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觀念:換位思考——和寶寶一起快樂成長
我兒子今年5歲半,即將步入小學的門檻,從他出生到現在,除了看到他從一個呱呱墜地的嬰兒慢慢成長為一個懂得分享與感恩的小小男子漢,也讓我逐漸在媽媽這所學校里漸入佳境。這些伴隨他成長的點滴經歷逐漸讓我明白:寶寶就是媽媽成長最好的老師,學會彼此換位思考,你就能成為寶寶的知音,寶寶也能快樂成長。
第一,換位思考會讓寶寶懂得感恩。現在很多寶寶都是獨生子女,吃穿住行時刻都有人為他準備周全,時間一長,就會形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懶惰心態,會認為這些都是作為父母、作為爺爺奶奶應該為他做的。對于我兒子,我與他父親從小就注重培養他的一種責任意思,在一些簡單的事情中實現“角色互換”,讓他能從一些細小的事情體會做父母的心態,懂得只有“付出才有收獲”的道理,比如利用空閑時間分享一下我們上班的感悟;在爸爸出差期間叮嚀他要照顧好媽媽;在商場購物時能主動幫爺爺奶奶擰東西,通過這些細小事情的引導,潛移默化的讓他明白所擁有的生活是因為付出才有得到,懂得感恩父母、感恩長輩。
第二,換位思考會讓寶寶學會尊重。每個孩子都會犯大大小小的錯誤,我家寶寶也不例外,在進入幼兒園之后,由于生活環境的改變,要面對各種不同的社交對象,在他們的世界觀里,對于一些新鮮事物,往往很難有明確的對錯之分,如果家長不分青紅皂白,對于犯錯誤的寶寶加以指責的話,很容易讓寶寶拒絕與你溝通,甚至自卑與孤僻。記得有一次在檢查學習情況時,寶寶對于學習內容中的英語單詞完全不知道怎么讀,我下意識的就想馬上批評他,上課沒有認真聽課,可后來,我轉念一想,他畢竟還只是個幼兒園的小寶寶,不可能像我們大人一樣有那么強的學習意識,如果只是批評的話,只會更加讓他對英語學習失去興趣,倒不如利用周末時間與他一起學習,既能讓他對所學習的內容印象加深,也能知道媽媽可以容忍他的小錯誤,使他感到自己被接納、被理解和被尊重,從而也學會尊重別人。
第三,換位思考會讓寶寶變得獨立。很多時候,我們總是從成人世界的角度來看待寶寶們的言行舉止。實際上,作為家長,更應該站在他們的角度來傾聽她們的心聲。站在孩子的角度來理解為什么她們有那么多的為什么,那么多的怪行為,就能感受到這種行為是十分正常的事。因此,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學習中,我們都注重征求寶寶的意見,可以讓他對與他相關的事情有表述自己意見的空間。比如,上學穿哪件衣服,去圖書城買哪一本書,整理玩具時如何分類、一起買菜時買自己喜歡吃的菜等,都可以讓寶寶在這些小事中逐漸培養起自己良好的生活習慣,逐漸變得獨立。
在孩子懵懂之初,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孩子成長之際,孩子便是我們最好的老師。學會走進孩子的內心,學會與孩子換位思考,才能跟上孩子成長的腳步,才會讓彼此快樂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