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就應該放手
每當看到家長,一味地遷就自己的孩子,什么事情都包辦代替,我就想起一個故事:一個好心人看到一只蝴蝶在繭里掙扎著要出來,很想幫忙,就輕輕地把繭的絲拉開一個口,蝴蝶出來了,撲愣著翅膀卻不能飛。這位好心人沒有懂得只有通過生的掙扎,蝴蝶的翅膀才會硬,才能飛。這只蝴蝶只能短命地呆在地上,不知道自由地翱翔在藍天的滋味,沒有真正地生活過。這個由“愛”釀成的悲劇,讓我的心中思緒萬千。在今天有多少孩子像這只蝴蝶一樣,生活在父母無微不至,百般呵護下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將上演以上的悲劇呢。現在的孩子,是家中的“小太陽”“小皇帝”,家長太溺愛自己的孩子了,就怕孩子吃苦受累,一切事情都由家長包辦代替,看似是自我犧牲的愛,其實這樣的愛應該引起我們的反思。0~2歲期間,父母以孩子為中心,孩子愿意怎么著就怎么著,大人什么事情都依著孩子。但到了2~4歲,他們仍然這樣做,甚至直到孩子成人了,他們也仍然一成不變地以這種方式去愛他。溺愛下長大的孩子缺乏自我,只是包辦式父母的簡陋復制品,不能自理,不能自立,他們內心中只有自己,沒有別人,沒有形成健康的心理,不能很好地去適應社會。難道這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
愛孩子是人的天性,關鍵在于愛的方式。就如孩子剛學走路時,步履蹣跚,常常會摔跤,有的家長總是不肯放手,總是牽著護著,而有的家長則敢于放手讓孩子自己走,摔了鼓勵孩子自己爬起來,后者雖摔了跤,蹭破了點皮,卻積累了生活經驗,經歷了挫折與失敗,磨練了不向困難低頭的意志。家長們要想讓孩子健康成長,請放開你的手,在孩子的成長路上,做一位關心者、期望者、鼓勵者、指導者、合作者,引領孩子堅定不移地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愛孩子,就應該教會孩子做人的道理,讓孩子從小學會自立,學會自己生活,人生之路遙遙,苦風冷雨都會遇到,總不能天天都由父母相陪相幫吧。愛孩子,就應該教孩子學會適應紛繁復雜的社會,讓孩子接受風雨的洗禮,接受挫折教育,在自然中長大。愛孩子,就請放開你的手,不要一路上攙扶著孩子走路,而是在一邊做孩子的引導者,這才是真正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