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帶給孩子愛和希望
一天,我從幼兒園接女兒回家,到了樓門口的時候,正好遇到樓里的一個奶奶帶著她的孫子也從幼兒園剛回來。我家女兒高興地問了聲:“奶奶好!”那個奶奶也趕緊提醒自己的孫子說:“,叫阿姨。”竊竊地看了看我,并沒有出聲。“你這孩子,怎么不說話呀?”奶奶有點著急地訓斥,我說:“阿姨沒關系的,我家也經常不叫人呢。”我對笑了笑,打算上樓。就在我走到樓梯口的時候,就聽見那個奶奶開始罵:“你這個死孩子,一點兒出息也沒有,你瞧人家,見到誰都知道打招呼,就你,什么也不會!笨死了,上什么幼兒園還不都是一樣!(原來和我的女兒在同一個幼兒園,后來轉到了他們認為更好的幼兒園。)”我當時就怔住了,這個阿姨,怎么能這么罵孩子呢,孩子幼小的心靈怎么能接受得了。我對阿姨說:“阿姨,你別罵孩子了,這挺正常的,小孩子都有這個階段的。”那個阿姨氣呼呼地拽著上樓了,我隱約聽到了抽泣的聲音。
回到家,我和婆婆說起了這件事兒,婆婆說:“唉,這個,也真是可憐。他的爸爸早些年因為車禍成了植物人,一直由爺爺、奶奶照顧。現在她的媽 媽帶著他住在姥姥家,剛才罵他的就是他的姥姥。他的姥爺身體也不好,癱瘓在床,已經很久沒下過樓了。這個姥姥估計也是心煩,所以經常罵孩子。她的媽 媽也從不帶孩子出來玩兒,不帶孩子去看爸爸,估計也挺痛苦的。”我聽了,心里一驚,植物人,沒想到,我身邊還真的有人變成植物人!以前只是在電視上或者報紙上見到過類似的報道,現實生活中我還是第一次遇到。可是,我覺得這應該使孩子得到更多的關愛,而不是更多的責罵。
大人會因為發生在自己身上的苦難而痛苦、煩躁,可是孩子并不理解這些苦難。植物人爸爸已經讓他缺少了很重要的一份愛,如果周圍的其他親人再不能給他更多的關心、耐心和愛心,我想,孩子會養成孤僻、膽小、自卑的性格,就像這個。已經很明顯地表現出了比同齡的孩子要孤僻,膽小。他很少參與到別的小朋友的游戲當中來,只是遠遠地看著,如果招呼他一起來玩,他通常會遠遠地跑開或者拉著媽 媽、姥姥的手,離開!
還有,就是千萬不要總是拿自己的孩子和別的孩子比,尤其不能拿別的孩子的優點來指責自己的孩子的缺點。孩子就像是千差萬別的花朵,每種花的顏色、模樣、味道以及選擇開花的日子,時間等都不會相同,各有各的優點,也各有各的不足。比如,有的花,雖然很好看,但是味道卻不怎么樣;有的花,很漂亮,但是它的汁液卻有毒,根本不適合家養等等。我們要做的是鼓勵、發展孩子的優點,幫助他們改正缺點,而不是利用別的孩子的優點來打擊自己孩子的缺點。這樣做,只會讓孩子更加無措,進而產生孤僻、自卑的心理,嚴重地還會自閉,這也許是大多數打罵孩子的家長在沖動的時候所沒有預料到的。
所幸地是,在我們大家的勸解下,最近孩子的姥姥不怎么罵孩子了,孩子媽 媽也經常帶孩子出來玩兒了,有的時候還帶著孩子去看看爸爸,孩子的小臉上終于出現了難得一見的天真無邪的笑容。曾經有人問他:“去看爸爸了嗎?”會很認真地回答:“去了,可是爸爸不和我說話。”我知道,媽 媽已經開始嘗試著告訴爸爸成了植物人的事實,她想讓知道,也是有爸爸的,爸爸現在沒有和說話,那是因為爸爸太累了,他想多睡一會兒。早晚有一天,爸爸會面帶笑容地起來,舉起,對說:“”寶貝兒,爸爸愛你!
我們帶給孩子愛和希望,讓孩子擁有一個完整的人格,就是帶給了孩子一生享用不盡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