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隨談
今天在看報紙時,看到這么一則消息,我想把它分享給正在育兒的朋友們。
研究主題:孩子玩泥巴,你該打斷他還是讓他玩?
故事情節:一次,友人帶12歲的兒子和8歲的女兒去餐館吃飯,看到了這樣一幕:店主的兒子,大約三歲的樣子,正在門口玩沙子和濕乎乎的泥巴,小臉、小手,滿身都弄得臟兮兮的,但孩子沉浸在自己的娛樂世界里,渾然忘我、悠然自得。他母親看到了,沖過去對孩子大喊,“臟死了,臟死了,快起來,別玩了!”看到這里,我想會這樣做的家長不計其數,我們再繼續往下看,孩子的心聲。
那孩子的媽媽一把拉起男孩子,試圖讓他遠離這個游戲。孩子起初錯愕,顯然,他被嚇呆了,等到反應過來,他大哭,而且邊哭邊喊,就是不想離開自己的游戲。他的媽媽氣壞了,生氣地一把將他放下,轉身離開。大家都以為事情結束了,可是,沒想到,一會兒,店主沉著臉走了出來,一把抱起孩子,照著孩子的屁股狠狠地打了兩下。孩子突然被打,委屈極了,哇哇大哭。
目睹這一切,朋友問那12歲的兒子,“你覺得他的爸爸媽媽做的對嗎?你覺得應該怎樣做?”兒子很自然地回答:“讓他玩,等他玩完給他洗個澡就行了。”朋友又問那8歲的女兒:“你遇到這樣的問題怎樣處理?”女兒回答:“我去找一個他沒有玩過的玩具,把他注意力吸引到這個玩具上,他就高興了。他的爸爸媽媽為什么不讓他繼續玩呢?玩泥巴有什么錯誤碼?”
很多孩子在成長中都經歷過類似的事,在他們專心致志于一件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時,被大人們打斷或阻攔,而理由是“不合適”的。
其實,“對錯”與否,“合適”與否,只是成人世界的價值觀,對于孩子,他們只是在經歷著成長中的必然。
不由想到這樣一句話:當成長的過程常常被打斷,我們怎么能期望這個生命成長到一個理想的高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