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克服孩子過分依賴的習慣!
對于一個孩子來說,依賴父母是正常的,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這樣依賴的現象應該越來越少。可現在的家庭,多數是獨生子女,幾代人的愛護和關心集中在孩子身上。在家里,孩子是“小太陽”“小皇帝”。沒有家長的喂飯,孩子肯定不自己吃飯,這個現象在兒子班上就有好幾個小朋友的媽 媽告訴我,她們的孩子在家里不喂飯就不吃。都是大班的孩子了,明年就要上小學了,還沒有成功的分床,睡覺的時候家長要哄著、拍著才能入睡。我問她們的孩子是不是在幼兒園里也這樣,她們一口同聲的告訴我,她們的孩子在幼兒園里非常聽話,自己吃飯,自己睡覺,都是獨立完成的,可一回到家,就完全變了。什么都是家長做。一次送兒子早晨送兒子的時候,我都發動好車要出發了,兒子突然說:“媽 媽,我忘了拿作業了怎么辦?老師會批評我的,我回去拿作業,你等等我。”“是嗎?我也沒有記得啊,我還以為你早準備好出門的時候帶上了呢”我故意驚訝的說,看著兒子急匆匆跑回家的身影,我偷偷的樂啦,因為我故意沒有提醒他那作業的。就是要他自己想著自己的作業,提高他對自己的事情有責任心。因為前幾次他沒有拿作業,我還提醒他,這次我是故意沒有提醒他。看看他會不會想起來作業的事情。
在我們到幼兒園的時候,遇到了他的同學,同學的媽 媽問我為什么今天送孩子送的晚了,我說孩子忘拿作業了,又回家取作業,所以耽誤時間了,同學的媽 媽一聽,馬上說:“壞了,我也忘了給孩子拿作業了,都是我的錯。”“什么你的錯,孩子的作業就應該孩子自己想著,怎么是你的錯呢,這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我糾正她的說法。“不對,是我的錯,我的錯。”這位同學的媽 媽一邊急著往孩子的班級門口跑一邊說,離著教室門口還老遠就大聲的說:“老師,真對不起,我忘了給孩子拿作業了,我們寫了,是我忘了拿了,明天一定記得拿。”我在一旁看著這位著急的家長,再看看她家孩子,那孩子跟什么事情都沒有發生一樣,進了教室門脫下外套就跑到小朋友群里玩起來了,根本沒有在乎拿不拿作業的事情,好像這作業是她媽 媽的,跟她沒有關系。
送完孩子,我和這位媽 媽一同下樓,這位媽 媽還在抱怨說,怎么辦,我要是不想著的話,她就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能做,一大早好不容易哄著叫她起床,給她穿了衣服后,再喂她吃飯,吃飯那個磨嘰,不喂不吃,你說大冷天的不能不讓她吃飯就來幼兒園吧。都快累死我了,我一個人怎么能照顧的過來,現在怎么養個孩子這么難。
當時因為早晨上班時間緊張,我沒有多說什么,只對這位媽 媽說,嘗試著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樣還能減輕你的壓力。
在這里我要說的是,家庭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只讓孩子過上舒適安逸的生活,跟重要的是要培養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所以,我們做家長的要轉變觀念,從小就開始培養孩子的自主、自立的精神,孩子的日常學習生活起居,能讓其自己做的就自己做,不要我們家長來包辦,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如許多孩子每天早上的起床問題讓家長們都費了不少心思,一次又一次的喊孩子起床,可孩子總是賴在床上不起,好多上班的家長為了早晨送上幼兒園或上學的孩子,自己都經常遲到,老板都不高興。
在我們家,我對兒子說:“明年你就要上小學了,現在你是大班的小朋友了,要提前先養成好習慣,現在上幼兒園是你自己的事情,晚上睡覺前我已經上好了鬧鐘,早晨你自己起床,我只叫你一次,如果你不起床,我就沒有時間送你了,那你就自己去幼兒園,遲到了,不能按時參加早操的話,你自己負責。”當然,我對兒子是很了解的,我相信兒子能行。第二天,我手機的鬧鐘一響,兒子果然立即跳下床,做自己該做的事情,穿衣服、刷牙、洗臉。一切都迅速的做完后,坐到餐桌前等吃早飯。還不忘了對我說:“媽 媽,你看,我很棒吧!我說話算話,我答應你我自己起床就自己起床。”
所以,當孩子看到自己完成了許多事情的時候,他們的自信心和責任感更會增強,從而也減少對父母的依賴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