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該放手時得放手
高考結束了,這個原本離我們遠去的話題,因為同事的親戚里有孩子參加,又把我們拉了回來。事情的起因是孩子太緊張,以至于手抖動得厲害,沒有答完試卷,盡管題全部會做。還有從報紙上看到現在孩子承受壓力的能力太差,因此而出現了很多的問題。我一下子就覺得高考在對待孩子的心理教育上離我有多近了,盡管我的兒子還很小,但是如何教育他的耐受力、承受力卻是應該從小抓起呀!想想我們那個年代,盡管上大學很難,是過獨木橋,但是好像條條大路通羅馬,沒聽說誰家的孩子高考當天緊張得不能答卷,也沒見到誰家的孩子因為沒考上大學發瘋了。雖然這其中有一定的社會因素,因為大家關注得太多,無形中給了孩子太多的壓力,但從另一個側面也說明家長對孩子的心理關注太少,對孩子過分的關注讓他們失去了自已去化解壓力的能力,這其中就包括在平時如何鍛煉孩子的承受力,所謂的挫折教育,應該如何去‘挫折’?!
我對兒子的關注應該是很多,三歲前吃喝拉撒樣樣照顧得舒舒服服,道理很簡單,因為覺得孩子太小,不懂得什么,給他多少的關注都不為過。但是現在,三歲的小家伙有時還拿他沒辦法,他開始有自已的意識和主見了,我漸漸發現,我越是關注他他倒反而有點‘得寸進尺‘的味道,后來我索性不再理他時,他倒表現得很好。后來跟我的媽 媽說起,老人們也一直認為,對孩子不用太在意,粗著養好。關注得越多,反而問題越多,不關注冷淡不好,但關鍵是應該關注什么,關注他的心理歷程,關注他在成長過程中遇到什么問題,然后如何去協助他解決,讓他慢慢學會遇到問題時要如何解決!
兒子上周五去小姨家住了一晚上,那個晚上我比任何人還擔心,我擔心他睡得不好,我擔心他哭,半夜三更起來大哭找媽 媽那該怎么辦?我甚至睡著時耳邊還隱約聽到兒子的哭聲。但實際上兒子表現得很好,適應性很強。這件事給我的觸動很大,對孩子我們是該有選擇性地放手了,就像手中的風箏,只要線在我們手上,放遠了稍稍一收,它仍會回來,這種感覺最好,教育孩子也一樣,該放手時得放手,讓孩子自已去感受,無論是好是壞,他自已去面對,去解決最好,我們父母不可能永遠跟孩子后面呀!
話雖如此,但具體做起來可能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用有的父母的話:“家家一個孩子,現在生活又好了,有多少挫折讓他受?”我套用時下流行的一句說:“有困難要上,沒有困難創造困難也要上!”說明什么,生活并不是一番風順,家里遇到個大事小情不要隱瞞孩子,讓孩子從小就參與進來,讓孩子知道,讓孩子幫著出主意,經歷一事孩子才能長一智,這是古訓,經得過歷史考驗的真理。還有在家里放手讓孩子做事,家務事,人情事,學習之外的事都得讓孩子去嘗試。再有就是多溝通交流,關注孩子在幼兒園、小學、中學,老師之間,同學之間,人與人之間的一切人與事,發現問題,以一定的技巧去協助孩子解決。讓孩子在各種事情的歷練中成長。
兒子不愛上幼兒園,我找到其中的原因后仍堅持送過去,兒子還是不情愿,甚至還大哭以示威,但是我告訴兒子:“哭和鬧都沒有用,幼兒園必須上,原因很簡單,因為爸爸媽 媽要上班,你是男子漢了,也應該上班,你的班就是幼兒園!”兒子還是想起來就問:“我還上幼兒園嗎?”時間一長我很是擔心,這會給孩子的心理造成不好的影響,還專程去了一趟幼兒園和老師交流,發現兒子在幼兒園表現還好。后來小爸說:“不用擔心,讓兒子自已去面對吧!這也是他成長中必須要面對的第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