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對寶貝兒的不良“惡習”
如何面對寶貝兒的不良“惡習” 當了媽 媽后才真正體會到了媽 媽的不容易,無時無刻不在關注著孩子,身累不說心更是累,,,有時候都不知道自己的愛要怎樣把握,關愛過度了容易成“溺愛”,所謂溺愛形同溺死,愛的太多也容易將孩子溺死在愛中。關心過少怕孩子心里得不到應有的關愛,沒有安全感、幸福感,從而導致人格的畸形。哪一分都要拿捏有度,張弛自如,對于媽 媽來說確實累,既要滿足孩子的日常生活需要,又要做好孩子的心理老師,在新的時代把寶寶培養成身心健康的孩子成為了新一代培育孩子的目標和理想,一切都以身心健康為前提條件的,在當今物質豐厚的時代,沒有健康的身體,良好的心態,更何談什么作為呢???家有小兒一歲半,隨著年齡的增長,漸漸呈現出來的表現,令我這個在職媽 媽覺得特別迷惑,一路在探索,卻一直在迷茫,怎樣更好的教育好孩子呢????閑暇中看了好多育兒書,也看了不少育兒博客關于教育的問題,始終不能更好的貫徹其中,孩子越來越多的“不良”習慣,令我困擾、憂心~,,特此把小兒的不良惡心列舉一二,希望有經驗的媽 媽們幫忙提提建議。
一、固執、愛耍小性子。
只要是他想要做的事情一定要去做,無論你用什么方法轉移都無濟于事,如果你強硬的阻止他要做某些事情,他一定會稀里嘩啦的大哭一場,用眼淚來博得同情心,希望你能就此軟弱下來依了他不可,眼淚說時遲那時快,嘴巴一張,淚如雨下,都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可咱家孩子那是梨花帶雨~~~
二、動不動就揮手打人。
記得小人會“襲擊”對方的時候還是八九個月的時候,特別喜歡咬人,無論開心也好傷心也罷,他通常會用他那還沒長齊的小牙,深深的咬向抱他的人。當時正值夏天,穿著單薄,小人兒在身上咬下去那叫一個疼,經常會看到我和婆婆身上的牙印,為此我也煩惱不已,當時也在網上查了不少關于此的問題,網上說是對于八九個月的孩子不會用語言表達自己內心的情緒,只能用牙齒來釋放,所以會經常咬人,后來也就想順起自然,沒再管他,隨著月份增長,漸漸的孩子不再用牙齒咬人了,而現在又呈現出打人的趨勢,有時候得不到自己的需求滿足就會發脾氣揮手打人,仿佛以此來泄憤自己心中的不快,每一次我都會嚴厲訓斥甚至于付身說教,可絲毫不見任何效果。
三、愛亂扔東西。
高興的時候會把一堆玩具扔過來扔過去,并且嬉皮笑臉拍著雙手,一副得意樣樣的樣子,可能認為玩具被他飛來飛的感覺很好玩。不高興的時候會把玩具當成出氣筒,一個個的扔的老遠,家中的積木被扔的七零八散的,總是找不齊全,無論你說再多的話對于這個小人兒也無濟于事,左耳進右耳出,估計有時根本就沒進去。家里天天像打仗一樣,一片狼藉,前腳剛收拾完,后腳又開始了,,有時候我真的是忍無可忍,河東獅吼~~~~~~~
四、特別愛撒嬌。
話說撒嬌是女孩子的專利,可俺家這孩也當成了自己的秘密武器,每次做錯事情他爸爸嚷他的時候,他會立刻變臉,小臉癟著臉眼淚呼之欲出,那叫一個快,并迅速的找媽 媽,而且嘴里不忘說著:“媽 媽抱抱”,然后再用手指著爸爸說““他打”,好似爸爸真的把他怎么樣了,跟自己受到多大委屈似的。
五、愛說謊話,推卸責任。
這個問題從一歲漸漸的會說話起就有趨勢,最近明顯呈上升趨勢,每次明明是自己做的壞事,當奶奶問是誰做的時候,他會推卸給別人,要么說是爸爸,要么說是媽 媽,就是不說是自己。
俗話說“三歲看老”,三歲前良好的習慣為以后的成長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眼看著小人兒就要到兩歲,三歲其實也并不遙遠,可寶貝成長中的遇到的問題卻要及時的正確的糾正并加以引導,希望現在“亡羊補牢”還為時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