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爾讓孩子的詭計得逞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大多數情況下,我都極其推崇嚴格的育兒觀,因為獨生子女的家庭,寵孩子的家長太多了。不過,最近遇到一個困惑的媽 媽,孩子總是咬指甲,咬碎了,還不停地啃,明顯有心理壓力。突然覺得狠心和嚴格也是要適度的,孩子和成人的生活內容常常是沖突的,因為大人的口頭禪就是:不可以!不要這樣!不許做這個!在英語里往往是:no. can not. don't do that! stop it!但孩子的天性是要探索、要發泄旺盛的精力的,很多在大人眼里莫名其妙、無關緊要的游戲活動,在于孩子可能就跟上班、工作甚至科學研究一樣重要。如果我們總是讓孩子自己的愿望無法實現,那么孩子的精神世界一定是壓抑的。哪個孩子小時候不是故意做點壞事讓父母頭疼啊,比如一歲多的孩子盡管非常依賴親人的照顧,但是把卷筒紙拉得滿地都是,把廁所搞得銀裝素裹、一片白花花的時候,他們總是悄無聲息一個人進行的,直到大人大呼小叫地趕到并收拾殘局。還比如兩歲多的孩子明知道水是用來喝的,卻偏偏把杯子里的水倒在桌子上,看著水的流向,還拿餐巾紙吸水,甚至把吸過水的餐巾紙往嘴里放,也是悄悄地進行,因為他們都知道這是大人眼里的“不可以”。但他們情愿挨罵也要玩,因為,第一,好玩,玩的愿望勝過挨罵的痛苦,第二,誰能說這不是孩子故意跟大人過不去呢,因為他們總是被大人控制著,遵守一切大人制定的規則,所以偶爾玩個小把戲,讓大人頭痛,即使被罵的時候心里也是偷著樂的,看著總是控制一切的大人失態的大呼小叫,就好像看到天天板著臉訓斥下屬的上司失態一樣讓人高興。
在兒童與成人的斗智斗勇中,不妨偶爾讓孩子得逞,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常常讓大人的頭痛的都是聰明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