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筆記—用孩子的視角去思考問題
多多的這種有原則,不太依靠大人的描述去認識事物,而是依靠自己的視角去了解生活的這種方式,撇開好還是不好這個層面來說,對于一個孩子而言,小小年紀就能表現出較強的堅持與定力我個人認為其實也挺難能可貴。
既然多多是一個習慣并且喜歡用自己思維去判斷、解決事情的一個孩子,是不是對我們父母而言,一旦他發生什么事情,我們更多的時候是不是更應該地站在他的角度上去思考問題呢?
二、關于幼兒園
最近發現,多多遠不象剛進幼兒園那會愿意和我聊起幼兒園的事情了。以前,我說到他的同班同學的名字,多多會表現得特別興奮。可現在,一問他幼兒園的事情,比如說問到他在幼兒園開不開心,和哪些小朋友做了游戲等,他全部用“不知道”,“沒有”來答復我。這幾天,一問起幼兒園,他干脆就說,“我什么也不知道”。說這句話的時候,多多還表現出有些小得意的神情。
多多爸一直覺得,應該是幼兒園存在問題,多多不想去,或者說在那兒不開心所以才有這樣的表現。可我覺得,是不是多多把幼兒園的生活與家庭生活分得很清楚,在他小腦袋里也有這樣蒙朧的意識,幼兒園就是幼兒園,幼兒園里發生的一切事情,不管是開心的還是不開心的都存在于幼兒園那個特定的環境里。回到家,家里又是另外一個環境,在家里,他就想和親人開開心心地粘在一起,不想把兩個環境混到一塊,所以他不太樂意在家里提起太多關于幼兒園的事情。
另外,對于不想回答我們有關幼兒園的這個事,是不是多多覺得爸爸媽媽每天一回來就問他在幼兒園的情況,讓他有些不耐煩?或許他回家看到爸爸媽媽,就想我們能去抱抱他,親親他,陪他一起玩玩積木,打打仗。不愿意讓我們把太多關注點放在他幼兒園的事情上。其實小孩子的這種想法不是沒有可能,設想一下我們自己,每天回家,父母老問,你今天工作得怎么樣啊,有沒有什么好玩的事啊?想必我們自己也會很煩。令我們煩的可能并非工作本身,也并非不愿意和父母聊工作,而是覺得如果把聊工作變成工作一樣的事情每天都得回家向父母匯報,那就確實有些受不了了。
既然孩子不愿意過多地講幼兒園的事情,但是父母又想了解這方面信息,希望能夠與孩子溝通更為順暢,那是不是可以通過別的渠道去進行獲取。比如多點時間與老師進行溝通,多點機會與孩子的同學朋友進行接觸?如果通過這些方式了解到,確實幼兒園里的某件事情有必要和孩子進行溝通,是不是可以不用刻意地去向孩子提起,而是通過其他一些孩子能夠接受,并且愿意與你溝通的方式去進行。
三、教育反思
考慮完多多的變化之后,發覺作為多多的爸爸媽媽,我們自己其實應該好好反思。每個孩子都有他特定的個性與思維方式,但是我想也可以把它們分成兩大類:一類孩子可能在對這個世界進行認知的過程中,更多地借助于他身邊大人們的判斷與經驗。另一類孩子則可能更愿意用自己嘗試的方式去對生活進行認知。當然這兩種對世界認知方式并非絕對,也不存在非此即彼的好與壞,它就像兩條拋物線,既有交叉,又有分離。對于多多來說,可能更多的時候偏向于第二類。所以,作為多多的父母,我們是不是不應該用我們成人的思維去替他思考問題,去幫他解決發生在他身上的事情,而應該按照他自己的思維、視角去看待事情,去引導他處理發生在他身上的事。當然了,如果確實有一些問題,是多多目前依據個人力量沒辦法解決的,那我們再去給予幫助。但這種幫助也是為了讓多多明白,生活中有些事情并非靠他自己就一定能辦到,他也需要得到親人、朋友的幫助,遇到他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他也必須懂得求助,懂得不同的事情應當向不同的人尋求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