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應先冷靜少責怪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責怪即指責、埋怨孩子;而零責怪是指即便孩子真的犯了錯,家長也不指責、埋怨孩子。但在現實中,當孩子犯了錯誤后,家長往往既指責又埋怨“你怎么不識好歹?”“跟你說了多少遍,你怎么還是這樣?”“你這孩子屢教不改?”·····也許很多家長覺得這沒有什么不對。孩子犯了錯,理應受到批評指責,這樣可以幫助他們規范行為、糾正錯誤。可他們沒有想到,孩子所犯的錯誤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他們的合理需求,理應得到家長的尊重,結果卻被錯怪了。
前段時間,我接到一個家長的投訴電話:在學校把他兒子給打了,被打的孩子臉上還破皮了,當家長的當然心疼自己的孩子,所以挺生氣了。聽到這樣的投訴,我心里也很不是滋味一個勁的跟這位家長道歉,我準備馬上請假帶這孩子去醫院。這家長說不必了。我想了想,要不下班了帶上登門道歉去。這位孩子家長看我也挺有誠意的,回道:“不用了,但我希望你管好兒子,我兒子臉上現在問題不大”。
放下電話,我沒有心思再做事情,真恨不得馬上回家收拾這小子,但我理解吃軟不吃硬,你越是罵他打他,他就越犯錯能直接把你逼的火山爆發那種。我不斷提醒自己要冷靜,我該怎么去找談話,該什么時候談?
晚上,回到家,還在做作業。我到廚房炒菜。等做完作業,坐在客廳看電視的功夫,我菜也炒好了,我湊到身邊,摟著他問:“,最近學校玩的開心嗎?”回道:“天天都這樣”。我繼續:“那有沒有碰到什么不開心的事呢?”看了我一眼,感覺到了我好像知道了什么,轉過身對我說道:“今天某同學一直叫我很難聽的小名,我一直提醒他不要叫了,我不喜歡這小名,可是他還一直在叫。我就追著他說不許再叫了,結果他撞到墻角把臉給劃破了。”“那劃破后呢?”“然后我們幾個同學陪他去醫務室。后來我就被老師批評了。”“嗯,你做的對,同學受傷了就該馬上陪他去醫務室。媽 媽給你個建議,下次你看到同學快要受傷的時候,你要馬上喊住他,或拉他一把。隨便給人取小名確實不好,你可以寫個紙條給同學,告訴他,你不喜歡被取小名。或通過老師來提醒這同學。而不是通過打、罵來制止。點點頭。
好啦~問題解決了開飯了。吃飯的時候,我在想真慶幸,這位家長打電話的時候我在上班,不在我身邊。我先讓自己冷靜了沒有做出沖動錯誤的行為。解決又引導了孩子。
總結:遵守零責怪的教子法則:一能讓孩子少犯錯誤,少走彎路;二能有效地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思維行為能力,讓孩子成為一個有頭腦有智慧的人;三能讓孩子自覺自愿、積極主動地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把事情有做得更好;四能從根本上有效地減少甚至避免家長對孩子的責怪,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對孩子的身心傷害;五能有效地樹立孩子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