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訓練:教孩子處理憤怒 應對“想要卻得不到”的哭鬧
自控力訓練:教孩子處理憤怒 應對“想要卻得不到”的哭鬧by家庭教育學家張忠寬
在培養孩子習慣的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內容就是孩子自控能力的訓練,父母可以通過特別設計的活動來教孩子(3-8歲)自我控制,包括如何處理"想要而不可得"和如何處理"憤怒情緒"等技能。
⊙如何處理"想要而不可得"
通常,孩子在不能很快得到他們所需要或想要的東西的時候就會沮喪。孩子每天都會遇到很對他很有吸引力的東西,包括玩具、電視節目、甜食、游戲以及諸多活動。很多時候,當孩子被告知"不行"或者"等一等"的時候,小孩會感到悲傷甚至哭鬧不止。為了讓孩子在家里、學校或者其他場合獲得正面經驗,孩子需要學習處理這種"想要而不可得"的技能,這些技能能夠幫助孩子發展"延遲滿足"能力,從而能夠更好地自我控制。
●教孩子運用下列步驟
1.練習說:"我想要——但現在不行。"
2.讓孩子思考以下選擇:
a.等一下再向媽 媽、老師或其他人請求;
b.找另外的事去做(去玩), 比如現在不能玩ipad,但可以去玩小汽車;
c.禮貌地請求借過來(如果可行的話); d.看能不能分享;
e.等待輪到自己;
f.接受不被允許,說:"我想要——不過,沒關系。"
3.孩子根據以上的選擇行動。
●運用布娃娃進行角色扮演練習
本活動關注孩子對"想要什么而不可得"感受,訓練延遲滿足能力,同時,活動在設計上與前面的步驟相配合,便于爸爸媽 媽們操練。
1.所需材料:紙、蠟筆或熒光筆、布娃娃
2.步驟:
a.讓孩子寫下或者畫一種他想要、想玩的東西或想參加的活動;
b.與孩子交談,讓他用語言表示他想要、想玩的東西或想參加的活動及其原因;
c.你告訴孩子你所要求的東西或活動現在不行,并告訴他為什么;
d.運用布娃娃,根據以下假設情景進行角色扮演練習:
- 你想要和小朋友玩,但他今天要和家人外出一整天;
- 你班上一個小朋友有一個電動玩具,你十分喜歡,特別想玩;
- 你的小朋友告訴你,他媽 媽剛給他買了個ipad,你也想要爸爸給自己買一個。
在進行角色扮演的時候,孩子、布娃娃可以進行角色互換,即自己可以扮演小朋友,布娃娃反過來扮演孩子自己,去反復感受體會不同角色,進而理解自我控制的意義。
⊙如何處理"憤怒情緒"
孩子感覺沮喪、憤怒是日常生活中對所遇到的某種情況的自然反應。在孩子比較小的時候,就著手教孩子有效處理憤怒情緒,能夠提高孩子忍耐和自我控制能力。
●教孩子運用下列步驟
1.認識到自己發怒了(臉發紅、手有些抖,可能開始哭泣);
2.默數10個數;
3.思考自己的選擇:
a.走開,離開現場;
b.深呼吸,放松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