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強迫行為怎么辦?
張 健經常在授課過程中有家長咨詢關于孩子強迫性行為的問題,他們說打罵、威逼利誘、好言悅色等各種招數都用了,就是沒有有效的解決孩子這個問題。為什么這個問題如此難解決呢?
接下來我們先認識一下兒童強迫性行為,我們把它專業稱為強迫癥,兒童強迫癥包括強迫觀念和強迫行為兩種,有的是單獨一項,有的是兩項同時占有,多數是6歲以后有這種行為的發生,男孩略多。強迫癥癥狀的表現是多種多樣的:如強迫計數、強迫洗手、強迫檢查門窗是否關好、反復檢查自己作業是否作對等等。
不過一個正常兒童,在他發育的早期也有可能有些近似于強迫行為,但這類行為不伴隨任何情緒障礙,而且會隨年齡的增長而消失,不像強迫病患兒,不讓他們重復自己動作就焦慮不安,發脾氣。兒童強迫癥病因主要是家庭教育不當和父母不良性格影響的結果。例如,過于苛求,對生活制度的過于刻板要求,其次是孩子遭遇突然的精神創傷或嚴重的身體疾病所致。
兒童強迫癥的治療除應請心理醫生診斷和藥物治療外,主要應有患者配合,在醫生的鼓勵和指導下,通過反復訓練和實踐,主動矯正那些令人苦惱的觀念、意向和行為。
治療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樹立信心。家長應創造條件減少其不必要的疑慮,讓孩子獲得成功,還要豐富孩子的業余生活,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2、進行意念訓練,用意念努力對抗強迫行為。
3、單獨純用意念不能對抗強迫現象時,可以采用“行為對抗療法”即一種操作性的條件反射,如用橡皮圈進行厭惡訓練,具體做法是讓患兒在自己手腕上套上幾股橡皮圈,一旦出現不可克制的強迫行為和意念時,反復拉彈手腕上的橡皮圈,使手腕有疼痛感,并且要計數拉圈子次數。
4、培養愛好,以轉移對強迫癥狀的注意力。
5、如系父母教育或性格不良所致,則做父母的應即早矯正。
6、嚴重強迫癥患兒還應輔助些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