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上幼兒園有恐懼感怎么辦
有不少的孩子對于去幼兒園都存在這一定的恐懼感,使孩子從一開始就不愿意到幼兒園去,再加上幼兒園里的新的老師,新的小朋友,更是增加了孩子對幼兒園的恐懼的心里。家長要如何幫助孩子呢。
孩子焦慮是正常表現,家長不必緊張
學前教育專家說,幼兒園剛開學,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種情況:有些孩子被父母抱進幼兒園時,臉色一下子變了,拉著父母往外走,不愿待在幼兒園。在幼兒園里,這些孩子會出現飲食減少、睡眠不安、情緒不穩、少言寡語甚至是拒絕進食的情況。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叫做“入園分離性焦慮”,其實是孩子離開父母時的一種正常的心理反應,家長不要因此而焦慮或過于緊張。
這種“入園分離性焦慮”外在表現上有很多種情況,每個孩子因為個性特征的差異,其表現也不相同,活潑好動、性格開朗的孩子可能適應會快一些,而內向、敏感的孩子表現則可能會強烈一些,有效的方法可以消除幼兒分離焦慮,有助于幼兒身心健康。
不要看到孩子傷心就跟著抹淚
對出現“入園分離性焦慮”的孩子,專家說,家長如果按照一定的方法去做,就能夠幫助孩子盡快度過這段適應期。
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送孩子去幼兒園的態度要堅決,不要看到孩子撕心裂肺地哭鬧,自己也在一旁抹眼淚,把不良的情緒傳遞給孩子。在孩子哭鬧時,家長表現得不要太上心,要讓孩子知道,哭鬧也是不行的,在這個階段必須要去幼兒園。為了安慰孩子,家長可以在去幼兒園之前,與孩子做一些約定,對他進行心理暗示。
根據孩子個體差異,入園可以循序漸進
還有些孩子因為比較內向、敏感,在這方面表現得特別不適應,在這種情況下,牛老師建議家長可以與幼兒園老師溝通,用循序漸進的方法讓孩子適應幼兒園的環境。 “我們現在都提倡人文關懷的入園方式,不提倡硬性、強暴的方法。有的幼兒園老師說,孩子哭了,沒事就讓他哭吧,等哭夠了就不哭了,這種方法也是不可取的。無論是家長還是幼兒園老師,都要想辦法解決孩子適應幼兒園的問題。
家長離開幼兒園時不要太留戀
還有些家長可能不太注意,他們離開幼兒園的方式對孩子也很有影響。高級育嬰師孫文波老師說,家長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后,不論孩子如何哭鬧,都要堅決與孩子告別說再見,說爸爸媽媽要上班去了。家長也可以稍微停留一些時間,但時間不要太長,時間越長,孩子對父母的依戀越強烈。
對愛發脾氣的孩子要安撫、講道理
在幼兒入園這個階段,很多孩子非常愛發脾氣,動不動就哭鬧。孫文波說,其實這是孩子在這個階段對于焦慮和緊張的一種正常宣泄,家長不要一看孩子發脾氣就粗暴對待,這樣也是不合適的。家長可以等孩子哭后對他進行安撫,然后再跟孩子講道理,3歲多的孩子都是可以講道理的。
如果孩子經常發脾氣,家長就要主動與幼兒園老師溝通,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找出問題的癥結。比如,可能是孩子在幼兒園與其他小朋友發生了爭執等,然后針對孩子的癥結進行疏導。
不肯睡午覺的孩子,可帶個玩具去幼兒園
啟樂園的孫毓老師說,有的孩子的表現讓老師頭疼,中午別的孩子去睡午覺了,但無論老師怎么安撫,他就是不肯睡午覺。這其實也是“入園分離性焦慮”的一種表現。對這樣的孩子,家長可以與幼兒園老師溝通,讓孩子帶一個平時在家里最喜歡的玩具去幼兒園,讓孩子抱著玩具睡,減少孩子的孤獨感,讓孩子把對媽媽的依戀轉移到玩具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