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心得:家園共育,寶寶更好的發展
我的孩子今年5歲了。平時一直有奶奶爺爺帶,所以,兒子各方面教育的奶奶爺爺的用心也比較多,寶寶比較不愿意聽我的話,我就從以下幾點談談我的劉銘寶貝。
一、善用表揚和鼓勵
寶寶自從上了幼兒園每天都要早起。他也很多時候不愿意起床,特別是冬天,我每天早上就催著他快快起床,他都要哭鬧的,很不高興,要不上幼兒園就會遲到了,媽媽上班也來不及了,這樣他有時會快點起;再后來就只有夸獎他了?墒堑浆F在已經夸成了習慣,他也不以為然,無所謂了。所以,家長一定不要濫用表揚,如果把孩子每天正常該做的事(像自己收拾玩具、走路之類)都拿來表揚,久而久之,孩子很可能就會把它當做謀取利益的交換條件,或是要挾家長的資本。
由于年齡關系,兒子的膽子還不夠大,語言表達能力比較差,不愿意更多的表達自己的意思,很多時候很多事都不敢嘗試。在家的時候什么事都依賴我們給他做,在很多時候試著鼓勵他,他平時在家也喜歡亂畫,可他拿著筆又不知怎么畫,于是就老叫“媽媽你給我畫”,我就把筆拿在他手上,鼓勵他說“你一定會畫得比媽媽好”就聽了這句話,他會很快的畫好。現在他已經會拿著筆沒事就畫,畫圓呀,三角形等等!
二、避免批評和指責
過多的批評和指責對孩子的心理成長是沒有好處的。特別是當已經有人對某件事向他提出批評的時候,再在旁邊橫加指責,我認為是非常錯誤的,那樣會很傷孩子的自尊,從而產生逆反心理。這種時候,就應該心平氣和地、耐心地教育他,先通過講故事的方式讓他自己對故事中的行為進行評判,然后將故事中的行為與他的行為進行對比,讓他知道自己的過錯,最后表揚一番他的長處,告訴他這件事雖然做錯了,但是沒關系,只要能改正你還是和以前一樣棒,是個大家都喜歡的好孩子。那樣不僅使他找回自信,還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以后一定會改正的。
三、其他
1、耐心教育,講清道理:對孩子的教育不能操之過急,需要有耐心、不厭其煩,對他的要求要明確,不能含糊其詞。講的時候要具體盡可能的將事情跟他解釋說明。比如,孩子在餐桌上對某個菜不感興趣,我們就要從孩子能夠理解的角度去講解這個菜的好處,而不是一味的對孩子說“這個菜好,里面有豐富的維生素,它含有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c”等等,我想對于一個五歲的孩子這些跟本就是天方夜譚。
2、寬容待人:在家家都是獨生子女的今天,讓孩子學會寬容才能讓他們盡快地融入集體,更好地和別人溝通。平時在家,總是有許多孩子到我家和兒子玩,每次我都會為兒子準備一些玩的和吃的,讓他與同伴們共同分享,從中讓他學會待人、待客之道。孩子在一起不免會發生一些磕磕碰碰的事,自己能解決的我總是不會介入,讓孩子在解決問題中成長、在解決問題中學會謙讓、在解決問題中學會寬容待人。
3、杜絕偏食、挑食:一個人偏食、挑食的壞習慣多是幼兒時期家長遷就造成的,因而我們要特別重視幼兒期的偏食、挑食。讓孩子杜絕偏食、挑食,家長首先要以身作則,每次吃飯時都要對每個菜都表現出很好吃的樣子,如果我們家長自己表現出不太想吃,或者會說“呀,又是這個菜;今天的魚好像燒的沒上次好吃;這個菜不好吃”等類似影響食欲的話,孩子肯定對這些菜大打折扣。如果孩子一個勁地只吃某種菜而對其他菜不屑一顧時,那么家長就應該把此菜收起來,而不應該對孩子遷就,因為這不僅會影響孩子攝入全面、充分的營養,而且會使孩子養成任性、自私、難以自控等人見人厭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