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快樂還給孩子
上大班后,家長們聊天的重點從孩子的吃喝拉撒睡轉換到了孩子的學習、成長、興趣班、培優班上面來了,對比一下,似乎海海是個不學無術,沒有目標,沒有理想的小懶豬了,回家和海爸說起來,心里忐忑不安,回家和海爸聊起此事,誰知道海爸居然說:“把快樂還給孩子,孩子的童年應該是無憂無慮的”。而且說學齡前兒童本身就是不適合學習才叫做“學齡前”,說幼兒園的生活以強身健體和良好性格的培養為終極目標。
仔細想起來,海爸說的是有幾分道理,看看海爸似乎也身體力行地實踐著這些以前從來沒有說過的道理。當海海逐漸長大,他對媽媽的崇拜和迷戀已經慢慢減少,取而代之的是一次次的驚呼:“媽媽,你居然不會游泳?”、“媽媽,為什么爸爸的羽毛球水平很高,而你的羽毛球水平那么矮涅”、“媽媽,你為什么不會下圍棋”、“媽媽,為什么爸爸賺錢比你多(不知道從哪里學來的)。。。。。。”孩子的問題越來越多,媽媽越來越覺得自己學疏才淺,爸爸的優點卻在實踐中不斷地被海海挖掘“媽媽,你怎么開車象蝸牛一樣,而爸爸開車象飛機一樣?”、“爸爸公司打球水平好高噢,贏了媽媽分局,都是因為我給爸爸加油”、“爸爸,你陪我去騎自行車好不好?媽媽騎車太慢”、 “爸爸,我們去游泳,不帶媽媽去,她太笨,學了那么久都學不會”海爸最近工作稍稍輕松一點,陪的孩子玩球、騎自行車、游泳、帶孩子去郊游,現在已經是晚上九點鐘了,院子里還不時傳來父子二人快樂的笑聲,那是父子二人在騎自行車。用海爸的話說是享受短短的親子時光,當孩子長大,他有自己的愛好及朋友,你和他的共同語言會越來越少。美國兒童教育學者湯姆斯﹒阿姆斯特朗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計劃性的活動,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說更為健康有益,而且要給孩子隨性玩耍的時間,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規則。多運動不但可以鍛煉孩子的體能,也會讓 他變得更開朗。保持動態生活可以適度紓解孩子的壓力與情緒,并且讓孩子喜歡自己,擁有較正面的身體形象,并從運動中發現樂趣與成就感。
我們現在的家長已經將自己孩子的時間塞滿各種活動、課程,還美名其曰“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也許,當我們拋開滿滿當當的行程表,放慢自己的腳步,跟著孩子的節奏享受生活。常和孩子說說笑話、一起編些好聽的故事,一起唱快樂的歌,和孩子一起開懷大笑,對你和孩子都有益處。
把快樂還給孩子,你會和孩子一起收獲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