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對待孩子更好
兩天前,婆婆來看。由于和她保持著有規(guī)律的見面機(jī)會,對奶奶并沒有生疏感,挺愿意和奶奶在一起。這周六上午的半天時間,我便決定不送去保姆家,滿足婆婆想多和孫子相處的心愿。(我周六上午要上班)只是,要留在家里,我要出來上班。而是個很戀媽 媽的孩子。我要走的時候,可能會有一些難纏。
果然,我從臥室走出來,比我早起,正在客廳和奶奶玩的已經(jīng)一眼看到,立即歡呼:“媽 媽來啦!”然后奔過來要媽 媽抱。不肯奶奶再碰到他。
婆婆擔(dān)心粘著我不再肯和她,便說:“我?guī)ハ词滞嫠,你悄悄地走掉。沒事的,他沒看到你也不會哭的,哭也就哭一兩聲。”
我倒是在想,作為媽 媽,要盡可能少地這樣悄悄地從孩子身邊溜掉。
我決定先陪陪他。
先是為他剝了一顆他讓我給剝的糖——給他吃,是因為他早飯吃飽了,而且這塊糖是他自己找到的,我覺得要讓他享受他自己的“勞動成果”和這種意外的快樂感覺。
接著,我試著和他“聊天”。“寶貝,你要和奶奶還是要和姨婆?”回答的是:“和奶奶。”但一會后就更正:“和媽 媽。”
我們一起背了兩三首兒歌,然后認(rèn)真地對說:“寶貝,媽 媽一會要上班,有事情,奶奶在家陪你玩,行嗎?過兩三個小時,媽 媽就會回家,你能等著媽 媽嗎?”他笑嘻嘻地說:“不行!”我又陪了他一會。接著,非常堅定地說:“寶貝,媽 媽必須去上班了。”
可能聽到了我說必須兩個字,同意了。有一些眷戀,但還是和我說了再見,做了飛吻的動作。
我自己覺得,這樣去上班,很安心。
孩子是需要尊重的。悄悄溜掉,沒有任何期許留給孩子,我覺得不是尊重。孩子會纏著媽 媽不讓走,是在表達(dá):媽 媽,我還想要你陪我一會。媽 媽,我想繼續(xù)享受你的愛。滿足了孩子的這種心理需求,分離,也變得很平靜溫馨。
順便想交流一下我在育兒過程中,總結(jié)出來的一些比較有“用”的話。
“是呀,媽 媽也很想讓你繼續(xù)看電視,但今天你看了很久了,我們得睡覺去了。”很理解,但也很堅定。
“寶貝,你感覺很生氣,媽 媽知道你生氣了。讓媽 媽抱抱你。”在第一時間里,洞悉了孩子的情緒,而且做出了安撫措施。
“哦,寶貝真的很可愛,媽 媽很想一直陪著你,但是現(xiàn)在媽 媽必須去上班辦事情了,媽 媽會在兩個小時后回來,請等著媽 媽。”表達(dá)自己對孩子的愛,但不放棄理性的堅持。
“現(xiàn)在是吃飯時間,請你過來吃飯。”要孩子知道一下時間是什么東西,同時試圖建立規(guī)矩。
“打架是不好的事。”簡單而肯定地告訴孩子一個答案。
“不可以。”握住孩子的手,看著他,嚴(yán)肅但不兇狠地說。為了制止孩子做一些不對的舉動,“不可以”三個字可能要上百遍地說。而且,光說不行,一定要走到孩子身邊,最好蹲下身子,和孩子可以目光平視。
“滑滑梯很好玩吧?你再玩兩遍,我們就要回家了。一定要回家了。”有約定,而且一定遵守這個約定,孩子會習(xí)慣遵守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