我們要怎樣進行學習呢?
。ㄏ戎贫ㄓ媱,再搜集資料,最后展示成果)
2;仡欀贫ɑ顒佑媱澋囊蟆
。1)自由組成小組。
。2)討論活動內容。
(3)制定活動計劃。
。4)活動計劃包括:活動時間,活動內容,參加人員,分工情況等。
。5)活動結束后展開活動成果。
3。明確活動建議
。1)自由讀活動建議。
(2)指名讀活動建議,說說活動建議告訴我們什么?
4。學生自由分組
。◣熯m時關注學生分組情況,并建議作適當調整)
5。學生分組討論活動計劃。
6。討論交流,形成活動計劃。
(1)各小組匯報活動計劃。
。2)師生共同評議。
。◣熖崾荆河媱澋耐暾,合理,科學及活動形式多樣。)
。3)各小組根據評議,修改活動計劃。
。4)各小組展示修改好的活動計劃。
三。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分小組擬訂了活動計劃,課外大家可以根據計劃查找相關資料。
四。作業超市:各小組根據活動計劃進行相關的社會實踐以及資料的查找,搜集,整理工作。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了解漢字的演變過程。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從最早的甲骨文開始,漢字走過了一條有趣的發展道路。
二。出示閱讀材料。
1。漢字的演變
2。認真閱讀和研究表格,思考:
(1)從古到今漢字經歷了哪些發展階段?
。2)從漢字的演變中你發現了什么?
(引導學生了解:漢字的發展是逐步從形象走想符號化,從筆畫較多走向筆畫簡單,使書寫更加便捷。
三。閱讀>
1。自瀆課文,思考甲骨文被發現的經過。
2。指名說說甲骨文是怎么被發現的。
3。談談讀完這個故事后的感受。
(在生活中要細心觀察和善于思考,也學有新的發現。)
四。展示相關資料(被要求展示資料的小組,要作相關資料介紹,還可說說搜集資料中的見聞。)
五。小結。
這節課通過也課內資料,交流展示同學們課外搜集的資料,我們對漢字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也加深了對漢字的感情。課后一定要注意漢字的正確使用。
六。作業超市:從街頭找出一些錯別字。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認識錯別字產生的危害,防止和糾正錯別字。
教學過程
一。出示一組有錯別字的詞語
茶葉旦 仃車 象章 照像 圓宵 湯元 八鴿 家俱 另售 像棋
1。同學們在街頭小巷,商店門口是否看過以上招牌?看到這些有何想法?
2。動筆改正以上錯別字。
二。"一字之差"的教訓
1。師導:同學們正確使用漢字,規范漢字到底有何重要?請閱讀>,讀完后與同學交流一下讀后感受。
2。生默讀材料。
3。同桌互相交流并談談感受。
4。從身邊事例體會錯別字的危害。
。1)師導;同學們,"一字值萬金"是多么深刻的教訓!其實,在我們生活當中,像這樣的教訓還有很多很多。能把你在時間活動中搜集到的資料介紹跟同學們嗎?
。2)生暢談故事。
。3)交流聽后感受。
三。展示社會調查成果。
1。小組長會標活動開展情況
2。各小組展示成果并作介紹。
師引導學生按類型展示。
。1)實物類:書記報刊,小型招牌廣告,商標。。。。。。
。2)照片類:大型商品的商標,各類事物菜譜,各種商品廣告。。。。。。
。3)記錄類:電視字幕,公文,信函,傳真。。。。。。
四。學寫調查報告
1。出示譯本調查報告范本,學生自行研究如何寫調查報告。
2。生匯報,師相繼引導點撥:
。1)調查的時間,地點,調查的目的——發現會上的錯別字,向有關部門提出改進建議。
。2)對調查到材料作分析,主要是統計和分類。
。3)提出改進建議。
3。以小組為單位寫調查報告,師巡視指導。
4。交流調查報告,評議。
5。根據評議修正調查報告。
五。小結。
同學們,這一節課我們充分認識到了錯別字的危害,也知道了錯別字就存在于我們的周圍
,防止和糾正錯別字應從我們做起,不寫錯別字,正確糾正錯別字。
六。作業超市:
1。糾正錯別字,找找自己作業本上的錯別字,并糾正。
2。提出兩三條糾正錯別字的好方法。
第四課時
教學目標
欣賞漢字書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中華漢字不僅是文明的使者,也是一種特殊藝術的載體,從古至今,書法作為一門藝術,為眾多文人墨客所喜愛。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欣賞書法作品。
二。欣賞閱讀材料
1。出爾王羲之與柳公權的書法作品。
2。欣賞這兩幅作品并做出評價。
3。讀讀>。
4。用>一詩中的詞語來贊美王羲之與柳公權的書法作品。
三。小小書法展
1。在綜合性學習中,漢字書法欣賞小組為我們搜集了優秀的書法作品,舉辦了一次小型書法
展。讓我們盡情參觀欣賞吧!
2。小結書法展活動情況。
四。作業超市:
"我是一個小小的書法家",動比寫一張自己滿意的書法作品。
第五課時
教學目標
總結綜合性學習。
教學過程
一。交流感受。
1。師導入:同學們,我們在這一次綜合性學習中,認真擬訂計劃,積極主動參與實踐活動,一定
有許多感受和收獲吧。
2。學生小組內互說感受。
二。總結綜合性學習情況
1。小組長作總結匯報。
2。評價綜合性學習成果。
3。教師總結。
同學們,在這一輪綜合性學習中,大家團結合作,勇于探究,敢于創新,不僅增長了見識,培養
了能力,還受到了情感的熏陶。這次綜合性學習雖然結束了,但對漢字的探究并沒有結束。希望同學們參考材
料中的提示,利用課余時間繼續學習,探究漢字的有關問題。
三。作業超市:
鞏固本單元學到的漢字知識,準備參加漢字知識競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