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成長的時間
當孩子降臨到這個世上時,我們總會用無比的耐心來對待。不厭其煩的和他說話,直到她會叫“媽 媽”,會說一句簡單的話;樂此不疲的拉著他的小手,一次又一次練習走路,他第一次蹣跚邁步讓你驚喜不已。曾幾何時,我們的耐心逐漸減退,是從他從他或碰亂跳開始,還是從他會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意思開始?我們都不覺察了,只是慢慢地開始數落孩子:你怎么這么沒有禮貌!你怎么亂丟東西!你不要到處亂跑!……在一聲聲責備中,孩子的眼神逐漸暗淡,性格逐漸偏執,對抗。
為什么不把對嬰兒時期的耐心拿出來呢?
孩子有亂扔玩具的天性,似乎不把他弄亂,心不甘。兩歲以前,我從不批評,哪怕房間再亂。兩歲以后,我開始啰嗦了:,玩具玩完了,我們一起收起來好嗎?很多時候他會動手,不動手時,我會說:這次媽 媽幫你收了,下次你要一起收啊。這樣過了一段時間后,她開始反抗、撒嬌:我不收,要媽 媽收。這時我會和她講道理,自己的事情自己要做,媽 媽可以和你一起做。再后來,隨著長大一點,更懂事,手段強硬了:你不收,我就當垃圾扔了。她還挺怕的。這中間還夾帶了很多故事教育,比如玩具也要回家休息等等。不知不覺,3歲4個月了,我發現近兩個星期,她都會自己收拾玩具了。收好后不忘了告訴我:媽 媽,你看!我當然要奉上贊美激勵之話。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個彬彬有禮的人,遇到熟人時,叫打招呼就打招呼,可孩子不會賣帳。
剛會說話時,嘴巴很甜,什么人都喊(想來可能是在練習說話)。到了三歲時突然變了,認識的熟悉的還好。不熟的叫打招呼,她會嘴巴嘟起,頭一偏,不理你。時候跟她說道理,她會狡辯:我嘴巴里有東西怎么喊?到了逆反期了,可不能教訓。每次給同事朋友賠笑臉后只是跟她說這是誰誰,你下次見到應該怎樣。有時候她還會直接回答:我不喊,我不要有禮貌。是啊,為什么要有禮貌呢?為了讓別人高興?為了讓父母高興?那就講故事吧?給她買的很多書里有關于禮貌的故事。還有生活中應當注意,其實禮貌教育就在生活的細節當中,你經常用“謝謝”,“對不起”“沒關系”,孩子一定會用。