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好的生活習慣和規律的思考
說起來道理都知道,但是該怎么做呢。老師有個學習三部曲,我認為套用老師的公式,在習慣方面也有三部曲。先是教。通常我會先做示范。在這個年齡,愛玩,沒耐心是很正常的。所以我通常先以簡單的家務開始,如拖地,整理書架。在教步驟的時候要有足夠的耐心,把一件事的步驟清晰的理出來,盡量簡潔以降低難度。讓孩子有興趣有信心的完成,做完以后要分析點評,并予以肯定和鼓勵。就算完成的不好也要以寬容的心態對孩子,期待下次做得更好。再是陪,孩子做的時候可以遠距離的陪他,不要給他壓力,如果孩子提出幫助可以口頭提醒該注意哪些細節,但是不要插手,放手讓他做,并給予肯定。最后是放手。經過幾次后就可以放手讓他做了,只要驗收結果就好了。這時候孩子要是因為偷懶或磨蹭而沒有完成好,可以讓他補充或糾正。孩子是很聰明的,有時他自己會總結,還有什么捷徑完成的又快又好。當然這是需要很多次實驗和操作才能實現的。
四、事前計劃。生活中總是會出現丟三拉四的情況。如果在事前有計劃,有準備,這種機率就會小很多。那個最簡單的來說,每次去超市我都會列個清單,按類別分出來,這樣到了超市就可以又快又準得買到需要的東西。在有了好的習慣并形成規律后,孩子自然而然的就少了丟三落四的情況,不管在學習和生活中都能得益。在體驗到這種樂趣和好處時,孩子也會自己去尋找規律,自己主動做計劃,自己管理好自己的生活了。
最后回到作息時間表。我們家的表格已經換了兩份了。第一份,是陪同表。我和孩子各一份。我每日的活動內容和孩子的內容分開,相互監督。一天結束,他統計我做了哪些事,落下哪些事,然后我要給出合理的解釋并道歉。我統計孩子的,完成的事我給予肯定,耽誤的是要分析是因為什么原因才耽誤的。第二份,是孩子自己的活動內容,套用老師分享的表格而作。每日一計,加入了執行效果并用積分做標準。由于剛開始,我并沒有用時間去卡。現在和兒子商量,以時間段為單位,列出每日事項并執行。一個星期一來,效果不是很理想。主要原因在我,執行力不夠,這是我的老毛病。我爭取在良好親子關系的前提下,讓孩子進入狀態。
既然重振旗鼓繼續上路,我希望我和孩子能走的更遠跟穩。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