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心得:不要過多干預孩子
祺祺轉眼就快五周歲了,站在家里墻壁身高貼紙前,已經有110cm了。孩子一天天在長高,心智也在一天天發育成長,每天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有其樂融融的親情,也有斗智斗勇的較量。孩子一些行為表現讓我很著急,擔心她學習注意力難以集中、做事磨蹭、不會跟小朋友交往。但孩子有自己的個性特點和成長規律,過多干預會出現拔苗助長情況。結合這幾年的育兒經驗和學習到的育兒知識,教育孩子有下面幾個原則。一、細心觀察耐心等待
剛上中班時,給祺祺買了一本文字描紅書,哄著教她試著描,剛開始她很有興趣,很認真的描,而且堅持了幾天。我每天花十幾分鐘很認真地教她按筆畫順序規范的寫,剛開始寫得都還像模像樣。過了幾天,問題出現了。她寫字老是從右到左,而且十分堅持這種錯誤的寫法,我在旁邊看著干著急。著急歸著急,但沒有制止,怕挫傷她的積極性。幾天后,新鮮感過了,書也就扔一邊,心血來潮時潑墨書寫一番,但是錯誤依舊。幾個月后,她無意間在白紙上寫字,筆順還是不對。我趁她情緒不錯,跟她講她的寫法不對,給她示范正確的筆順,寶貝接受了,我鼓勵她按正確的筆順寫了十幾個,寫出來還像模像樣。回顧這文字描紅的過程,我揣摩孩子的認知規律。剛開始她對文字描紅很感興趣的時候,應該仔細研究了文字的形狀,用自己的大腦和很少的經驗加工形成自己對文字的深刻理解,我在旁邊教她正確的寫法,但很難改變她已經形成的理解,所以她堅持自己的寫法。過了幾個月,剛開始孩子用自己的經驗加工形成的文字寫法已經淡化,我教她的正確寫法才開始接受。“孩子的成長需要耐心等待”,我贊成這個說法,看到孩子成長過程中許多不如意的時候,我會想到這句話。等待的過程中需要家長細心地觀察,需要研究孩子認知規律,研究孩子成長中的具體問題,學習教育方法技巧,找到合適時機給予指導。
二、先傾聽再出主意
孩子也會經歷很多“危急時刻”,并非我們想象中的那么無憂無慮。不僅要幫孩子走過這段時刻。而且幫助她消化理解害怕、生氣、失望、尷尬、傷心這些情緒,對于父母來說是很關鍵的。先是應該多傾聽孩子,確定她的感受,然后再充當軍師,這樣孩子會學會在困境中和他人溝通,更有自主性。
三、每天都跟孩子說一次“我愛你”,給一個擁抱
我跟祺祺爸爸約定好,每天都要跟寶貝說一次“我愛你”,無論是什么時候都行,有時候是她剛睡醒,有時候是晚上要睡覺的時候。這時候,孩子也會笑瞇瞇的跟我們說“我也愛你們”。我們總認為愛是應該用行動來表示的,但是,為了讓孩子知道怎樣去表達,我們還是應該要常常虛實結合一下。
四、善用表揚和鼓勵
祺祺的膽子不夠大,很多時候很多事都不敢嘗試。在家的時候什么事都依賴我們給她做,這樣什么事都指望我們怎么行呢?我跟老公很多時候鼓勵她要自已動手。她平時在家也喜歡畫圖畫剪紙,可她拿著彩筆又不知怎么畫,于是就叫媽媽幫她畫,我就把筆拿在她手上,鼓勵她說“寶貝一定會畫得比媽媽好”就聽了這句話,自信了很多,會很快的畫好。現在她已經會拿著筆沒事就畫些花兒,動物,形狀。。。還會一一把畫的圖案剪出來。
五、避免過度批評和指責
過多的批評和指責對孩子的心理成長是沒有好處的。特別是當已經有人對某件事向她提出批評的時候,再在旁邊橫加指責,我認為是非常錯誤的,那樣會很傷孩子的自尊,從而產生逆反心理。這種時候,就應該心平氣和地、耐心地教育她,先通過講故事的方式讓她自己對故事中的行為進行評判,然后將故事中的行為與他的行為進行對比,讓她知道自己的過錯,最后表揚一番她的長處,告訴她這件事雖然做錯了,但是沒關系,只要能改正寶貝還是很棒的,是個大家都喜歡的好孩子。那樣不僅使她找回自信,還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以后一定會改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