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小細節也有大智慧
天氣很好,我負責衛生爸負責與玩耍。這天他們爺倆就玩起來“水中撈豆”的小游戲。“水中撈豆”是想出來的。
天較冷,不想讓玩水與我一起搞衛生,爸說,,我想做游戲,沒人陪我做游戲,我們一起來做游戲吧!
說,好呀。
做什么游戲呢,爸問。
撈月亮。(前些天剛與說過猴子撈月的故事,聽故事時就說,媽 媽,我們也來撈月亮吧!)
撈月亮呀,想去撈月亮呀,去哪里撈月亮呢?爸用很夸張及疑問的語氣說。
去水里呀,猴子都在水里撈月亮哩。
可是,現在是白天,我們沒有月亮撈怎么辦呢?
是喔,沒有月亮撈怎么辦呢?想撈怎么辦?
那我們撈其它的吧!撈什么呢?
嗯,那我們撈豆豆吧。
沒有豆豆呀。
廚房里有。說完樂顛樂顛的跑到廚房里把做豆漿的黃豆全都提了出來。
爸爸,你看!很得意的把手中的袋子舉高來可爸看。
可是,沒東西撈呢。爸又提出問題。
。。。。。。
于是在爸與糾結、回答完一堆問題后,最后,由準備好了他的所有工具,幾個用過的奶粉勺、兩個平常用來裝沙的碗、一個之前用來洗屁屁的小盆。
爺倆嘻嘻哈哈的就這樣玩了近整個下午。不時的聽見沮喪與興奮,我沒得撈了,哈哈,我贏了,一起做游戲真開心。
看著他們爺倆玩得開心,看著說出一些另人意料的話語,自已也更是欣喜。
相比較而言,語言發展算是不錯的,我在想,這應該和早期的語方教育和親子時間是分不開的。
從渡過嬰兒期后,我們便堅持用“正常語言”來告訴一切事物、來與對話、來表達一切,因此,現在的語方發展算是不錯的,能夠把疑問、驚訝、欣喜的口氣都用到恰到好處。
而很多時候,寶必竟年齡還小,關于他的所有的事情不是每時每刻都能夠按大人的意愿去發展。這需要我們有一個適合他的教育方法與引導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在游戲過程中,我們都會間接扮演一個“問題人”的角色,所有的事情都以提問的方式提醒,該準備什么,下一步該怎么做比較好。長此下來,現在,如果我們故意跳過一個環節,比如說疊好被子就洗臉,他會說,還沒有刷牙呢!這個時候,我們便加以鼓勵,“是喔,還沒有刷牙呢,都忘了,還是記得的,記性好好表現好好喔,要表揚表揚,媽 媽要批評批評。”如此以往,很多時候都可以主動自已刷牙、洗臉了。
沒有不聽話的孩子,只有愿不愿意的家長。很多時候,換個方式與孩子相處,換個方式與孩子講道理,生活的笑聲會更多。愿我們都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