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 媽“懶”一些,孩子更獨立一些
媽 媽“懶”一些,孩子更獨立一些 四歲的有一個事情很讓我捉急,那就是他在家從不自己吃飯。爺爺奶奶在家就是爺爺奶奶喂,我在家就是我喂,并且吃得還不好。他心情好或者菜對他的口味就能吃夠一碗飯,否則就是幾口了事。我們在屁股后面追著追著他也就敷衍著吃上幾粒飯。為此,我當然少不了要吼他罵他哄他甚至打過小屁股,收效甚微。放暑假那天,我問了一下老師,他在學校吃飯的情況,又說了一下在家里的情況。老師說在學校吃肯定是自己吃,這么大了,但吃得也不算好,有時候吃的多有時候吃得少,但總體來講速度很慢。我也記得我問過,他說他是吃得慢,到后面老師就把飯倒掉了。我倒是不知道老師倒掉的是不是他碗里沒吃完,可以肯定他在學校沒吃飽。因為每天放學,爺爺奶奶去接他的時候,他總是說餓了,要先喝一瓶奶,然后在回家的途中買個包子或粽子什么的吃。老師聽了我講在家不自己吃飯的情況后就告訴我“你們太勤快啦,懶一點,沒人可依賴,他自然會自己吃的。”
我想這也是很有道理的嘛,于是在我自己帶孩子的這段時間就決定不再那么“勤快”了,變“懶”一點。中午我把飯買來或帶他到小飯店吃(因為上班不可能回家做飯),然后分給他一碗飯一些菜,規定他自己吃完,強調媽 媽沒有時間喂。同時和他說好“如果不吃完,也沒關系,但是下午要等到我六點下班,然后回家買菜再做飯,至少七點半才有得下一餐吃。”我告訴他至少有六個小時的時間沒有吃的,如果不吃飯一定沒有力氣玩。他倒是吃懂了,知道我在辦公室并沒有準備其他的吃的(就帶一瓶奶,一個梨做為零食),也不可能出去買(因為我告訴他我如果上班時間隨意出去的話要被扣錢),于是他非常努力地自己吃。
除去在肯德基和麥當勞吃的(吃小雞塊和薯條,他都是自己吃),每天他都是自己吃飯。第一次給他吃面條,其實他不太會用筷子,我把面條夾斷成適合他入口的長度,讓他用勺子,果真還是吃了不少。第二次吃炒飯和湯,滿滿地吃了一碗飯和半碗湯。晚上在家,我一般先把他吃的菜炒好,乘好飯,讓他坐著自己吃。因為他知道我還要炒我和他爸吃的菜,所以沒有時間喂。他吃沒吃完我都不再喂,反正一切看他自己。當然吃得好我會表揚他,也會給點實在的他喜歡吃的東西作為小獎勵。沒吃好也不多給零食補充,多晚睡也只能喝一次奶。這幾天下來,我倒是發現他在吃飯這個事上,好了很多很多。不但自己吃,也沒有把周圍弄得一團糟,還比以前我們喂的時候吃的量更多。
看來媽 媽忍得下心,懶一點,可以讓孩子養成自己動手的好習慣。不但吃飯問題有了很大的進步,這些天也學著自己洗澡了。
自己洗澡是他提出來的,我放好水,然后他自己洗臉,洗頭,洗澡。我在旁邊看著,除了讓我幫他擦背之外(他擦不到),其它的我想幫他都不讓我幫,只不過我必須坐在旁邊告訴他哪里還不干凈,泡泡沒沖掉。等他洗完,我再用水給他沖一下,然后抱他到床上擦干水,衣服他也可以自己穿好,已經堅持了一個多星期了。雖然我幫他洗幾分鐘就可以搞定,他洗至少二十分鐘才洗完,我也很樂意這樣“懶”下去,有什么比孩子自己成長,獨立更美好的事情?
孩子一天天長大,總有一天會離開我們的“看護”。從他走路要扶,要牽到完全可以自己跑;從媽 媽幫他刷牙到自己刷得滿地泡泡,喝下漱口水;從把屎把尿到現在自己坐馬桶沖馬桶;從我們一口一口喂飽他到自己吃飯……他在慢慢長大,而父母要做的,便是慢慢放手,讓孩子漸漸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