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孩子的“窩里橫”
如何克服孩子的“窩里橫” 我的女兒叫,今年三歲零八個月了。在家外特別文靜、乖巧,說得過份一些就是有點“面”;但在家里卻很厲害,經常對爺爺、奶奶發脾氣、摔東西,典型的“窩里橫”。當今社會,孩子的這種“窩里橫”現象很普遍,究其原因也無非就是老生常談的兩個字——溺愛。現代家庭,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孩子是爸爸、媽 媽的心肝寶貝,有什么要求都會盡量去滿足孩子;特別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這些隔輩兒人,更是孩子說要摘星星,不給孩子摘月亮,溺愛到了極點。這種溺愛就逐漸養成了孩子的“窩里橫”。
我想:如果要克服孩子的這種“窩里橫”現象,必須從兩個方面入手。
第一、家長要學會讓孩子自己處理事情,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從而讓孩子逐漸變膽大。
孩子在家外表現得膽子很小,主要原因是:出于溺愛家長經常替孩子做一些本應讓孩子自己處理的事情。當有事情發生時,孩子不知道怎么應對,只有習慣性的求助于家長。這樣時間長了,孩子產生了依賴,從此也就失去了自己處理事情的自信心。
所以,我們要想克服孩子的“窩里橫”,首先要增強孩子自己處理事情的自信心。對于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們家長不要插手,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自己完成。對于孩子辦不到的事情,我們家長要引導、幫助孩子來完成。并教給他們處理問題的方法,讓孩子下次再遇到類似的問題時,能夠積極、主動的自己來完成。另外,我們還要在孩子把一件事情處理完之后,給予他們足夠的肯定和鼓勵,讓他們覺得是有能力自己解決問題的。這樣,慢慢的會建立孩子的自信心,逐漸變得膽大起來。
第二、家長要學會拒絕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及時制止孩子亂發脾氣。
孩子雖然小,但很會察言觀色。當他們的要求得不到滿足時經常使用的手段有兩種:哭鬧和發脾氣。有些家長,特別是年老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們,最受不了的就是孩子哭。為了讓孩子不哭,任何要求都統統滿足。這樣時間長了,孩子就會覺得:只要我哭,就能得到我想要的東西。另外,當孩子因為什么事情第一次發脾氣的時候,家長往往會覺得新鮮,有的還會情不自禁的說:“哎喲!我的寶貝兒會發脾氣了。”這樣,孩子會得到暗示:我發脾氣是會讓家長高興的事。久而久之,就養成了愛發脾氣的壞習慣。
所以,我們要想克服孩子的“窩里橫”,還要學會拒絕孩子的不合理要求。當孩子因要求未得到滿足而哭鬧時,家長一定不能妥協。讓他們盡情的哭,不要理睬他們。或者,利用別的事情來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小孩子是很好哄的,只要他們對別的東西產生了興趣,自然就不會再想剛才的要求了。這樣,時間長了,孩子就會知道哭鬧是不能解決問題的。人們都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因此,家長盡量不要在孩子面前發脾氣,以免孩子效仿。當孩子發脾氣時,家長要及時制止并明確的告訴他們發脾氣是不對的。
我就是依照上面的兩點辦法,潛移默化的教育著我的寶貝。現在,女兒“窩里橫”的現象得到了明顯的改善。首先,不但女兒的膽子明顯變大了,愛在人前表現了,最近還當上了幼兒園里周升旗的小主持人。其次,跟爺爺、奶奶發脾氣的現象也明顯減少了,摔東西的現象已經基本杜絕。
親愛的家長們,我們一同努力,讓我們的寶貝跟“窩里橫”大聲的說bay-bay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