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觀:家長們請慎用“反語”
在幼兒的心中,成人是偉大的,家長的話被孩子奉為真理和“金科玉律”,加上孩子本身判斷能力低弱的年齡特點,很多時候,成人們說什么,他們就會去做什么,全不顧話語的真正含義,是褒是貶。 而在生活中我們的家長總是改不了自己的表達方式,常常不經意的拋出一些話中帶話、拐彎抹角的語句,說著孩子聽不懂的“反語”。由于孩子無法真正理解,很多時候孩子總會做出和成人意思大相徑庭的行為,孩子的錯誤惹惱了我們,家長不禁發出了“這孩子怎么這樣不聽話”的疑惑。可是作為成人,我們是否有思考過自己的行為是否準確、恰當呢?孩子如此直白的去領會成人的語言,難道不是他們單純、率直的真實寫照嗎?只能說我們在育兒的過程中,方式出現了偏差。如何提高成人育兒行為的準確性,讓孩子明了的理解成人,這就要求我們家長不僅要注意自己的語言表達,還應慎用“反語”,更不能將話藏在“反語”中來刺激孩子,給他們帶來身心上的不悅! 曾經看到這樣的情景:一孩子正和小伙伴們歡快地跑著,這時孩子已經是滿頭大汗,小臉漲的通紅,可孩子全沒休息的意思,還是一個勁地飛奔著。媽媽叫住了孩子,孩子聽后來到了媽媽身邊,媽媽一邊給孩子擦汗,一邊訓斥著孩子:“跑得這么熱,等下你再去跑啊!再把衣服給跑濕!”孩子聽了話一臉茫然,此時旁邊的小伙伴在孩子身邊來回穿梭著,孩子看后,也忍不住又加入了奔跑中。家長見狀,又氣又笑,可這能怪誰呢?只能怪她把話說錯了,話語不僅沒有起到應有的制止效果,更是誤導了孩子的判斷,原本一句簡單地提醒:“跑累了,應該休息了,不然要生病的”卻夾雜了成人的個人情緒,成為了一句“反語。面對一群經驗貧乏,天真無邪的孩子,語言應是直白的傳意渠道,容不得有半點轉彎抹角和含沙射影。 孩子們年齡小,他們好動、好奇、好模仿,卻又缺乏判斷力,對于成人所說的一些“反語”,他們非但不能理解,反而認為這是成人要他們做的,并且去有意的模仿,以至于在和別的幼兒交往中,也會學著成人的樣說一些“反語”去挖苦別人,這就影響了孩子為人處事的方式。另外,即使孩子領會了成人的“反語”,孩子也會覺得成人在“諷刺”他們,進而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和活動積極性,不利于幼兒身心的發展。 因此,針對幼兒的這些特點,我們家長在教育幼兒的時候不僅要注意以正面教育為主,切不可說一些幼兒聽不懂的“反語”,若“反語”已經出口,就要及時向幼兒解釋清楚,消除不良影響。同時我們還應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身立教,給孩子一個正確的榜樣。 孩子的視聽是明亮、真實的,他們不會用自己的語言去修飾什么,作為家長我們給他們的也應是簡單、準確、真實的。為了孩子更好地成長,各位家長請你們慎用“反語”,多給孩子一些簡單和真實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