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觀念:給孩子適宜的愛
現在的孩子一出生就有一大群人呵護著,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所有的愛于一身。由此可見,現在的小孩有多么的幸福。每次我都會開玩笑的說:我現在有去兒童公園玩,有去游樂園玩,有去哪里旅游,都是沾我女兒的光呀!正因為有如此之多的愛,作為家長,我們更應該把握好這個愛的尺度,不應該給孩子過分的愛,過分的愛那就是溺愛。當然無論是適宜的愛還是過分的愛那將都會對孩子的人生造成重大的影響。
作為兩個孩子的父母,經過幾年的育兒經歷,談談以下幾點心得體會:
一.不僅要把握愛的尺度,還要保證不偏愛哪個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兩姐弟吵架那是經常的事情,比如回家坐在車里面,姐姐喜歡站中間,那么弟弟也會搶著站在那里,這時就會發生沖突了,對此我們可能會采取以下幾種方法:1、讓兩姐弟輪流著站;2、跟姐姐商量,平時你站的時間多,弟弟不怎么站,讓弟弟站一會吧;3、把弟弟抱起往窗外看,讓他關注別的事物;4、兩姐弟一前一后的站著。無論從哪種角度來思考,我們都想盡量保證不偏私任何一方。對于孩子來講,大人的一舉一動都看在眼里,如果偏向一方,另一方就會想爸爸媽媽不喜歡我,這樣會對孩子的身心造成傷害。
二.給孩子自由的空間。孩子在幼兒時期,對周圍的一切都很新鮮,想法也很新穎,所以我們不應該限制他們的一舉一動。就如畫畫一樣,讓孩子自由的發揮,不要按部就班的畫,這樣反而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當然這個自由的空間也是相對的,孩子不知道哪個對他們是安全的,是正確的,所以在這過程中家長還需要一定程度的引導。
三.自己能做的事情盡量讓他們嘗試著自己做。在家里簡單的衣服可以試著讓孩子自己穿,簡單的洗漱可以讓孩子自己洗,簡單的整理可以讓孩子自己整……盡量試著自己動手做起來,到最后穿的不對、洗的不好,整的不好,家長再去改善。這樣對孩子的動手能力,對孩子在學校里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是有幫助的。
四.家長應該將好的一面表現給孩子。幼兒時期的孩子很會模仿別人。我的女兒看媽媽穿著裙子,她就會說:他*的裙子好漂亮,我也要買一條這樣的裙子;聽著媽媽穿的高跟鞋的響聲,她就會說:媽媽我也要穿高跟鞋。連我那兩周歲不到的兒子都經常看姐姐怎么做他就怎么做。以上的種種說明家長在孩子面前的表現,孩子都看在眼里,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潛移默化著他們的人生,因此請不要把自己壞的一面表現給孩子。
總而言之,孩子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肯定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對此我們應該對好的事情加以肯定,對不好的事情及時幫助改正。幼兒時期的孩子還小,我們家長應該正確的指引和教育自己的孩子。每位家長都愛自己的孩子,可是對孩子的愛不能沒有限度、沒有條件、沒有前提,所以請選擇有助于孩子成長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