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進托班孩子社會性品質的形成
本以為社會性品質形成這樣一個大話題對于一個幼兒園托班的孩子來說可能還是離我們遙之甚遠問題,但本期學習了此話題以后才頗感問題對幼兒的實質性、重要性。其中幼兒社會性品質教育讓我媽全家認識到了:孩子的自我認識、自我評價、情緒情感的表達與控制,社交能力都是需要在2-3歲這一階段形成的。
我的孩子今年2歲7個月,正是一個比較自我,有點小叛逆的時期。他凡是都以自我為中心,從不考慮別人、不肯與人分享和合作。經常我們家長去幼兒園接孩子時都會接到老師或其他家長的投訴:昨天你們家peter跟誰誰誰小朋友搶玩具把誰給弄哭了,今天又跟誰誰誰小伙伴為爭一本書跟同學打架了……開學頭幾天幾乎每天都能聽到諸如此類的事情發生。本月,幼兒園組織了家長們共同就這類問題集體學習,我們也在家馬上做了反思與調整。首先活學活用、以家長帶頭的以身作則給孩子營造一個寬容接納的氣氛;其次在物質欲精神上盡可能的滿足孩子的需要;最后借鑒了6s管理中的行跡管理辦法,在放東西的地方畫標、貼標簽,督促孩子按標識那方物品。漸漸,孩子越來越規矩,越來越懂得分享與合作了。當然,以后的放學,我們接到的投訴也就幾乎沒有了,只有老師們肯定的贊許。
在遵守規則者方面,我們家peter還是做得非常值得肯定的。每次逛街,經過十字路口時,他都會主動拉著大人的手,嘴里變念叨著著:“紅燈停、綠燈行,過馬路、左右看,行人要走斑馬線。”然后非等到綠燈亮起才會從斑馬線上走過。每次超市購物結賬的時候,小家伙也會主動的依次序排隊等候,付完錢還會不忘給阿姨一句甜甜的“謝謝!”我是文明小公民,文明禮貌當然要從我做起了!況且,這才是幼兒社會性品質的最基礎。
說到“培養孩子良好的社會情感”,我不得不又夸夸咱家那鬼馬精靈的小人兒了。它自小富有正義感、超有同情心,每每看到天橋下面乞討的乞丐都會問我要幾塊零錢去施舍對方;有時候看著動畫片里的光頭強欺負熊大熊二的時候,他也恨不得馬上沖進電視與二熊一起對抗強哥,說是要保護森林。我相信一個社會的良知會從這批娃娃身上反射出希望的明天。
經過這次的學習,收獲甚多,無法言語一一表達,惟愿孩子能健康、快樂的成長,最后感謝幼兒園給予的極好好的學習平臺,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