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處理分離焦慮
身為父母若要讓孩子去上幼兒園或托兒所時,要先做些事前準備,以預防孩子的敏感反應及不良影響。
◎允許孩子慢慢地接受幼兒園或托兒所,先建立孩子對其好感或運用假日由父母陪同孩子參觀或游戲,讓孩子有心理準備建立安全感。
◎父母要送孩子上幼兒園或托兒所時,能多帶孩子去認識園里環境,讓孩子對其產生良好印象,且送孩子入園時勿有舍不得或離不開的樣子,使其感覺是一件平常的事。
◎父母能與孩子共同參與幼兒園或托兒所活動,令他們有共同話題,并采導引方式,使孩子對幼兒園或托兒所的人和事,產生莫大興趣。
◎能運用心理學之制約學習理論方式,給孩子一些正向刺激,將孩子喜歡的事物與上幼兒園或托兒所聯結在一起。例如:讓他穿漂亮衣服,并能夸獎一番,使其高興想去上學,讓他感覺上幼兒園或托兒所是一件值得的事。
老師如何處理分離焦慮:
◎首先多與小朋友談話、拍拍他的背、握握他的手,表示關心他。
◎幫助他早點建立人際關系。
◎教學活動要適合幼兒的能力、興趣。
◎在他哭時,轉移其注意力。
◎多了解孩子的個性,必要時給予適當的獎勵或處罰。
◎并運用給新生家長的信,讓家長及小朋友有所心理準備,于注冊發給家長以助教學活動的進行。
最后仍須要提醒父母不要對孩子說:不乖,就把你送到幼兒園或托兒所。事先帶他認識環境、老師。采漸離的方式。向他說明,媽媽不在時,在做什么,什么時候回來接他,并要確時做到。
嬰幼兒的依附性情感是他們賴以生存的唯一途徑,而這種嬰幼兒與照顧者間特殊情感的質量,對幼兒未來的社會性發展影響甚巨。近年來投入就業市場,而無法親自照顧小孩的職業婦女日益增多,幼兒必須接受托兒保育。是否會影響其依附性情感的發展?對未來其社會性發展是否影響?因此不僅托兒所或幼兒園、家長要明了孩子的個別差異性,因材施教。明了孩子的先天氣質,也就是分別從每一位幼兒的性格和立場去考慮。育兒或教育是談不完的,能運用一些基本觀念,靈巧加以運用愛心、慧心和耐心遠勝于方法。所以要愛心、慧心、耐心和方法相輔相成方能教養出獨立、自尊、自重、快樂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